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在家庭寄养中的康复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孤残儿童在家庭寄养中的康复与护理

张英,曹红丽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邮编430061

【摘要】目的:对家庭寄养中孤残儿童的康复与护理作出深入探究。方法:对244名家庭寄养中孤残儿童的康复护理疗效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家庭康复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通过家庭寄养的形式来为孤残儿童提供康复护理,不仅简便、经济,取得的效果也较为理想。

【关键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康复与护理

寄养到家庭的儿童通常都是需要较长的康复护理时间,而对于孤残儿童来讲,早期干预是其康复的关键,早期干预中也可以以家庭为基础,所以适合的家庭康复护理方法的寻找也是值得大家研究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某院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之后,寄养到家庭中的孤残儿童中选择244例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孩144例,女孩100例。

1.2方法

1.2.1康复前准备

现由医院康复医师来详细、全面评估寄养到家庭中的孤残儿童,进行病史的详细采集,完成检查评定后,制定康复计划与治疗方案,明确康复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寄养家庭,寄养家庭不仅要拥有宽敞的住房,经济条件也要在中等以上,有着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都很有责任心和爱心。之后,结合家庭情况、寄养儿童情况来进行合理配对。家庭训练人员是由家长来担任的,但要注意不论是主训练人员还是次训练人员都要安排其参与多次培训活动,确保其可以掌握相关技能,从而顺利的完成各项训练工作[1]

1.2.2康复方法

由医院康复医师针对每个孩子的残疾程度来进行康复计划的制定,之后开展一对一、二对二的训练。从总体上来讲,小于三月的儿童,主要以抚摸、视觉和听觉训练为主,大于三月的儿童则要坚持以运动发育规律训练为主,结合具体情况来开展抱姿、卧姿、爬行和行走等一些运动训练。在此基础上,精细动作、语言、行为和游戏等方面的训练也很重要。年龄在3个月以上的孩子,每天都要让其接受空气浴、日光浴。不同残疾的儿童训练内容也不同,视力残疾的儿童,可以尝试带领其通过触摸、听和嗅等路径来学习一些事情。脑瘫儿童则恶意通过按摩、牵伸等方式来进行基本动作的学习。自闭症儿童可以进行特殊环境设置,尝试通过音乐游戏等活动来将孩子的各方面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弱智儿童则要结合其现阶段的是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长若存在疑难问题,医院的康复医师可及时到家庭来提供实地指导,以此来为院内康复、家庭训练间有机整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2]

1.3疗效评定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标准:无效:有效值在30以下,有效:有效值在30~50;显效:有效值在50以上;正常化:身体的各个方面已经逐渐接近于正常的同龄儿童,不存在异常姿势,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已经可以做到生活基本自理。

2结果

经过三年的康复护理训练,总有效率在97.5%,显效为186例(77%),有效52例(23.8%)。

表2 残疾类型与康复疗效

残疾类型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脑瘫

86

50

34

2

98%

弱智

50

40

10

0

100%

癫痫

2

14

8

2

91.5%

先天愚型

6

6

100%

外耳畸形

2

2

100%

畸胎瘤

2

2

100%

唇腭裂

22

22

100%

视力残疾

8

8

100%

肢残

14

14

100%

自闭症

2

2

100%

先心

4

4

100%

正常

24

22

2

91.5%

合计

4

186

52

6

97.5%

2讨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儿童福利事业也呈现出了社会化改革的趋势,孤残儿童照料新理念也由此形成,在孤残儿童的康复护理中若可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一定能够儿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地区的儿童福利机构都逐步开展了家庭寄养,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再加上媒体报道与不同形式的交流,这一活动也取得了理想的发展前景。经过一系列实践证明,家庭寄养能够给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与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第一,对于寄养父母,儿童容易产生更强的亲和力和依恋感,熟悉寄养家庭环境后,容易形成交流、合作的态度;第二,寄养父母和主要领养人在此之前已经接受了多次的操作培训,已经做到了对相关训练技能的熟练掌握。第三,训练时间、内容和方式等更加灵活,能够为全面康复、回归社会提供有力支持;第四,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费用;第五,覆盖面相对较广。且年龄越小的孤残儿童,适应能力也就越好,安置成功率也会更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显出了家庭康复护理的优势,是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3]。但要想取得理想的长效,还需对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全面考虑:一是,制定科学适合的治疗方案,明确康复目标,要便于操作;二是,家庭的主训练员要做到对训练方法的熟练掌握,次训练员要做到密切配合;三是,引用灵活的训练方法,通过家庭这一桥梁,让儿童获得更多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加与同伴的交往,丰富社会生活技能的学习,提升自理能力,更好的进行心理障碍的预防;四是,寄养家庭之间要加强沟通、帮助,实现取长补短,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家庭寄养的康复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柳妮,李潇.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评析——以沈阳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0(06):90-91.

[2]刘淑珍,饶宁.浅谈孤残儿童在家庭寄养中的康复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02):164-165.

[3]刘淑珍,王津,王慧兰.浅谈孤残儿童在家庭寄养中的康复训练[J].中国民康医学,2005(09):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