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工环地质特征的地下水开采与保护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3

基于水工环地质特征的地下水开采与保护对策研究

张晓辉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地下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水资源和环境的恶化,水资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地下水开采与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优化,建立了完整的地下水评价体系。通过深化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地下水科学开采。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开采,地下水过度抽取、海水吸入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地下水开采管理的任务和要求越来越高,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需要对没有受到污染的地下水环境进行预防保护,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驾护航。

关键词:地下水;开采;保护;对策

一、引言

地下水安全是世界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地下水,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导致大量地下水开采,人类开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与日俱增,污染物负荷的增加是地下水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物在地下的移动方式不同,对地下水的影响也不同。水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其管理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应加强地下水开采保护,避免浪费水资源。

二、地下水资源开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开采

在目前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中,已经建成的井网非常紧密,同一水层的水在开采中普遍存在集中重复现象,在水的开采和使用中仍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了水资源的大规模开采。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水资源,相关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二)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严重,开采区域面积大,湖泊和河流的水质也不那么理想,水污染形势十分严重,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了污染严重的困境。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越来越多,城市污水量也越来越大。此外,污水处理厂对污染水资源的处理率也在提高。在我国每天产生的污水超过1000万吨,但已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程度并不高,污水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污水的实际处理率仍在20%以上。此外,由于污水处理工作进展缓慢,地下水污染问题变得严重。

(三)缺乏完善的监测管理体系

目前,不同地区都有地下水管理站,但由于对地下水管理的认识度不够,相关部门尚未建立完整的监测管理体系,难以确保地下水资源有效评价措施的正常实施。地下水资源缺乏监测管理是造成地下水资源短缺和污水增加的直接原因。

(四)权责不清及管理混乱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管理项目众多,除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外,对具体问题的集中管理尤为重要。但从水资源体系来看,一些部门的管理结构仍然是分工模式,管理要求和标准不一致,地下水资源管理质量不理想。此外,如果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行政权力责任不明确。目前,我国保护水资源的权力和责任的不确定性相对严重。与此同时,对水资源的有效监测不足,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五)浪费严重

由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在我国北部,农业灌溉系统浪费了约80%的地下水资源。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农业生产区以人工灌溉为主,但与机械设备精确灌溉相比,其效率非常低,甚至浪费大。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对地质产生的影响

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涉及许多问题,通过相关材料研究,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使用量约为世界地下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开采程度不均匀,对地质环境影响严重。过度开采造成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资源短缺。

(一)水质恶化

在现阶段,地下水开采阶段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地质有许多不利影响,一些地面问题长期受到污染物的影响,整个恢复过程很晚。地下水循环系统的速度令人不快,自清洁能力较弱。如果环境空气污染得不到改善,地下水可能无法正常恢复,这是长期环境污染的一部分。现阶段主要有碳酸盐类污染物和重金属类污染物。特别是包括一些支流和铅在内的重金属超标,对地下水的开采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也是有害的。此外,在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产生病原体的污染物,在水资源中有可能带来病原体和病毒感染等环境污染物。如果这里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在中后期普通公众的正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额外的风险。最后,还有农业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地下水污染的来源普遍多样。如果在开垦期的早期没有检测地下水,如果在中期没有发现地下水异常,则有可能环境污染的地下水引起各种疾病。人们受到癌症等顽疾的困扰,生活随时可能陷入困境。但利用污染的地下水灌溉食品粮食作物会对作物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损害,不仅会导致发育失败,而且人们通过食用这些食物对身体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海水入侵

在一些沿海地区,有太多的地下水资源过渡开采而没有进行保护,地下水位可能会下降,同时可能出现相对较大的海水倒灌现象。一般来说,大家开采的地下水含盐量较小,适合饮用。如果这一部分对水资源的倒流做出反应,海面和一些水里的矿物融合,地下水中的无机矿物就会迅速超标。虽然我们没有利用它们,但它们导致了水资源消耗问题。

(三)路面形变

由于当地区域的地质地形问题,许多地区在自然问题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都有路面变形的可能性。普遍的路面变形主要分为地面沉降和地基沉降。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通常是岩溶水资源丰富多样的地区,尤其是在软地基处理区或者是岩溶地形区域。如果地基处理不合适,后期的路面设施将被破坏,也将影响后续的地下水开采。在中后期不仅有道路病害,还有财产损失。地面坍塌会导致房屋建筑的倾斜,并可能失去路基稳定性。它将对附近区域产生严重影响,阻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地下水资源开采保护对策

(一)节约用水及合理开发

节约用水是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工作,也是需要政府引导和约束,结合当地居民力量,养成日常生活节水习惯,是政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建议,是发展阶段遵守法律法规的需要。各级政府应尽快颁布地方性法规,如计划节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出法律依据,将权力应用于节水活动。同时,要加强人民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短缺,树立长期的节水观念。此外,根据总量平衡、超控开采、区域调整、枯超丰补的用水原则,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运用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地下水开采,留有余地实现良性循环的目标。要全面建立节水型农业。农业必须以减少水资源损失、提高节水率等为中心,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该行业应注重提高水的再利用率,并改进节水灌溉技术。

(二)设置地下水水质监测点

由于地下采矿和地质环境气候的原因,他们附近的地理条件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损害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利益方必须明确地下开采对水资源影响的预防措施。要加强对开采地下水资源的监督管理。地方政府应在履行行政责任的前提下,执行与我国现行标准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利用法律和可以肯定实施的措施来运营当地的水资源地下开采活动。地下水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监测。应建设和开发数据分析系统,记录不同时区地下水的分类和应用情况,确保地下水质量。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管理的前提,要对地下水监测结果提供足够的重视,并在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开展监测,为水资源控制和水污染防治提供大数据信息。可以在每个区域安装水质监测点,以跟踪和评估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监测工作应特别注意地下含水层。在监测承压含水层的水质时,应考虑水资源的供应和排放,并确保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监测。在许多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往往较多,相应地减少了监测点的数量。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水环境监测点,考虑该地区地下水开采的强度,对场地进行适当的调整,为未来的水环境改善提供充分的依据。总之,为了监测地下水的水质,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监测规则和当地水环境的检测需求,合理设计监测点,在现有相关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制定监测计划,结合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协调优化。在水环境监测中,深入实施监测计划,创造有利条件,保护地下水环境,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对水资源的需求。

(三)提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能力

通过对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一些地区仍存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估活动。对于这种情况,应向相关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估部门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例如,当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作业中发现验收问题或违规行为时,执法机构和管理监督机构应共同加强质量管理作业,审查适用法律制度的规定,并根据监督管理原则的相关要求实施制裁,为评估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评价人员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水平与最终的影响评价结果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评价人员自身的熟练程度和评估能力,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严格的培训,并通过学习掌握评价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这样,就有可能确保评价人员在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更大的层面上提高地下水环境质量。

(四)做好地下水资源统筹规划工作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地下水禁采、开采界限和保护区进行了规定,并根据水资源利用的目标和结构对水资源进行了分类。必须严肃处理严格执行和审查供水、审批和授权,以及非法打井、非法取水、安装测量设备等违法问题。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当地政府进行了适当的干预,对现场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掌握了储存利用的情况和特点,对水资源进行了充分的评价,并接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要素。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计划,挖掘更多的地下水,严格控制抽水量,逐步开发地下水资源。在补给区、生态功能脆弱区和容易发生土地灾害的地区,严格禁止地下水开采,可以有效防止水质消失和地下水位过度下降。深层承压水的水质虽然好,但补给缓慢,整体再生时间相对较长,如果政府不加以控制,随意挖掘,必然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不适合作为可以长期使用的水源。

(五)加大环保力度

现阶段,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农业和工业污染物的处理条件必须受到各种工业废水的合理控制。城市污水得到解决,必须在达到要求后排放。鼓励减少地下水对环境的污染,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矛盾。地下水污染隐蔽,实际管理难度大,管理周期长,投资大,水资源生态修复难度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预防。首先,对污染源进行了治理。积极推进地下水保护体系建设,加强水源区管理,加强对城市污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危险废物的管理,处理超标的工业废物,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其次是灾害预测预防。将在城市和周边地区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必须再次强调保护水资源。建立并实施集中式饮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必须在预定时间内清除现有污水。最后,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地下水保护的重要性和水污染的风险,从而让全社会保护地下水资源,增强社会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守法观念,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六)启用别的可自来水资源,减轻地下水压力

为了方便处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现阶段有可能进行南水北调,以降低地下水的工作压力。丰富多样的降雨资源可以用来更好地填充地下水。这样可以增加城市内部结构的植被覆盖率,促进降雨的有效渗透,从而利用地下水资源。然后,可以更好的填补地下水资源,并在当地安排人工驱雨以增加降水量。除此之外,一些水资源控制项目可以在城市建设中实施。基础建设和蓄水工程应确保城市用水的多样性,并在提高地下水位的同时提高水质的自我净化水平。

五、总

总体而言,地下水在支持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维护地下水是平衡经济发展的关键。水利、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协同制定地下水保护的法律措施,加强科学管理技术措施,合理开开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今后加快发展和恢复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方法是从多个方面确保消除水污染,在我国推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环境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犇,张春伟. 浅析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有色金属文摘,2019,(01):101+103.

[2]张培刚. 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研究[J]. 西部资源,2019,(05):123-124.

[3]何明,董青. 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金属元素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世界有色金属,2019,(10):114-115.

[4]王超. 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9,(10):354.

[5]陈祥,李静,张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3):22,25.

[6]巨凡凡,马腾,顾栩.水城盆地空间城镇化对浅层岩溶地下水特征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37(1):123-134.

[7]李翔,汪洋,鹿豪杰,等.京津冀典型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6):1315-1321.

[8]阿曼江·阿布都外力.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1(04):92-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