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肺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5
/ 2

如何做好肺康复护理

林芝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内江市  641000,

肺康复主要应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旨在促进其症状的缓解,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涉及的内容有肺功能康复、运动能力康复、心理行为康复等。以慢阻肺患者为例,对其实施肺康复护理,基于锻炼呼吸肌的前提下,可增强其呼吸肌的肌力,进而改善肺活量及其顺应性,这对于提高生存质量起着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做好肺康复护理呢?相信很多人都缺乏一定认知,下面就展开详细的讲解。

心理护理

受病情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恢复往往欠佳,这与心理状态差等有一定关系,如若患者有产生明显的负面心理,如焦虑等,其往往就会做出不配合行为,导致护理、治疗无法顺利有效的展开,最终影响预后改善。在此背景下,肺康复护理中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交流,及时帮助患者将负面情绪排解,或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期间鼓励患者提出问题,护理人员则需保持认真、亲和的态度,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有被理解、关爱等,这对于促进其依从性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要让患者家属参与护理,让家属陪伴在患者左右,让其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心。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合理运用沟通技巧,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避免患者产生抵触心理,有利于促进护理效果的提高。

健康教育

在肺康复护理中,强化健康宣教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可纠正患者或家属的错误认知。在此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等落实对宣教形式的选择,以避免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常见的方法有宣传手册、一对一讲解、视频推送等,内容包含诱病因素、肺康复功能锻炼方法等,让患者能够加深对自身病情的了解、掌握,促使其能够自行展开相应的护理,在日常中能够积极防治。

环境护理

让患者认识到良好卫生相关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的关联,提高其依从性,定期展开室内外消毒,包括患者使用的物品,严格做好灭菌工作;合理控制室内温湿度,通风透气,更换窗帘、被罩等,充分体现出治疗环境的温馨、安静等特点,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打扫地面,维持干净、干燥,清除杂物,将扶手设置在易滑倒处,如厕所、走廊等,晚间将灯光适当调暗,护理操作时尽量保持动作轻柔,以确保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用药指导

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恢复中,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与肺康复的配合,可进一步促进康复效果的提高,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此前提下,患者就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做好用药宣教,即将药物的作用、用量、方法及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用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现,如若发现其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就需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饮食指导

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其饮食习惯,有针对性指导饮食计划,让患者多摄入营养丰富、清淡等食物,避免摄入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确保膳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增强患者的体质。

呼吸道护理

及时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通畅,避免窒息情况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该群体的耐受力较差,其极易发生咳嗽无力现象,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故就可严格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或吸痰处理,这也是在预防肺部感染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肺功能训练

缩唇呼吸

让患者处于坐位,或是半坐卧位的前提下进行,用鼻慢慢呼吸,期间嘴唇缩起,有利于增加呼气阻力,从而提高气道内的压力值,结合患者自觉舒适合理控制呼吸频道,旨在促进患者肺泡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

腹式呼吸

训练时处平卧位,让患者全身放松,头部稍微往后仰,手垂直放于身体两侧,用鼻呼吸,吸气时尽可能隆起腹部,呼气时则可采取适当的力度按压腹部,促使腹部尽快回缩,期间鼓励患者最大限度的呼气,或是吸气,每次训练控制在10至15分钟内,每天2次。

咳嗽训练

考虑到患者往往存在咳痰困难情况,这就增加了肺部感染风险,故就需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以从下往上的原则对患者的背部进行适当力度的拍击,加快分泌物的排出。值得注意的是,训练前也需让患者深呼吸,当肺泡充分膨胀后,就需连续咳嗽,以震荡的形式将呼吸道及肺泡中的分泌物咳出。

吹气球训练

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展开吹气球训练,旨在改善其胸腔通气状况。通过吹气球训练的落实,有利于促进痰液的顺利排出,训练时让患者缓慢的吹气,待到一定体积后停止,期间不可取出气球,时间在10-15秒左右,重复的展开上述操作,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的增加气球吹气体积及对峙的时间。

运动康复训练

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康复训练计划,前期以室内行走等为主,之后则可慢慢过渡至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有氧运动,将训练时间控制在30至40分钟范围内,合理调整训练强度,每天2次,每周控制在2-3次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等情况的发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嘱患者如若有明显不适,就需立即停止,以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近些年来,在人们生活习惯、意识结构等不断改变的背景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随之提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及时有效治疗的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后就进入了缓解期,此阶段如若只是展开药物干预,其效果则难以达到理想化。有研究指出,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实施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加快患者肺功能恢复,在预防肺部感染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在应用肺康复训练护理的过程中,需采取连续或间歇式运动,并教会患者训练方法,可通过播放训练视频、发放图片等方式进行,增加患者对肺康复训练的了解,认识到肺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从而积极配合。肺康复护理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专业化等特点,全程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最大化满足患者实际所需,避免护理不合理等情况的发生,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应用肺康复护理干预后,基于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运动等前提下,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改善其预后。在实际的护理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指导其展开相关训练,避免患者产生抵触心理,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也是确保护理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