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的态度与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的态度与效果研究

江泓

盐源县干海初级中学 四川省凉山州 615700

摘要:本文以某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为例,对学生在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的态度和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通过活动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理解。然而,也存在一些学生对活动抱有一定的质疑和抗拒心理,需要学校及家长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寄宿制学校;民族地区

引言

在我国多元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共同体荣誉感,某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活动。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态度及效果,为学校及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学生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的态度分析

学生参与活动的意愿是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的态度和兴趣的重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可以展现学生参与的意愿程度。调查结果可能显示出学生对活动的期待,其中一些可能因个人兴趣、家庭背景、或学校教育政策而产生。这些结果为分析学生参与意愿背后的原因提供了线索,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动机。

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和认同程度是评估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或深度访谈,可以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理解程度,并探讨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态度和认同程度[1]。这些调查可能揭示出学生对于民族认同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

活动对学生意识形态和文化认同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分析活动对学生的认知和态度的影响,可以探讨活动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文化认同的加强或变化,以及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表现在学生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更深入理解与尊重,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价值取向。

二、学生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的效果评估

(一)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通过活动,学生接触到超越课堂的文化知识,如民族传统工艺、习俗、文学艺术等。学生参与手工制作、民族舞蹈或传统节庆活动,拓展了知识范围。这些经历不仅提供了新颖的学习体验,也促进了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与认知。深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通过参与民俗表演、文化展示等活动,学生逐渐理解并尊重传统价值观念、习俗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民族文化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与认同,体现了活动在文化认知方面的正面影响。

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民族文化背后的历史渊源。学生通过参与传统活动,对民族历史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访谈显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得到了增进。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学生表现出更强的文化自觉性,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种责任感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展现了活动对培养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团队合作与互动。学生在协作中展现出更强的团队精神,能更好地处理团队内部问题并协同完成任务。

(二)活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

活动对学生个人素养和品格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增强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通过参与文化表演或展示等活动,学生逐渐表现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领导团队的能力。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参与讨论、文化交流等活动,学生对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2]。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展现出更强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活动还加强了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社交技能。

(三)活动对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促进作用

活动对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理解提升产生了潜在影响。学生通过多元化文化活动参与,可能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多元性认知。这样的参与有助于拓宽对传统技艺、民俗习俗和价值观念的认知。活动可能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展示和传统文化体验,学生可能形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态度。

(四)活动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评估

活动结束后,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的持续性影响是一个重要议题。活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长期维持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态度。持续性的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差异和后续教育等。活动的长期效果可能深远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培养的文化认同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或许在未来社交与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延续活动效果,学校、社区和家庭可通过持续性文化交流活动、相关课程设置及家庭教育,营造持久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氛围。

三、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参与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持积极态度。许多学生表示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尤其是通过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和民族文化传统活动的参与。这些经历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并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活动表现出疑虑和不够积极的态度,主要是因为活动内容与其个人兴趣或期待有所差异。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样本选择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可能未能全面代表整个学生群体的观点和态度。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能对部分学生不够吸引人或缺乏多样性,导致学生对活动持保留态度。个别学生由于对民族文化认知较浅或个人经历因素,可能对活动内容难以产生深刻共鸣。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改进未来类似活动的建议[3]。建议在活动设计中更加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多样性和兴趣点,增加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如引入更多有趣的文化体验项目或与当地文化有关的教育内容。建议加强活动的导向和引导,确保学生在参与中能够深入了解文化内涵,并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将活动延伸至更广泛的民众,以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深度。

结语: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的态度及效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虽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部分学生对活动抱有一定的质疑和抗拒心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和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共同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陈兆红.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分析与对策[J].未来与发展,2022,46(9):1216.

[2]王永良,韩国福.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策略研究[J].青海教育,2023(4):2526.

[3]王瑜,马小婷,吴艳梅.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关系与主要原则——基于“意识三态观”分析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02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