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醇治疗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致肝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双环醇治疗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致肝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王燕, ,查晓龙

吴忠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宁夏 吴忠751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采用双环醇药物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3月~2022年7月范围,我院收治的80例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治疗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各组肝功能损害患者例数的平均划分;即参照组,例数为40例,采用硫普罗宁片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例数为40例,采用双环醇片完成疾病治疗;组间就不同时间段两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AST(谷草转氨酶)水平、ALT(谷丙转氨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AST水平以及ALT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治疗后2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后4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后8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后12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在接受双环醇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表现出任何不适感。在实施治疗前后,患者胆红素、血常规、肾功能以及尿常规均未受到任何影响。而参照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在接受硫普罗宁药物治疗后,表现出过敏后停药患者1例,呈现出胃肠道不适症状患者2例,对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疾病症状均获得缓解。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表现方面,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相较于硫普罗宁片,双环醇片药物有效应用,可将患者的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显著改善,并且安全性显著,可促进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良好预后。

【关键词】双环醇;甲亢;抗甲状腺药物;肝功能损害;AST水平;ALT水平;不良反应

临床针对甲亢患者在治疗期间,抗甲亢药物以及抗甲状腺药物会导致患者呈现出系列过敏反应现象,例如皮疹、皮肤瘙痒、关节痛、发热以及血清病等,并且部分患者会呈现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贫血等症状,更为严重会表现出肝功能损害的情况[1-4]。因为抗甲亢药物以及抗甲状腺药物所造成的肝功能损害,主要包括黄疸、酶值升高以及致命性肝硬化等。对此就此种现象采取有效药物展开对应治疗,意义显著[5-7]。本研究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3月~2022年7月范围,我院收治的80例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对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采用双环醇药物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3月~2022年7月范围,我院收治的80例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治疗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各组肝功能损害患者例数的平均划分;组别名称分别为参照组(n=40)与研究组(n=40);40例参照组中,男、女各10、30例;年龄范围37~46(40.29±1.32)岁;40例研究组中,男、女各11、29例;年龄范围38~47(40.33±1.37)岁;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纳入标准:①肝功能损害均因为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②患者一般资料收集完整,对于药物治疗研究可以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针对硫普罗宁片、双环醇片药物表现出禁忌症现象,排除此类患者;②呈现出明显精神疾患,排除此类患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采用硫普罗宁片完成疾病治疗。用药频率为3次/d,剂量为0.1g,对患者共实施为期12周治疗。

1.2.2 研究组

    采用双环醇片完成疾病治疗。用药频率为3次/d,剂量为25mg,对患者共实施为期12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组间就不同时间段两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AST(谷草转氨酶)水平、ALT(谷丙转氨酶)水平展开对比;②组间比较两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完成本次系列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在统计研究期间以X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在统计研究期间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两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AST水平、ALT水平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AST水平以及ALT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治疗后2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后4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后8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后12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两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AST水平、ALT水平比较(IU/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8周

治疗后12周

AST

ALT

AST

ALT

AST

ALT

AST

ALT

AST

ALT

研究组(n=40)

95.25±12.19

100.13±23.79

78.44±12.15

85.59±20.33

47.69±12.25

51.33±15.29

30.13±10.22

38.13±8.25

25.69±6.22

31.59±4.79

参照组(n=40)

95.29±12.33

100.22±23.65

105.59±12.29

113.44±30.22

80.76±12.55

85.49±12.29

62.25±12.29

65.49±12.29

45.59±12.29

50.25±12.37

t

0.0145

0.0169

9.9358

4.8360

11.9260

11.0132

12.7091

11.6901

9.1371

8.8967

P

0.9884

0.986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组间比较两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在接受双环醇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表现出任何不适感。在实施治疗前后,患者胆红素、血常规、肾功能以及尿常规均未受到任何影响。而参照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在接受硫普罗宁药物治疗后,表现出过敏后停药患者1例,呈现出胃肠道不适症状患者2例,对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疾病症状均获得缓解。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表现方面,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甲亢性肝损害于临床呈现出较高发病率[8]。甲亢疾病的出现,会导致患者呈现出肝脏血清酶学改变的现象,就具体因素加以分析:①因为高基础代谢率,会导致患者呈现出相对缺氧的情况,表现出肝细胞坏死的现象,从而导致ALT水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9];②甲状腺激素表现出大量分泌的情况,对应发生营养不良以及代谢亢进的情况,使肝细胞发生变性,使肝内胆汁发生淤积,从而导致ALP水平以及GGT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升高[10];③甲状腺激素对肝脏进行直接作用,从而导致葡萄糖醛酸同胆红素发生结合障碍,导致胆红素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对此针对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采取有效方法展开对应治疗,意义显著[11-14]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前,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AST水平以及ALT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治疗后2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后4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后8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后12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在接受双环醇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表现出任何不适感。在实施治疗前后,患者胆红素、血常规、肾功能以及尿常规均未受到任何影响。而参照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在接受硫普罗宁药物治疗后,表现出过敏后停药患者1例,呈现出胃肠道不适症状患者2例,对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疾病症状均获得缓解。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表现方面,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双环醇药物有效应用,可通过将自由基清除,对线粒体以及肝细胞膜给予保护,对于肝细胞核DNA受到损伤可以充分避免,可将细胞凋亡发生减少,从而获得明显保肝效果。此外双环醇药物有效应用,可将慢性肝脏炎症减轻,对肝脏细胞免受损伤可以有效保护,从而将胶原分泌以及合成减少,并且通过对胶原降解以及吸收给予促进,而对纤维化形成以及发展进行有效抑制,最终获得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双环醇片药物对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相较于硫普罗宁片,双环醇片药物有效应用,可将患者的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显著改善,并且安全性显著,可促进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Tarazona, Sonia, Carmona, Hector, Conesa, Ana, et al. A multi-omic study for uncover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hyperammonemia-induced cerebellar function impairment in rats[J]. 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2021,37(1):129-149.

[2]杜云飞,刘景瑞,叶飞翔.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6):847-850.

[3]赵龙. 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4):121-122.

[4]马旖旎,张理想,张哲弢,等. 甲亢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品不良反应及131I替代治疗效果的分析与评价[J]. 中国药物警戒,2021,18(5):469-472,488.

[5]徐如意,唐红,白浪. 新发或未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10):926-931.

[6]王启明. 对比不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38.

[7]张二兵. 左甲状腺素钠片与131I放射性核素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甲亢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3236-3238.

[8]贾晨雨,郭丹,林震宇,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与甲巯咪唑继发性肝损害的临床比较研究[J]. 临床内科杂志,2020,37(1):23-26.

[9]刘光辉. 抗甲状腺药物肝损害: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J]. 医师在线,2020,10(1):27-29.

[10]吕飒,朱冰,徐天娇,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度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模式[J]. 肝脏,2020,25(11):1212-1215.

[11]刘怀珍,胡晶晶,张莉. 柴芍二至散对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血IL-6、 TN F-α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2):236-239.

[12]吴萌,邵雪,杨岚岚,等. 甲巯咪唑乳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肝衰竭患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5(1):160-162.

[13]杨敬东.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给予复方甲亢片治疗的效果观察[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2):215-218.

[14]周武强. 甲亢给予两种不同抗甲状腺药物 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4):1917-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