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 2

湖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孙婧1,顾祎2 ,苏航3*,张浩4

1, 3.江汉大学商学院, 2.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56

摘  要:作为一个高技术航空产业,由于通用航空的特殊功能、优势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通用航空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并成为发达国家社会进步、文明、人民生活富足繁荣的标志。本文从通用航空产业的背景和现状出发,研究湖北省通用航空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湖北省

通用航空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民用航空活动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活跃的分支产业。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内需结构改善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1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背景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积极发展通用航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为了完善整体交通运输体系,需要加快通用机场的建设,尤其是在枢纽运输机场周边规划建设通用机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2019 年,中国民用航空局(下文简称:“民航局”)印发了《关于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通航业务框架和通航法规框架(下文简称:“两个框架”)。“两个框架”是民航局顶层设计的总体性文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通用航空整体政策走向、立法思路和制度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要求,对促进通用航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确立了用通航的方式管理通航。

2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

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有通用机场数量总计340个,超过国内运输机场总数。通航运行类企业已达443家,相较上一年底增加了17家。内地运营中的通用航空器总量达2930架,相较上一年增长6%,其中涡桨和活塞固定翼飞机总计1472架,前者主要应用于农林作业、通勤运输、航拍航摄等领域,后者主要应用于飞行培训;直升机1070架,主要应用于海上石油服务、空中巡警、电力巡线、农林植保、空中游览等;公务机326架,占机队总数的11%。(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21))各通航作业类型中,执照培训占比超过五成,其余依次是工业、农业、消费、交通运输和应急等。然而新冠疫情期间,通航企业开展业务阻力重重,直升机商务出行、空中游览、航空应急救援、飞机降雨和航空摄影等业务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019年和2020年暂停或终止运营的通航企业数量远超往年。

2.2湖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

湖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都把航空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把“新一代航空装备”及“新型飞行器及航行器”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及培育发展新兴领域纳入规划之中。2015年8月,我省政府颁布《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了湖北省到2020年航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5家以上产值10亿元的航空企业,将湖北打造成全国一流航空研发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2015年12月,我省政府配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将航空航天装备确定为我省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力争实现到2020年,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规模提高到10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700亿元的目标。

3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问题

 3.1 通用航空产业零件供应受阻

通用航空产业链的构成包括生产、组装、销售等多项个步骤,制造通用航空所需航空器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以制造业为发展基础,通用航空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比较完善、流畅、连贯的生产体系。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给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病毒的考验,制造业也面临着零部件断供,进口来源受阻等问题,通用航空产业也不例外。

    3.2 通用航空产业技术水平受限

创新发展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我国在通用航空产业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当时仍然面临着核心技术需要引进的问题。湖北省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并举,加大通用飞机自主研发力度,高起点引进通用飞机制造和集成技术。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通过自主研发、国际合作、整体收购、合资合营等方式,进入通用飞机研发、设计、制造、组装等领域,培育壮大轻型飞机整机制造企业。除此之外,我国通用航空的应用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也存在较大差距。

3.3 通用航空产业企业合作不足

湖北省通用航空产业基础良好,全省已投入运营的通用机场有4个,另有一批机场正在建设之中,飞行培训业务发展较快,海南航空学校(宜昌训练基地)、蔚蓝国际航空学校(襄阳、钟祥训练基地)飞行培训业务分别位居航校的前列。除此之外,湖北省通用航空制造有武钢、神龙汽车这样的产业作为基础,资源比较丰富。但是,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分工与合作,只有企业之间找好自己的定位,整合内外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基础与条件,才能促进湖北省通用航空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4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坚决实行湖北省通用航空产业战略革新

通用航空产业相比传统的轻、重工业而言,对原材料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其核心构件的材料品质往往决定着通用航空产品的成败、也影响着最终成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要想对湖北省通用航空产业进行战略革新,首当其冲的便是对该产业原材料供应链的重新构建,减少、转换、甚至消除可能被“卡脖子”的相关原材料需求。湖北省要想实现自主研发的、自主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产业生产链,就需要在合理评估现有供应链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取舍。具体而言,湖北省需鼓励相关企业善于利用当前的“ABCD新兴信息技术”(A-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B-block chain即区块链、C-clouding computer即云计算、D-big data即大数据),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研发、产能差距。

4.2 通过国际合作提高自身水平,实现纯自主研发

高水平的自主研发能力--尤其是核心部件的纯自主研发能力,是摆脱通用航空产业受制于人问题的关键。当前,实现自主研发的最终目的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国际合作、闭门造车,相反,在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前提下,反而应当加大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学习、利用当前国际先进技术,以此为启发解决我国科研难题,而后才能逐渐建成由我国主导的、有中国特色的、完全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湖北省拥有进行产业变革的优秀条件--仅武汉市就拥有多个高等学府,高校有能力和条件培养出通用航空行业所需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研发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迪,易蓉. 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差异性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21,(08):67-69.

[2]陈亚青,杨得用,蒋豪. 通用航空各区域发展竞争力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 2020,50(06):13-17.

[3]张波,黄涛,杨凤田. 通用航空工业市场的培育瓶颈与运营模式[J].宏观经济管理. 2019,(01):78-84.

作者简介:

孙婧:女,1984年出生,硕士研究生,讲师,江汉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项目管理;

顾祎,男,198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讲师,江汉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市场营销与战略。

苏航:女,通讯作者,1996年出生,在读硕士研究生,江汉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营销与战略管理;

张浩:女,196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来源:

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基金项目:湖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WZ2017J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