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凡的世界》语言艺术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0
/ 2

浅析《平凡的世界》语言艺术特色

杨文华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实验中学   036800

路遥的小说是一部当代文学作品,全景式反映了1975年初到1985年这十年间我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这部小说通俗易懂,作品中的主角孙少安和孙少平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年轻人,他们不断地自我完善,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命运作斗争,追求自己的道德完美。 

路遥出生于陕西北部一个不起眼的贫困农民家庭,自称是“农民之子”。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语言朴素平淡,富于哲理,幽默诙谐,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小说在语言方面颇具艺术性,值得当代学者讨论。

一、朴素平淡的抒情性语言

路遥的语言朴素平淡,带有抒情性。无论是小说结构的建构还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它总是舒缓而轻快,没有丝毫的做作。

凡是读过《平凡的世界》的读者,恐怕都不会忘记田晓霞和孙少平在麻雀山上见面的情景:内心的骚动让他坐立不安,他索性仰面躺在一片枯草上,两只手垫在脑后,茫然地望着暮色中的天空。天空已经亮出几颗星星。晓霞也不再出声,静静地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两只手抱着膝头,凝望着远方的山峦。这是一个美妙的时光。小树林中,归巢的鸟雀扇动着扑棱棱的翅膀。没有风,空气中流布着微微的温暖。春天的黄昏呀,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思和深远的联想,也常常叫人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忧伤。

路遥运用朴素平淡的抒情性语言,准确地刻画了黄昏外在的物象,也传神地写出了人物内在的心象,从而创造了一个心物合一的画面,给人留下美好的阅读记忆。黄昏是美妙而温暖的,令人在宁静的心境里浮想联翩,悠然意远。但是,黄昏也是生发乡愁和孤独的时分,最容易叫人惆怅和忧伤的,如此描写显得厚朴真挚而又诗意盎然。

又如“父亲呢?也许正在那黑的像山洞一般的土窑洞里,吸着清鼻涕,蹲在炕头上,一锅接着一锅地抽着旱烟。或许并不在炕上,而将那把祖父手里传下来的长方形的黄铜锁锁住冰窑冷炕,拖着瘸腿,一拐一拐在山洼里寻找寒风没有摇落的野酸枣。要么,干脆在村头碾庄稼的场上扫出一块干净的空地,支一只草筛子,撒一把谷糠,企图扣一两只贪嘴的麻雀。我好像看见她躲在老远的柴垛后面,手里正拉着检在支草筛子的小棍子上的绳子,一眼盯着那块空地等待着,等待着,积雪落满了他的肩膀,落满了他苍白的头发……”这段朴素平淡的语言,如聊天般简单明了,新鲜自然。没有任何华丽巧妙的形容,却足以让读者内心波澜不止,感慨万分!

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走进他独特的语言创造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路遥的生活环境滋养了他独特的语言。路遥友善朴素的灵魂在陕北贫瘠的黄土中出生和长大,形成了路遥小说朴素平淡的抒情性风格。

二、富于哲理的语言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有许多语言富于哲理。文中的这段文字我们不难忘记:

不知是哪一天,她走过来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她一眼,尽管谁也没说话,但实际上说了。是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些时候,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手势,只要一个眼神,我们便心领神会,有时甚至比语言和手势理解地更深刻!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种没有语言的语言,尽管谁也没说,但实际上说了,无言中能表达双方的万千心绪。

简短的几句话,不仅描述了当时两个人的想法和情感的起伏,也清楚地指出了情感的默契问题。

再看这段文字: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对于演员,人们关心他们的吃、穿、住、行,甚至血型、星座、三围,而且乐此不疲,而对普通人却很少关注,其实普通人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自己的生活阅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些语言确切地道出了一些人对演员和普通人的态度,针砭时弊,意蕴深刻。

在路遥的其他小说中,这种哲理性的语言也无处不在。这些语言的融合不仅增强了他文学语言的艺术成就,而且还向我们展示了勤于思考和勤于探索的文学大师的思想境界。

三、幽默诙谐的语言

幽默诙谐的语言历来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他们在小说的创作中故意结合了许多幽默元素,这使小说更有可读性和亲密感。路遥的幽默语言具有先天优势,他巧妙地利用陕北语言本身的特点来表现出强烈的幽默感,结合作者的有意识的细致处理和调教以消除庸俗的语言。它不仅保留了语言的原始风味,而且使小说的幽默情节更加自然流畅,达到了语言与幽默艺术完美融合的境界。

在孙少平毕业时,田晓霞对他说了这样的话:“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我生怕我过几年后再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的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

这段描写真让人笑得喷饭!“满嘴说的都是吃”,“买个便宜的猪娃”,“为鸡毛蒜皮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逼真地刻画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典型的农民形象,抓住了当时农民的突出特点,形象、生动、幽默。

又如:

他一个人坐在灶火屹唠拉风箱,饭还没有熟,三个孩子像土匪一样趴在锅上三下五除二就吃的差不多了。这时他也不由得想起了早年间太原钢厂的好吃好喝。顿顿白摸大肉菜,喷鼻香!那时他一顿才吃三个白馍?真是不可思议!要是现在的话……

这段话具备极为强烈的幽默感,但更为显著的却是从中显露出来的讽刺意味。“那时他一顿才吃三个白镆?”现在,还有谁把极为常见的馍称作是“白馍”?正因为在那个时候的社会背景下,白馍真是非常罕见而且稀少的。对于平民百姓而言,那真的是只在过节期间调整食欲的“奢侈品”。作者将三个孩子的吃相和盗匪进行了比较,并用“三下五除二”来描述他们的食用速度,语言幽默诙谐,完全能够称得上是一种大胆创新。这样,读者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路遥语言的魅力和幽默的讽刺,也将孙玉亭自私虚荣、好吃懒做、贪图小便宜等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揭示出七八十年代文革余风给知识分子的身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

四、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语言

《平凡的世界》中所有人物的原型和地质特征几乎都来自陕北的黄土高原,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黄土”的味道。此外,这也可能是路遥先生的故意提炼。作者喜欢这片黄色的土地,也爱那些在这里抚养长大的亲人。但是,普通语言可能无法展现高雅的艺术,路遥在改良小说的语言时,付出了很多努力,并试图用最简单、最普通的语言来表达优雅的艺术魅力。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用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语言,烧制出了陕北方言的一些“原味儿”,表现了陕北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大大强化了小说的地域文化意味,读来本色自然,天然无雕饰,又与人物的性格契合,具有牵动人心的力量,为小说增色不少。

小说中还运用了许多陕北民间广泛流传的经典惯用语和比喻句。这些句子往往简短有力、清新自然,韵味无穷。如:“忙婆姨生不下好娃”、“鸡不和狗斗,男不和女斗”等。这些语言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陕北民间甚是常见,而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或许早已对它的特质淡然了,但是经过路遥先生一番筛选改造成为文学语言后,就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这些方言土语具有传神、富有张力等当代官话无法比拟的特色与韵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就语言艺术特色而言,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始终追求朴素平淡的抒情性表达效果,语言富于哲理而不失幽默诙谐意味,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乡土气息是对路遥从小生活环境的再现,也得益于他对家乡、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也得益于他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