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力量建设的思考——以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力量建设的思考——以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为例

何睿

甘肃省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 733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防灾意识的不断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按照《消防法》的规定,担负起越来越多的除灭火工作以外的抢险救援任务。尤其消防救援队伍改制后,为进一步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升现代化的作战能力,水域救援力量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执行的各类抢险救援任务中,水域救助任务在社会救援(类警情中比例日益增多,每次水域救援行动不同程度存在人员伤亡危险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2022年期间累计处置水域事故起数67起。救助类型主要为轻生跳河、溺水打捞、因水被困、车辆落水、抽水排涝及汛期人员疏散等救援任务,任务量逐年增加。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隶以后,类似跨区域增援陇南抗洪抢险救援,这种能体现统一调派、专业处置、全国一盘棋思想,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的大型救援不断出现。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和解救群众危难的同时,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安全工作提示以及网络公开资料,改革转隶以来4年间,水域救援任务造成消防救援人员牺牲的案例有16起,共造成18名消防救援人员牺牲,在消防救援人员牺牲的案例中因水域救援造成指战员牺牲的比例越来越重。水域救援任务量的增多和救援任务的危险性增加对队伍水域救援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

二、水域救援力量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训练体系不完善

1缺少专业训练基地

水域救援需要进行经常性训练,以便掌握复杂的专业救援技能,执行各种复杂搜索、搜救任务。目前,支队没有可用于水域救援训练的专业训练基地,只能借用社会单位的游泳馆、依托天然水库和人工湖等开展训练,水下各种复杂环境模拟不真实,既影响训练进度,也保证不了训练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员的训练效果。缺少专业的水域救援训练基地是目前水域救援力量建设发展中最大的问题

2训练时间不稳定

支队每年都制定水域救援训练工作方案,定期组织水域救援人员开展训练,但因无固定场所,只能依托天然水源和地方单位游泳馆组织训练,受灭火救援、公差勤务、培训考核、极端天气游泳馆营业活动、人员休假等各种因素影响,往往导致队员不能如期参加每一项训练,训练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

3缺乏针对性的专业训练

部分水域救援科目需要专业性的训练,如急流救援训练、橡皮艇急流驾驶、管供式潜水、冰潜救援等,都需要有相关的针对性训练或相应的资质培训。受制于训练场地、交流训练困难等原因,部分科目的训练只能根据训练现场的实际情况开展简化训练,或在游泳馆开展模拟训练,导致部分救援人员形成了会游泳就能救援的错误观点。

4队伍整体专业性不强

水域救援作为一门专业救援技术,涉及的专业科目较多,需要长期不断的重复训练和熟悉掌握,由于现有人员兼职其它岗位多,大多数在日常训练时不能全程参与,从而造成部分队员对水域救援科目初步掌握程序和要求不精不通,出现了培训时遍地开花,普遍参训,实战时反而会而不精,会不能用的现象。特别是执行任务时,面对复杂情况不能从容应对,存在安全隐患。

人员编配不合理

目前,水域救援专业队只是依托消防救援站现有人员组建,既没有具体的实体化编制,也没有设置潜水员、急流救援员等编制岗位,取得相关专业证书的人员所从事的编制岗位只能是灭火员、驾驶员等岗位。在人员编配上,因编制、待遇、职业病等原因,导致水域救援专业队不能长期形成有梯次性的队伍结构,人才保留比较困难,淘汰率高,有实战经验的救援人员特别是潜水员流失严重。在面临消防员晋升时,即使该队员的水域救援技能十分突出、潜水救援经验特别丰富,而晋级考核注重的依然是体能和灭火岗位业务,水域救援等特长技能不能单独参加考核,面对走与留也倍感压力,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救援当中。

装备配备缺口大

目前消防救援队伍配备的水域救援装备,大多是按照总队装备采购清单要求采购,是常规型装备,且品牌不一,种类繁杂,达不到统型、统配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专业队的精准配备,还不能适应大强度、高难度要求。个人防护套装舒适性不高,干式救援服领袖口易撕裂漏水,水域专用救生衣存在缺少配件等问题,出现了有装备但实战不能用、不够用的尴尬局面。水域救援器材属于易损装备,在训练和救援过程中极易造成个别配件损坏,导致整套装备无法使用。潜水浮力背心、干式潜水服、湿式潜水服、水域救援服等水域装备中含有氯丁橡胶,易损、易老化,易产生漏气渗水现象,但后续装备配发数量少,不能完全替换更新,导致这些装备只能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水域科目训练时使用,不能用于实战。

三、水域救援力量建设意见

合理构建训练体系

建议由总队牵头建设专业性水域救援培训基地,在日常训练上要对水域救援工作进行细化,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操作规程,制定一套适合水域训练特点的训练课程,定期对水域队员进行系统训练。树牢安全底线思维,通过学习和观看水域救援事故案例,深刻剖析事故原因,汲取事故教训,常态化开展水域救援安全思想教育。使水域救援队伍健康持续发展,以保证人员的整体素质和队伍的实战救援能力。

进一步完善水域救援三级响应体系,队站级负责辖区救援和常规处置、支队级负责区域救援和战区协作、总队级负责跨区域救援和急难险重处置。普通队站成立水域救援小组,经过培训后承担普通的水面救援工作,专业队要瞄准复杂水域、水下密闭空间、跨区域防汛抗洪等灾害形式,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并组织人员与其他总队、社会水域力量开展交流,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和骨干

明确救援人员编制

建议从编制层面明确水域救援人员岗位,对技术骨干在晋级、使用、保留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人员选拔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可优先从新招录的消防员、新分配干部中选拔游泳技术好、水性强、身体素质出众、心理承受力过硬、能吃苦耐劳、热爱水域救援工作的人员参加水域救援队伍。参照解放军船艇专业岗位津贴标准,制定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岗位津贴标准。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立功受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对执行重大水域救援任务的队员及时予以表彰。

合理配备救援装备

针对实际救援、日常训练、库存储备的不同需求,分不同档次配备装备,防止救援和训练都用同一装备,造成好装备在训练中大量损坏。对一些易损、常用装备要增加采购量和库存量,及时进行更换。根据不同的水域事故类型,配置相应的水下侦检、救生、破拆、通信、运输等前沿装备和其它特种器材,逐步形成攻坚战斗力。同步配齐水域救援装备的专业维修工具,并组织专人学习和负责水域救援装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针对橡皮艇刮漏、救援服破损、易损件更换、装备改造等一些可自行开展的项目,可拨付一定的维修基金予以保障。

水域救援力量建设作为一项适应大应急大救援新形势新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作战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装备配备、技能训练、职业保障等方面,制定水域救援人员选拔、培养、使用、管理、训练和考核制度,针对水域救援各岗位职责,开展救援技术、装备维护、安全管控等能力评估,健全师资骨干队伍建设,将水域救援力量建设的更完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救援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开展好各项水域事故救援行动做好准备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