镜化育人,无声有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镜化育人,无声有形

邓娟

清远市清新区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本文就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如何发现并利用校园中的“镜像”资源,以班会为镜、以同伴为镜、以良师为镜,做到更有效的德育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提出了相应看法。

关键词】:镜;班主任德育教育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明确了方向,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思维观念,最终发展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促进作用的综合性人才,成为每一个班主任的工作重心。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既能照映出事物原本的模样,也能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眼光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高中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主观意识,但因学业繁重,背负强大的高考压力,又缺乏社会生活的历练与思考,往往对教师或父母的说教非常反感,老师们想要走进学生心里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需要在学生呆得最长时间的校园范围内,以人和事为镜,抓育人契机,谱育人良方。发掘各种机会和隐藏资源,形成“镜像”资源,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悦纳自己;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反思去感悟事理,明辨事非,逐步成长。镜化教育通过无声有形的方式浸润人心,会比传统的说教形式更具效果,育人育己!

一、班会为镜,正气

良好班风利于教师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视角下需要积极构建良好班级环境、班风等。班会课是营造学风、班风的一个主要又特殊的场域。擦亮“班会”这一面镜子,可以创造性、全方位地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获得德育教育。若在班会课上能够突破传统,创设独特情境,有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在接手新班级之初,我会设计一节“逆转与目标”的主题班会。先给每位同学分发白色纸片,让他们在其中一面写下自己遇到的困境或者障碍。比如有同学写到:“我想上课专心些,但我基础不好,自制力也差,老是打瞌睡。”这时该同学关注的一直是自己的“不足”,旁边不少同学也附和说“我也基础不好”等。接着,我会让学生翻转纸片,在另一面写下意思相反的话,比如“我基础好,自制力也好,我能做到上课专注,不打瞌睡。”并宣读五遍。以此,寓意着逆转自己的状况。接着,小组成员一齐讨论同学的卡片内容。以上述例子为例,学生更多围绕“基础好”、“自制力好”、“上课不打瞌睡”三点给出了建议。这个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停止对过往自己的否定,引导学生聚焦于努力的目标,正面迎接挑战,从而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在此班会后,“逆转”这一方式在后来很多的班级活动中都可运用。如集中探讨某类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齐心寻找解决办法等。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开展有关德育方面的主题班会。如在班会中让学生讨论某一主题在辨析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可以融入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故事,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等;也可以利用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等。以班会为镜,对正班风、学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同伴为镜,正己

作为高中生的同龄人,学生与他们的同学,无论是身心发展还是对事物的认知都处于相对接近的情况,因此容易产生共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其居等无数例子,说明了,经常跟优秀的人一起,会让一个人变得更优秀。可见,同伴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优秀的同伴为镜,互相学习与促进。我所带的班上有一位学习成绩一般,但集体意识很强的小骏同学。在他还不是班干部时,我就发现他对班集体抱有极大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常常不计较得失地帮助大家。在一次班际篮球赛之前,他主动向我提出做后勤工作,并就如何做好我班的后勤工作提出了非常可行、周全的建议。在篮球赛那段时间,只要有我班的比赛,后方就会有他组织与实干的身影。我和同学们都看在眼里,感恩于心。作为班主任,我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跟同学们聊天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对他的优秀行为进行表扬。他也因此赢得了大家对他的信任,当选了班长。对他而言,被信任之后,小骏也明白需要在学习上下一番苦功,把学习搞上去,考上大学才能实现梦想。因此,早晚的六点、中午一点和晚修之后,教室里多了他的埋头苦读的身影。我发现以小骏同学为榜样的学生越来越多,班集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学风也越来越浓厚了。这得益于小骏同学这一面闪光的镜子。

德育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心理”工作,而“人心”的工作要想做好,必须给学生一个同龄人的榜样。以同伴为镜,让学生明白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一切皆有可能。

三、良师为镜,正身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和认清自己的位置,一个人才能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教师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等无疑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该如何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模范,让学生找到正确的“镜像”为参考坐标呢?

以身作则是最好的答案。教师需要把自己化身为“镜子”,用自己正确的示范给学生照映出一个参考,学生从而获得正确的反馈。

有一学期,我所带的班遇到了一大难题——早晚读期间,很多同学不愿意开口读书,读书氛围很差。尤其是在这种环境下,本身开口读书的一部分同学,在读了十来分钟之后,就容易松懈、分散注意力,读书声愈小。长此以往,这不仅白白浪费了读书时间,班风也因此受到影响。为此,我采取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后来,为了带动同学们读书,我决意加入到同学们读书的队伍中,也做早起读书人。在每天早晚读时,我都提前到课室,准备好读书资料。在同学们开始读书后,我就拿着资料,游走在同学们之间,大声朗读起来。大家看到班主任都在大声朗读,他们也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我终于听到了期待已久的响亮的琅琅书声。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良师如镜,言传不如身教。学生们能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领会教师的良苦用心。这就是育人于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并擦亮校园中的班会镜、同伴镜、良师镜等,并恰当地投影到学生身上,形成镜化教育,使他们产生并内化成一股正面的、积极的内驱力,那我们的育人工作中就一定能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程树兰.细节管理——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J].新课程,2021(33):224.

[2]张玉石.做班主任,真有意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