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性言语行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幼儿园中班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性言语行为研究

徐芳

江苏省常州新北区奔牛实验幼儿园 213131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教育方式,需要了解其实际作用,并对当前行为进行优化,促进幼儿教育有效进行。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教师提问性言语行为的作用,深入探讨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师幼互动;提问性言语行为

前言:教师语言作为幼儿的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对于幼儿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幼儿的学习活动已经越来越接近成人的水平,幼儿在参与老师的活动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随着教师的角色不断提升,教师在交流互动时所呈现出的语言行为也将会发生变化。

  1. 教师提问性言语行为的作用

1.1帮助幼儿提高思考能力

一般来说,幼儿在认知过程中都会存在思考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常常要使用一些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去思考教育内容,有的时候,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使用暗示孩子思考的方法都是通过教师提问间接引导幼儿思考。教师会给幼儿一个暗示,说幼儿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于单一领域的思维模式,如果教师能在各种领域中不断地给幼儿提出问题并且引导他去思考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为幼儿带来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孩子去思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幼儿在不同的领域中也都会遇到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幼儿不能有思考能力,当幼儿想要思考某一领域的时候就需要老师的鼓励与引导,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主动去思考这个领域里面的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够使幼儿获得锻炼思考能力的机会也能使这一领域变得更加丰富与有趣。

1.2为幼儿提供成长的平台

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受到教师的影响。幼儿在老师的言语行为中会表现出自我中心、自大、自负、嫉妒、愤怒、自闭等不良情绪,这都是因为不能够充分利用教师身上的积极因素来促进他们自身发展,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用言语行为对问题进行反思。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幼儿的错误行为可能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会更没有信心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引导时,教师言语行为对幼儿进行及时提醒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而不再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情绪。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会让幼儿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产生自闭心理和自卑心理,但是教师的言语行为不能代替幼儿自己的决定,教师应该从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1. 优化教师提问性言语行为措施

2.1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在课堂上幼儿都是积极参与的,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如果发现幼儿有不良行为时要及时进行纠正。例如,当教师问幼儿:“你今天玩什么游戏呢?”大部分幼儿都回答:“我玩了小猪佩奇。”这时教师应向幼儿说明情况并与教师交流,如果幼儿仍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要严肃地对他们说:“你需要回答问题、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你不肯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会惩罚你等”从而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2.2对幼儿进行情感上的鼓励

有些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对周围的事物不够敏感,所以教师在和他们玩耍时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适时地给予他们鼓励。例如:当教师对一个小男孩说“你真棒”时,小男孩会哈哈大笑,当教师对一个小女孩说“你真漂亮”时,小女孩也会开心地笑起来等。总之每一句话都让孩子感觉到被重视和被理解,这样孩子就会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比如:当教师对一个孩子说自己是英雄时,他会很高兴地回应着她说“你真棒!”当教师对一个孩子说“你真勇敢!”是孩子会非常自信地回应着教师说“哦?我真棒!你也很棒!”这时小男孩会因教师的夸奖而变得非常高兴,并有了和教师进行交流的兴趣同时对教师也更加喜欢,有利于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2.3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教师应该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这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去想去问,比如老师能为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呢?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会得到奖励呢?幼儿想在这个游戏中得到什么奖励和惩罚?这些问题都是很好地激发了幼儿思考的欲望,从而调动幼儿进行思考,能够有效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对不懂的事物进行提问,教师应该耐心为其进行讲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4鼓励幼儿提出不同观点

在平时,老师应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幼儿问老师:“老师在做什么?”老师:“我在帮助小朋友系鞋带,你还见过其他系鞋带的方式吗?”,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表达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加强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更好了解当前幼儿的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工作。再比如教师可以问幼儿:“我觉得这幅画的太阳画得很好看,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比较好看?”鼓励幼儿提出不同观点而不是反对他们所提出的观点,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意见或看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幼儿的思维能够进行扩散,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同时,促进幼儿教育行业发展和进步。

2.5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班的幼儿思维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引导。首先,教师要注意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中班幼儿经常会模仿他人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如果教师缺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能力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低下,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比如:让幼儿观察他人说话或看书的时候可以注意观察他说话的语气、语调、语气等。其次要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日常和孩子们互动时多说一些鼓励性话语或者提问性语言使幼儿学会表达自己意愿[1]

2.6给予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教师对幼儿的引导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处理游戏中发生或遇到的问题,为幼儿提供一个方向,让幼儿通过动手或者思考自行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还应该时刻关注问题的解决进度,在无法进行时,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促进幼儿解决问题。在此过程当中,可以询问幼儿的想法,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问题,得到幼儿的回答之后,无论对错,都应该先给予鼓励,再进行纠正,让幼儿能够乐于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谈论活动,针对日常发生的事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幼儿思维能力很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与幼儿一起学习、生活之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对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尊重幼儿提出问题的权利,让幼儿参与进来,从而调动幼儿和教师互动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够更好了解当前幼儿的实际状态,并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2]

结束语: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幼儿教育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进行师幼互动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纠正不良行为、对幼儿进行鼓励等,从而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帮助幼儿学习的同时,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洪秋芸,曾晓滢,虞永平.我国幼儿园伦理氛围发展现状与差异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2(10):1-17.

[2]熊伟.新时代幼儿园文化建设导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9):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