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3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王振北,任东舰,张君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

内容摘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这个媒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及一些信息资源进行教学,让课堂教学相比较传统教学而言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寻求更好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法策略迫在眉睫,从观念和激励入手,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管理改革,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增强课堂教学应用实践,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管理保障。

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地向各个领域渗透,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都要求劳动者对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不断的做出调整。技术、知识的革新要求劳动者终身学习,以求良好的职业竞争力。而职业教育本身就担负着为社会各层次培养劳动者的重任,因此,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改变对劳动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广大适龄青年走向成功成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职业教育虽然在国家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职业教育依旧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整体水平离既定目标的差距很大,为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在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这一点,加快技师学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他们用信息化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技师学院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技师学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普遍偏低,存在着信息技术手段贫乏、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欠缺、教学观念落后、信息资源运用缺乏,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偏低等现象。因此,提升技师学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此来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显得更为紧迫。

二、研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价值

第一,提升技师学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技师学院教育教学需要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教材、图书、讲义等)到应用(学习、教学、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和创新发展;通过学校服务和管理流程进行信息化的优化重建,提升校园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这就是研究技师学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理论意义。

第二,教育信息化已经迈入2.0时代,这使得技师学院教师必须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能力。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拥有精湛有效的应用技能,因此技师学院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来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做到课堂知识能够紧跟技术更新的脚步,保持应用技能的有效性。同时,技师学院教师需要拥有在海量的网络资源库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通过信息载体分析、加工、处理,将搜索来的外部信息补充转化成自己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内容,这是研究技师学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意义。

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观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设计者和开发者,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自觉转变观念,强化意识,了解和掌握“互联网+”、微课、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工具等信息化2.0的相关新知识、新理念,并与教育教学工作融会贯通,跟上时代步伐。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可以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中的各种传统媒体或者新媒体等,训练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并自觉加强信息技术的练习,以便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微视频录制能力。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业余时间不断为自己充电,加大自己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锻炼,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再将其与学科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二)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素养

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要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还需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不单局限于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简单操作,还应该包含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学软件、课程设计等方面。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需要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层次、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记忆能力等)实施差异化培训,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细化,将教师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即通过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交流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专门对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予以指导,通过开展课堂教育活动等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提升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

例如,技师学院要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可采取学校业务学习、校本培训等形式:如电子白板、平板、录播教室以及学科专用教室等,教学硬件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全校教师要能运用设备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教研活动;对于基础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如Office软件、问卷星、钉钉、剪映等,由校内教师进修专题技术培训,帮助教师能够单独利用常规软件制作课件、录制微课等;学校还可以派出优秀的学科教师“走出去”参加教体局或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种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班,回来后组织讨论学习心得,促进其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三)聚焦课堂教学,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实践

学校要聚焦课堂实践教学,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教师加强信息化教学课堂的研究,掌握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机整合的策略与方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效果。学校可以开展应用实践活动,通过观摩课例教师分析信息化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课后反思,补缺补差,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请教学专家做有关信息化支持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的讲座;创建(加入)微信、QQ、钉钉等校级、县级或市级教研群,积极总结与学习信息化应用技术;以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积极承担有关的教研课题任务,切实做好课题申报和开展、实施工作;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契机,如“一师一优课”“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微课评选活动”,带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

(四)完善激励机制,树立信息技术应用导向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信息技术应用要成为学校考评奖励机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考评激励机制,以评促学,以评促用,在绩效方面给予适当奖励。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在学校中组织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活动或者比赛,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奖励。针对教师提供的优秀课例、优秀课件、优秀习题等学校均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通过这种形式激发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日常教学中的积极性。

(五)加强硬件建设,优化信息技术应用环境

信息化时代下,积极构建教学平台必然少不了充实的网络课程做保障。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打乱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教育部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一时间“网课”成为全国家长和老师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开展网课无疑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不断加大信息化教学的建设力度,很多学校已经建设了智慧课堂、语言实验室,推出了网络课程,购买了在线学习软件,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等,促使网络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当前,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先进技术资源共享、研究设计创新这一前提下的,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衍生出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为各个学科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新课题与平台。为此,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步伐,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提出信息化时代下对学校教育的硬件要求,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积极为学生构建信息化的教育学习平台,并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督促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有条不紊地应用在学科教学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六)校企合作积极开发教学数字资源

学习资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优质的数字资源库可以提升信息技术,对于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技师学院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们提升能力,学习专业技能以适应相关的岗位。校企合作的方式在现在特别常见,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积累经验。校园和企业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学生对于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并不熟悉,而且具体的工作流程操作也不熟练,这样直接去就业是不行的。因此校企合作的形式能够归纳出本专业的重点,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地锻炼,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真正地实现了互惠共赢。

例如,以本校为例的校企合作单位某广告公司针对学校工学交替的学生出现的一些实践性操作问题,录制了相应的企业教学视频,上传至百度网盘,并共享给本校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的学生学习,使学生不仅在校能学到企业中的常规工作模式及应用,在未来就业中也会受用终身。本校会聘请相应的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线上教学,丰富学生校外实践知识,拓展思路,为更好的就业做好扎实的理论铺垫。

四、结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在现代社会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转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转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而教育信息化2.0的视角下,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技师学院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勇于接受挑战,正视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更新观念、加强设备资源建设、提升创新能力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最终达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乐.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风,2021(34):55-57.

[2]董海侠."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南北桥,2021(2):93-95.

[3]康乐.河南省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20.

[4]梁安坤.中职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6):147-148.

[5]张文刚.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台州市中职学校为例[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20.

[6]蒋朝阳.提升中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混合培训模式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9.

[7]段元革."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2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