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李惠娟

开平市月山镇博健小学  广东省   529300

【摘要】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又一强烈的呼声。而美术教育是人类发现和运用得最早的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手段,因为美术教育能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让学生的压抑感得到消除,可以始终保持乐观且轻松的心态,达到对学生心理障碍合理调节的目的。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将美术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美术形成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美术课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又一强烈的呼声。而美术教育是人类发现和运用得最早的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手段,对消除学生忧虑、悲伤等不良心理情绪有很大促进作用,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问题。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将美术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衔接。

一、强化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应用,促进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

优秀美术作品的感染力很强,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可以在内心上引起共鸣,保证学生在掌握绘画作品技巧与技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迈进。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包含的美术作品较多,可以让学生在鉴赏和学习中逐步形成上进心。如:在三年级教学《面塑》一课中,我用多媒体演示一些“面塑”的范画给学生欣赏,学生就会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并开心地参与到《面塑》制作的课堂中,从而让我顺利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

二、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育活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美术教学的娱乐特点明显,强调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体验感,让学生在轻松且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为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期间,不要为学生施加太多压力,不过多要求和约束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随意的表达和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作的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便学生能健康发展。如:我在一年级教学《美丽的风筝》一课开始,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强化了对多媒体的利用,将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配上轻松且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获得享受,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可以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创设的情境中。同时将新课内容导出来,由此对学生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进行激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对问题思考和研究,并在互动和交流中体会美术学科的魅力。通过对这种方式的利用,既让学生达到了导入激趣的良好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获得身心健康。

三、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为保证美术教学能顺利进行,让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渗透到课堂上,教师要对教学环节灵活且合理安排,以便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实现和谐发展。

如在对四年级《卡通画》一课讲解过程中,我在对教材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分析了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并通电脑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将其与课堂教学合理融合,动画中包含了很多卡通人物,学生可以直观的对这些卡通人物欣赏,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不仅可以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情感也能得到升华,可以主动学习知识。同时学生在欣赏动画过程中,我一边播放一边讲解知识,除了让教学难点得到突破之外,还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通过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和滋润,快速理解新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整体增强,有助于学生绘画基础的夯实,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四、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下,对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期间,应该给予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借助灵活的方式,强化二者的融合,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不仅要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也要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

1.强化实践活动的实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期间,可以利用课堂作业展示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析,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侧重点的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增强体验感。同时加强对绘画比赛、美术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利用优秀作品赏析等活动,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如:在五年级教学《杯子的设计》的第二个课时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把同学们上节课的创作成果展示给大家欣赏,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再让他们从杯子的形状、材质、作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结果学生在视觉的启迪下创新思维一发而不可收,制作出飞虎样的杯子、水果杯子、伸缩杯子等,并开展了一个“杯子创作展”的活动让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学习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活泼乐观的的性格,消除学生孤僻、自卑、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学生的性格不仅会越来越活泼、乐观,还能将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彻底消除,诸如害怕、孤僻等。

2.强化对情感功能的发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美术课堂教学深层次融合目的,教师还要将情感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能够以榜样作用对学生加以激励,在每堂课时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借助趣味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激励语言的利用,对学生的表现积极表扬和鼓励,保证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自主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合理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筛选,将趣味性强且新颖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衔接,针对学生兴趣度不高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删除,保证学生们可以始终保持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加强对资料、图片的收集,对学生美术作品赏析量不断扩大,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针对个别内向或者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情况,保证学生的不良情绪能及时消除,可以阳光且自信的成长。

五、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应点,讨论分享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鸟的家》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家,但在课中我通过让学生在了解小动物的家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家的美,针对性的进行保护动物的动员,呼吁同学们都来爱护动物、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精美的邮票》一课,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们互赠自己设计的邮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拉近学生间的距离。这样既能在美术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将心理健康教育恰当、有目的地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例如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妈妈的节日》一课中,我首先导入一个小故事:一篇“感恩父母,亲子教育” 的文章。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心理,体会人物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整个过程就是教育学生如何体验父母那种深深的爱。通过这样的渗透,同学们用画笔表现出一幅幅自己爱父母的画面,并送给自己的妈妈,作为妈妈的节日礼物,从而运用了美术课对孩子们进行了感恩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期间,心理健康康教育应该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保证学生在充分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心理健康意识能不断增强,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洁: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黄璎珞 :美术学科教学参透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1月

3、陈勇坤:如何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

4、马梓芮: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4月

5、胡菊慧: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