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实现有序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巧用思维导图,实现有序表达

钱源

义乌市徐江小学    322000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对比了统编教材习作“推荐一本书”的传统习作教学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习作教学;思维导图;梳理信息;有序表达;

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常常觉得“无米下锅”,面对一堆材料时又觉得无从下手,写出的文章常常是事件的堆砌,缺乏条理与新意。在习作“推荐一本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了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信息。相较于传统习作教学,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课堂教学更成功。

一、习作“推荐一本书”文本解读

“推荐一本书”是统编教材五上第八单元的习作,教学内容紧扣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和“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本次习作在此基础上,将单元目标整合,进一步提升学生梳理信息、整合信息的实践能力。

1.了解内容,明确要求。

本次习作的关键词是“好书推荐”,这个关键词,指向学生“写什么”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书才是值得推荐的好书”。

2.梳理信息,有序表达。

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为了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梳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构思时注意以下几点:

(1)推荐理由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注意分段写。

(2)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3.习作修改,有效提升。

习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对照写作注意点自我修改,修改完成后再和同桌交换修改,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

二、两次习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传统习作教学——梳理内容信息,落实习作要素

【教学目标】

1.从不同方面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2.介绍一本书时,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3.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面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介绍一本书时,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名言导入

1.学生说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2.揭题。

板块二 梳理信息

1.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书才算好书?依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如下:

(1)内容健康向上、生动有趣的;

(2)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

(3)图文并茂,能给人美感的;

(4)富含科学知识的;

(5)教人做人道理的,帮助人进步、发展的。

2.梳理信息,列提纲。

(1)阅读书上的提示,小组讨论:推荐一本书,可以写哪些内容?

(2)反馈交流,完成写作提纲。

板块三 学生试写

1.借助提纲,尝试写作。

2.小组内分享交流习作,出示评价要求:

(1)推荐理由是否分段表达。

(2)重要的理由是否写详细。

(3)推荐理由是否结合书中重要的信息。

3.自我修改,同桌互评。

板块四 佳作展示

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习作。

2.评选出“好书推荐员”。

(二)优化习作教学——巧用思维导图,提升习作水平

第一次的习作不太理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表达无序。

第二,重要的理由没有写具体。

这两个问题的出现,跟板块二的第二环节——信息梳理没做到位有很大关系。针对问题,笔者又着重调整了板块二第二环节的教学设计,采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梳理信息。

教学过程如下:

板块二 梳理信息

2.教师示范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

(1)阅读书上的提示,小组讨论:推荐一本书,可以写哪些内容?画出思维导图。

(2)相机指导如何画思维导图,以“西游记”为例。

第一步:确定主题。如推荐的书是《西游记》,这就是思维导图的核心。

第二步:罗列信息。如《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重要的情节有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

第三步:整理信息。如孙悟空、猪八戒都是书中的人物,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都属于书中的重要情节。

第四步:构思画图。将刚才整理好的信息画到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上,联想到的内容都可以往上添加。

3.小组合作,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

 

 

 

 

 

 

 

 

 

 

【某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

三、习作教学的反思

对比两次习作,笔者发现,运用思维导图,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能有效地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有如下优势:

(一)提高写作热情

思维导图形式新颖,有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提示性的图式,它以图文整合教学信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比单纯的列提纲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可以打开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写作热情。

(二)积累写作素材

在写作之初,农村学生头脑中积累的好书相对欠缺,能想出来描写一本好书的词句也相对贫乏。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的词汇形象化,词句积累较少的同学又可以从小组合作中得到帮助,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三)梳理写作信息

由于在第一次习作中,大部分学生思维混乱,分不清主次,表达无序,在第二次教学中,笔者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明确关键词,运用聚合思维对写作素材进行归纳、整理,梳理信息也变得得心应手。

(四)培养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涂鸦的平台,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大想象空间,从而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五)丰富情感体验

正所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以说情感是联结读者与作者的纽带。第二次采用思维导图,唤起了学生对好书的回忆,一本好书就如同演电影一样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自然就会带着特定的情感投入到写作中。

参考文献

[1]于小红. 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小学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与研究. 2016 (32):42.

[2]陈红莲. 初探思维导图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堂. 2019(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