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戏剧的美学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4

少数民族戏剧的美学价值

李梅1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17

摘要:新疆被人们称之为“歌舞之乡”,戏剧也与歌舞一样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在新疆本土出土的文物中,维吾尔戏剧历史源远流长,从龟兹石窟壁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戏剧的变化,有难着各种乐器的男女乐手,形态丰富多彩的戏剧人物以及佩戴各种饰物和面具的艺人等,都可以说明新疆戏剧的发展。只有维吾尔人民生活的地方,必将会有歌舞艺术,只有歌舞艺术的地方同样也存在戏剧。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少数民族戏剧的美学价值,希望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维吾尔戏剧,了解和爱上维吾尔戏剧,促使维吾尔戏剧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 戏剧 美学价值

引言

维吾尔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民族,存在诸多优秀的诗篇以及剧作,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学主体。根据文学发展规律来看,文学在最初产生阶段,诗、乐和舞为一体是基本特点。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三者逐渐各自发展成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随着文学体裁的丰富和完善,诗歌与戏剧文学在时代发展中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但值得一提的是,维吾尔戏剧在诞生之时,与诗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也从诗歌中获得了诸多灵感,与诗歌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维吾尔戏剧的美学特点。因此,本文对少数民族戏剧的美学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使更多的人愿意了解维吾尔戏剧,感受维吾尔戏剧所散发的魅力,从而带动维吾尔戏剧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1少数民族戏剧开展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戏剧有一定的民族特点,能够向人们展示音乐美、绘画美、舞蹈美等,虽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内容和形式却丰富多彩,有着很强烈的民间味道和民间文化,受到了诸多人的喜爱和认可。为了促使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需要对当前社会历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中的美学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发扬,从而推动少数民族戏剧的健康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了解少数民族戏剧。坦白来讲,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发展过程中,戏剧十分薄弱。但即便如此,少数民族戏剧也依据受到民族因素的影响,在艺术和戏剧表现方式上有着独具特色的魅力,这样自成体系的民族戏剧不仅与西方现代化戏剧艺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时也有着自己传统艺术内容,是人类农耕文明的历史产物,有着诸多少数民族和大自然的痕迹,能够展现出我国民族文化[1]。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少数民族戏剧是诸多演员、文学、民族音乐等集为一体的表演形式,这无疑促使民族艺术发展更加多元化,促使少数民族戏剧得到更好地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维吾尔戏剧。

2维吾尔戏剧存在的问题

维吾尔戏剧无论是历史题材的剧本,亦或者反应真实生活的剧目,均忽视了对生活实际和艺术典雅的写照。当代戏剧主要是连续故事情节居多,多次重复出现。在创作方面有着严重的模仿情节问题,矛盾焦点突出不到位,缺少一定的连续性,从而导致整个水平偏低。比如,在《奇妙的婚礼》中萨依木阿訇害怕自己的老婆,看到老婆吓得东躲西藏的形象与维吾尔族真实生活截然相反,虽然维吾尔族中也有这样的男人,但作为艺术搬上舞蹈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艺术源于生活,同时也要高于生活。艺术是能够通过高雅的方法将人类社会中的交际关系、情感、生活等进行表述,对人们的愿望和理想,通过音乐、舞蹈等进行传达。简单而言,当前的戏剧过于追求娱乐化,对民族的生活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重视度不足,与民族自然生活不相符。因此,在实际戏剧创作过程中,应要紧紧围绕实际生活,若缺少实际生活的烟火气息那么作品将会丧失生命力,无法传递情感。传统的戏剧无法反应现代复杂多变的新时代。因此,在实际戏剧创造过程中,不仅需要查看是否存在娱乐化作用,同时也需要与其他戏剧进行对比分析,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促使维吾尔戏剧更加繁荣发展,起到良好的发展和传承的作用。

3少数民族戏剧的表演形式

3.1载歌载舞,歌舞并重

人们常说的“歌者乐之声,舞者乐之容”,能够折射出新疆戏剧中的乐、歌与舞三者之间的关系。当人类无法运用语言所表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要求时,总会利用一些声音,如高兴、悲伤等,这些都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声音,即音乐元素。实际上,音乐就是弥补说话遗憾的一种语言。人类所表达情感方式的戏剧与歌舞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戏剧与舞蹈两者相辅相成。在古代维吾尔族祭祀、聚会等重大活动中歌舞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是歌舞乐三者为一体,相辅相成。因此,民间的歌舞十分丰富,尤其是维吾尔戏剧经过漫长的演变,实现了音乐、舞蹈、说唱等表演意思,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表演制度,即“载歌载舞,歌舞并重”的特色,有着很强的美学价值[2]。 大多数的维吾尔戏剧来源于民间,是一门有着很强综合性的艺术,从发现到成熟,均与音乐、舞蹈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远远比单一的声音表达更加有力,彰显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美,通过曼妙的舞姿表达心中情感的舞蹈,舞台效果更加良好,更可以展示出戏剧的魅力,了解维吾尔戏剧所散发的美学价值。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合歌舞而演故事”是最基本的美学特点,维吾尔戏剧也亦是如此。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简单而言,维吾尔戏剧是一种独特且能够净化心灵的舞蹈。维吾尔戏剧通常情况下舞蹈与角色往往是分开的,歌舞只是为了能够使演员表达心理的情感,并通过激发观众情绪的方法,实现戏剧的美学价值。比如,《艾里莆与赛乃姆》第二幕中的第一场为“我们是阿巴斯汗国的宫女”内容时,宫女们在阿巴斯国王面前歌舞表演,有着一定的美学价值。维吾尔戏剧可以将叙事与情感结合在一起,实现“载歌载舞,边说边唱”,促使戏剧效果的提升,从而带给观众良好的体验感,促使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戏剧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新疆有着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这无疑促使新疆地区的文化发展更加繁荣。从古至今多民族聚居,多元化的宗教信仰以及多元化的文化碰撞,促使新疆拥有“歌舞之乡”的美名,同时也促使了当地戏剧独特的发展。新疆戏剧发展时间久远,覆盖面积广泛,表达形式多元化,种类、剧目等丰富多彩。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维吾尔戏剧则是维吾尔民族的真实写照。维吾尔戏剧有着特殊的艺术时空观,通过载歌载舞的方法进行演绎,一般以柔美为前提,奠定了表演美的基调,演员的歌舞表演能力较高,能够带给观众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实际上,维吾尔戏剧能够更好地协调感情与理智两者之间的关系,表演与戏剧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机结合在一起之后,就形成一种表演美,更加可以体现出戏剧的美学价值[3]

3.2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维吾尔戏剧的载歌载舞表演方式的形成,是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需要与民族艺术审美形式相结合的。不同地区的审美所表现出的民族性格也是不同的,是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民族的审美和审美精神是需要以民族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生产方式等相结合,在漫长岁月中而形成的。维吾尔族生活在绿洲中,绿洲十分封闭,从而导致绿洲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使各个绿洲的艺术以各自居民的审美需求相适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在“丝绸之路”打通之后,经济的发展促使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各个绿洲之间也在不断的融合发展,促使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而维吾尔民族对艺术秉持着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民族性格和审美特点也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在经历时间的洗礼,促使维吾尔族形成了自有的民族特点和审美能力。维吾尔族人民主张和平,热爱生命,热情好客,有着古道热肠。坚强的精神,形成了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民族性格。正是由于这种民族性格和精神,促使维吾尔戏剧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维吾尔戏剧载歌载舞,歌舞并重的表演方式,与“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维吾尔戏剧在传递民族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中,歌舞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4]

即便是以对话为主的维吾尔话剧,也融入了民族乐舞,根据剧情实际需求,演员就会翩翩起舞,歌舞是维吾尔族人最能够接受情感的表达方式。若维吾尔戏剧中缺少歌舞,那么将会导致维吾尔戏剧失去意义。简单而言,维吾尔族空气中都有音乐,直接影响了维吾尔戏剧对“载歌载舞,歌舞并重”的表演方法的选择。总之,维吾尔戏剧的载歌载舞,歌舞并重的表演特点,不仅能够反映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歌舞演绎故事。音乐与歌舞在表达角色情感和心理活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本人就是人们喜怒哀乐的外在表现,戏剧动作与歌舞的有效结合,能够带给观众更好地体验,不再是音乐和舞蹈的陪衬,成为人物形象树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的重要方式。

4维吾尔戏剧的审美特点

4.1诗、乐、舞与戏融于一体

维吾尔戏剧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且有着很强的综合性的戏剧。维吾尔戏剧素材在选择过程中,一般为维吾尔叙事长诗中,主要包含史诗、故事、诗句等内容,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篇幅较长的文学表现形式。维吾尔叙事长诗是诗歌与音乐的组合,有着很多可供改变的戏剧成分。其中《艾里莆与赛乃姆》、《帕尔哈特与席琳》等都在民间说书人和木卡姆艺人中传唱,搭配优美的音乐和曲调,稍加改变就可以在舞台上展示。除此之外,维吾尔戏剧的唱词与韵白均受到了维吾尔诗歌的影响。因此,维吾尔戏剧有着严格的押韵,节奏鲜明,不仅能够促使戏剧道白的韵律感提升,更加朗朗上口,同时还可以与音乐搭配,使其更加优美,行情性更强,更加具有诗意。

从叙事长诗到戏剧的转化还是需要音乐与舞蹈的支持,从而才可以实现“合歌舞以演故事”的戏剧特点。但是,维吾尔戏剧中的“歌舞演故事”方法与传统戏曲有所不同,并不需要歌舞表演与戏剧角色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它只是一种表达诗意的方法,用表达语言所不能传递的内容,起到补充歌词和台词的作用,是为了渲染和烘托氛围,能够使观众与音乐、舞蹈,走入设置好的情境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叙事性有效结合在一起,对故事和人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5]。这些舞蹈和音乐与中国传统戏曲所要求的“程式性”有所不同,但却存在着严格的规定性。例如,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的视野、民族舞蹈的选择,在表达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前提下,不仅维持了音乐与舞蹈的原貌,同时也满足了剧情的发展以及观众的心理需求,表演上实现了雅俗共赏。

4.2表演内容“诗意盘然”,表演风格“实意并存”

维吾尔戏剧灵感来源于维吾尔叙事长诗中,同样歌词与道白也受到了维吾尔诗歌的影响,因而维吾尔戏剧有着很浓烈的诗意味。维吾尔戏剧是诗歌与戏剧的结合体,有着多元化的属性。维吾尔戏剧与中原戏剧相比,诗味更加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原戏剧更加注重“戏味”,若“诗味”太过浓烈,则无法进行演绎。而维吾尔戏剧恰恰相反,有着浓烈的诗歌意味,不仅唱词优美生动,同时也将叙事与好情相结合。

维吾尔戏剧的“诗意美”不仅能够从唱词中彰显,同时还可以从意蕴上体现。维吾尔戏剧即使不利用诗歌的语言和唱词,也可以体现出浓烈的“诗意”情味。其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能够将戏剧向诗一样表达内涵。诗意是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体现艺术化的前提,作者情感的强弱取决于作品诗意的浓淡。同样,维吾尔戏剧的诗意也是以情景交融而展示的。维吾尔戏剧表演与西方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也与中国传统戏剧的“写意”有所不同,它是以两者结合而幻化出自己独特的“实意并存”的审美特征[6]

4.3维吾尔戏剧的民族性特点

一般情况下,戏剧内容中有着很强的民族生活气息和精神内涵,具有一定地美学价值。维吾尔戏剧在表现形式上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异域风采,是民族大众喜爱的,且与其他戏剧艺术不相同的,能够表现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维吾尔修来源于维吾尔族与新疆地区的生产和生活中,本身与民族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服务民族群众,是民族群众喜爱的艺术表现方式。它所表达的美学价值涵盖着地域生活、语文文字等中。维吾尔戏剧是维吾尔族精神文化产品,浓烈的民族性是维吾尔戏剧的审美基本特点。

在表现是通过民族性的题材而展示民族特有的情感,真实再现了维吾尔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戏剧风格。维吾尔戏剧自身有着独特的剧目和舞台意识,即使有文化艺术的交流和美学的相互渗透,无论是戏剧艺术的手法和技巧,亦或者是艺术形象的想象,都与其他戏剧的美学品格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维吾尔戏剧内容大多数来自于本民族的民间文学,神话故事、传说、民间歌谣等,这些自身就已经包含了民族情感题材能够展示出现维吾尔族的民族精神,在本民族认同的前提下不断深化和充实,逐渐形成了维吾尔戏剧独特的剧目和表演风格,能够展示出不一样的民族性,从而与其他戏剧相区别。维吾尔戏剧在民族性除却能够直接把握和描写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同时还可以依托其他民族生活中的人和事,向人们展示戏剧的魅力[7]。另外,还可以通过翻译和演绎西方戏剧或者中原戏剧的著名剧目来展示本民族的情感,也逐渐成为维吾尔族戏剧彰显民族性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也需要结合民族性格、时代发展、审美要求以及价值取向等,对戏剧进行适当的调整,树立全新的理念,利用能够展示民族特点的乐舞、乐器等,采取新颖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桎梏,取得民族文化的认同,促使维吾尔戏剧民族性更加浓烈,更加拥有美学价值。

另外,对于能够展示新疆民族文化的维吾尔戏剧而言,不仅需要展示地域文化特点,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内部差异性。新疆地域辽阔,维吾尔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促使维吾尔戏剧无论从音乐、舞蹈、舞台等多个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性。比如,维吾尔木卡姆在不同地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十二木卡姆”是重点,《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伊犁木卡姆》就是流传中的区域性变体,虽然从根本上相似,但在旋律、演唱、乐器等方面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再比如,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经济因素的影响,维吾尔的舞蹈既有相似之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地区特色。比如赛乃姆舞蹈,南疆的赛乃姆舞蹈轻盈快活、舞姿优美,北疆的赛乃姆欢乐富有生机,而东疆的赛乃姆则是细腻朴实。另外,维吾尔戏剧中的人物语言也有着各地的特色,其中南疆与北疆口音不同。与此同时,语言习惯也要有所不同,南疆喜爱谅语、微言大义,而北疆则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有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5维吾尔戏剧的创新发展

当前是一个使用电视、计算机较多的信息时代,新技术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艺术也逐渐融入了图形、歌曲、电影等。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新鲜事物的不断发展无疑为艺术创作提出了更多的发展可能。市场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逐渐融入在也似乎表演中,最可喜的成就是社会结构的合并,出现了新的消费群体和艺术鉴赏方法,这也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戏剧改革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社会的飞速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历史总要不断向前前进,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传承是必然的,同样创新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而创新需要以传承的前提。维吾尔戏剧若想要在新时代得到更好地发展,成为人们所能够接受的艺术,则需要在内容上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实际上,创新就是指,以传统民族特色风速习惯为前提依据,吸收和接纳现代化审美元素和理念,逐渐缩小与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随着时代的进步,维吾尔民族的思想、生活和审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需要与时俱进,使其创造出更加具有精神内涵的作品。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之间、在旧习惯与现代性之间等都是现代维吾尔族所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维吾尔戏剧不应受到传统思维的胫骨,只是在历史题材上徘徊,而是着眼于现实,以实际情况以新时代发展的基础,在戏剧创作和舞台剧本上不断创新和完善,促使表演形式更加多元化,情节更加丰富,从而才可以促使维吾尔戏剧迈向更高的台阶,使越来越多人认可和接受维吾尔戏剧,感受维吾尔戏剧所散发的魅力,起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疆地域辽阔,历史久远,并且在此生活的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独具魅力的维吾尔文化更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新疆在古代被称之为西域,是欧亚古代路上交通的要道,是连接“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聚集地。而维吾尔戏剧是以维吾尔剧和维吾尔话剧为主的维吾尔戏剧的总称,是将维吾尔文学、舞蹈、歌曲、表演等融为一体的舞台表演方式。表演上能够载歌载舞,边说边唱,无论是剧目亦或者题材、音乐与唱腔等方面有着浓烈的民族地方特色,是民族性、地方性审美特点为一体的新疆少数民族戏剧样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

[1]张瑜.戏剧音乐的美学特征及鉴赏方法[J].戏剧之家,2022(14):40-42.

[2]周月梅. 民族性与现代性:常剑钧戏剧研究[D].广西大学,2021.DOI:10.27034/d.cnki.ggxiu.2021.000476.

[3]吴柄铄. 桂林抗战文化城戏剧民族化及美学研究[D].广西大学,2021.DOI:10.27034/d.cnki.ggxiu.2021.000885.

[4]张健.基于美学视域的广西壮剧活态传承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9):96-98.

[5]王璐.少数民族戏剧的美学意蕴与传承创新[J].戏剧文学,2019(11):42-45.DOI:10.14043/j.cnki.xjwx.2019.11.008.

[6]王雪莹. 内蒙古民族题材话剧的发展历程及美学内涵[D].内蒙古大学,2014.

[7]杨亭. 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