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高燕1,郝国艺2

1东阿县鱼山镇卫生院(252200)

2聊城市人民医院(252000)

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2023.1期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面部情况(FaCE)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焦虑量表(HAMA)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热、功能障碍、红肿等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aCE、HAMD、HA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aCE、HAMD、HAMA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可缩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改善面部情况,降低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口腔护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为口腔科常见感染性疾病,以蜂窝组织炎为临床表现,随病情进展可导致血管神经脓肿,严重者引发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1]。既往研究指出,颌面部手术中口腔内组织受损增加了感染风险,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强口腔护理可降低感染几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多伴红肿、疼痛、面部色泽改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故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意义重大[2]。本研究对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2023.1期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36±2.38)岁;颌下间隙感染16例、颊间隙感染18例、咽旁间隙感染6例、咬肌间隙感染4例、眶下感染9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8.54±2.49)岁;颌下间隙感染15例、颊间隙感染18例、咽旁间隙感染7例、咬肌间隙感染4例、眶下感染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结合病情抗感染治疗,脓肿严重者切开引流,营养支持并监测患者血糖、血压、心率等指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执行口腔科护理流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妥善处置。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3]。讲解口腔颌面部感染诱因及治疗方案,采取图片、视频、PPT宣讲等方案进行并告知患者口腔护理注意事项;②心理干预。告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重要性,积极引导患者证实病情对面容影响,讲解手术详情克服心理障碍,介绍成功案例提高治疗信心。③个性化护理。术后患者易瘙痒抓挠,护理人员以冷毛巾干敷,避免抓挠增加感染风险或创面破损;持续性疼痛者,遵医嘱药物止痛,播放轻音乐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局部红肿着,轻度按压伤口消肿;探针取出牙缝食物残渣防止感染;口腔肿胀者,拆除低处缝线留置引流条,以生理盐水冲洗;肌肉放松,患者双手握拳吸气5s,松开拳头并呼气10s,反复多次,头颈部、四肢采取同样收紧、放松方案训练,调节患者情绪。④良性沟通。治疗后,组织患者交流会互相分享治疗心得,分享面容保养有效措施,邀请术后恢复较好患者讲解治疗经验,树立恢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1)症状消失时间。包括红肿、疼痛、功能障碍、发热等。

2)面部情况。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对治疗前后患者面部情况评分,包括面部活动情况(18分)和面部问题感受(6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情况越好。

3)HAMD与HAMA评分。抑郁 HAMD 评分包括7个方面共计24个指标,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越严重,焦虑HAMA评分29分以上为严重焦虑,21-29分为明显焦虑,14-21分为焦虑,7-14分为可能焦虑,7分以下无焦虑。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对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热、疼痛、红肿、功能障碍等症状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例数

发热

疼痛

红肿

功能障碍

对照组

53

2.41±0.37

3.16±0.43

2.37±0.27

3.26±0.38

观察组

52

2.16±0.28

2.75±0.32

2.14±0.24

2.87±0.27

t

3.899

5.534

4.610

6.05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面部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aC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aCE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面部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面部活动情况

面部问题感受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3

8.17±1.36

12.46±1.51

23.95±2.54

41.62±2.38

观察组

52

8.24±1.45

14.53±1.35

24.25±2.75

47.36±2.25

t

0.255

7.401

0.581

12.695

P

0.799

0.000

0.563

0.000

2.3HAMD与HAMA评分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HAMD与HAMA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HAMD

HAMA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3

22.35±2.37

14.45±2.51

23.25±3.54

17.46±1.54

观察组

52

22.46±2.53

11.23±2.35

23.37±3.72

14.14±1.19

t

0.230

6.783

0.169

12.345

P

0.819

0.000

0.886

0.000

  1. 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为口腔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多伴疼痛、张口受限、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程度的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既往研究指出,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并调节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预后[5]。本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认知,使患者在治疗环节配合程度提升有关,通过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对不同类型患者采取口腔清洗、盐水冲洗等方案降低了二次感染风险,促进了其预后恢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会影响患者面部容貌,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面部情况(FaCE)评分明显改善,且抑郁 HAMD 评分和焦虑HAMA评分也显著好转,证实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增加其治疗信心。可能与个性化口腔护理实施了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促进了患者良性交流,克服了其心理障碍,促进了其不良情绪转化有关。

综上所述,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能促进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面容恢复,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闻璐璐,孙晓姗,邓丽萍,李欢欢,宋晓茵,赵娣.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08):185-188.

[2]聂晓立.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2):31-35.

[3]张桂林,梁阿端,郭晖.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的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9):139-141.

[4]范葵.细节护理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3):165-167.

[5]鄂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3):227-228.

[6]郑胜平.16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