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建构的实践理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建构的实践理路

庹汉忠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促进教育领域的变革。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师要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对信息技术的适应性,最终继承、延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智慧课堂的诞生是社会在不断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必然,也是课堂教学为适应社会智能化而借助信息化手段融合发展形成的高阶教育新样态。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实践理路

1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它具有一定的美德和善性,拥有智慧便拥有相应的处理问题能力和高级的思维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是智慧教学应用的重要场所,它与知识课堂教学相对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智慧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构建智慧课堂,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助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整合学习资源,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建构的必要性

2.1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

国家提倡在教育领域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改革教育,希望通过不断精进信息技术,依靠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或工具,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与教研模式,对当下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教育过程中涉及的整个系统工程进行优化,实现教学手段的科技化、教育传播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由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由“以知识工程为代表1.0发展到以深度学习为代表2.0,正逐步向‘数据’和‘知识’联合驱动的3.0发展”,以它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新的突破,能变革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也改变了知识的获取和利用方式。因此,只有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促进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变革,教育才能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促进社会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如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制定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改革任务;在2019年5月开展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2021年7月22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断、人工智能等应用,来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些文件为进一步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要指示。由此可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的智慧课堂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2.2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和核心课程。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必备的知识点,这导致学生依赖于直接知识的获得,没有体现自主探究、自主辨析的过程,没有实现深度学习,没有培养自身的高阶思维,这样的课堂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课堂”,不能很好地满足高中思想政治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以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以涵养德性为灵魂,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要和发展需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革命给高中思想政治课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要战略机遇,借助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构、整合,增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创造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建构的实践理路

3.1课前个性化安排

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提炼出的重难点知识,将教材中的概念性、陈述性、程序性知识提前录制成微课,或者利用网络选取优质的微课,并设置与微课内容相配的学习任务,组合成学习任务单,由此明确课前个性化安排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导师系统可以通过对学生眼球及其对微课内容反应的表情、姿态等微行为进行追踪和分析,自主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在哪一个部分不理解导致反应迟钝、个人学习习惯等,同时结合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具体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由此得出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画像特征、习惯特征、知识特征,并向教师反馈。

3.2课中个性化互动

通过课前的个性化学习安排,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明白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是什么”,但是这远远不够。为了让学生将这些知识更好地内化,在课堂上探究“为什么”和“怎么办”,补充本节课学习的知识逻辑,教师就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探究。为了改变传统高中政治课僵化、枯燥、简单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时政热点作为素材或课堂切入点,选择贴合本节课教学主题的图片、文字、音像、影像等形式的材料,拓展教学资源和教育空间,创设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出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学习的内容,在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的检测下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讨论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讨论结束后学生要发表观点,且由人工智能教育系统负责知识领域的评价总结,教师则结合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的评价进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对议题的识别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意义建构能力、自我指导学习能力。人工智能系统还会根据学生在课堂的网络信息检索、小组讨论、小组发言、课堂发言等互动情况,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和被动学习的情况进行记录,生成其课堂学习参与的表现性反馈。

3.3课后个性化追踪

一堂课结束后,人工智能教育系统会根据学生课前和课中学习情况,即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情况、行为表现情况等形成大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诊断报告和教学诊断报告,然后结合这些报告,对学生进行错题推送、知识点巩固提高。对于教师而言,这些报告有助于教学策略的改进。另外,这些报告会结合教师的评价综合生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强调实践体验,这要求教师采取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教学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而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可以依靠智能定位系统和智能导师系统追踪学生课后的实践情况,并且基于学生的“个人信息、认知特征、全过程学习记录、位置活动轨迹信息、媒体社会检索信息”等数据建立学习者模型,这有利于辅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创新性运用情况,进而对其做出科学化、数字化的评价。

4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智慧课堂逐渐兴起。传统的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研究都集中于通过计算机模拟完成一些流程化的具体任务,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好地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和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利于重新定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志敏.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2.

[2]李玉婷.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

[3]李苗苗.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20.

[4]朱妍妍.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