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8
/ 2

人文关怀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曾莉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430200

摘要: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初次穿刺的1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将人文关怀运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评估患儿的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可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明显提高静脉穿刺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人文关怀;静脉穿刺;留置针

在儿科医疗领域,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是一项常见但关键的医疗操作,对于确保患儿获得合适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然而,儿童由于年龄小、生理娇嫩,对于医疗过程往往更为敏感,尤其是在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往往容易感受到焦虑、恐惧甚至痛苦,这不仅给医护人员增加了操作难度,也影响了患儿的治疗体验与康复效果。人文关怀作为医疗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身心需求,提供温暖、关爱和尊重[1-3]。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着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恐惧与焦虑,使医疗过程更加顺利、舒适[4]

本文旨在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人文关怀的理念和实践进行深入剖析,结合临床案例和相关研究,探讨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如何应用人文关怀,以提升患儿的治疗体验、减轻痛苦感,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一种更加温暖、关怀的医疗环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儿童穿刺室内接受初次穿刺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岁~8岁,意识清楚,均诊断为呼吸道疾病。将1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在普通穿刺室或病房内操作,置患儿穿刺部位于软枕上,握紧拳头,护士选择血管后常规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右手穿刺,穿刺成功后调节输液速度,不做其他解释和安慰工作。

观察组将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运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具体如下。①穿刺室内配置患儿喜爱的各种玩具,使患儿初进穿刺室时保持一个愉快玩耍的心情;②穿刺室内不再以白色为基调,在穿刺室四壁以粉色为基调绘制各个年龄段卡通绘画;③穿刺室内安装有线数字电视,播放患儿喜爱的动画片,使患儿的穿刺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这种感觉将有助于对初次穿刺的患儿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④设置儿童安全窗,全部以天蓝色为主色调,象征健康和谐;⑤便民箱内有放置水彩笔、绘画纸、一次性纸杯等,供患儿及家属使用[5-6];⑥病房门口护理站有“温馨小提示”,使穿刺室成为患儿向往的快乐小屋,不再是人见人哭的恐怖场所;⑦让患儿及家长每月评“勇敢之星”,选一位勇敢坚强的孩子做表率,并将其树为榜样,使之后的患儿穿刺时的依从性提高。在护理操作要保持良好沟通:①穿刺前做好沟通:由操作护士先对患儿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待患儿达到预期的心理状态后再进行穿刺。②操作过程中的沟通:有效的语言交流及对儿童一定的触摸,使他们感到一种亲近感、信任感和被关心感。在穿刺室内播放患儿喜爱的动画片,使患儿的穿刺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这种感觉有助于对初次穿刺的患儿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③操作后的沟通:在其积极配合护士操作时配以语言上的鼓励与表扬,并将其树为榜样,受其影响,后面的患儿穿刺时的依从性将极大提高,并为下次的穿刺打基础[7-9]。④减轻家属焦虑情绪:穿刺前与患儿家属交流病情,详细解释穿刺流程及必要性,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引导家属正确面对患儿的疾病,平静接受治疗。穿刺时请多余陪护暂时离开穿刺室,仅留患儿较信任的一位家属配合护士穿刺,可有效缓解患儿情绪,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依从性评估如下:依从:患儿安静,只需一名家属协助即能进行穿刺,静脉穿刺时局部不动或稍有动作;不依从:患儿哭吵,穿刺时躁动明显,需两人以上协助才能进行穿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穿刺依从性比较

表1两组患儿穿刺依从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依从

不依从

观察组

50

48

2

对照组

50

38

12

P值

<0.05

2.2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中患儿一次穿刺成功有49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以及人类健康观的转变,医学已经从单因素的生物学研究发展到多元化、立体化、复杂化的人文社会学研究。护理模式也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关怀护理模式。医疗卫生改革也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而优质护理是病人精神上感受到的服务,要求给予病人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

[10-11]。而人文关怀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和方法,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护理过程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是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维护病人的权利和尊严,重视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实现了医学科学技术与医学人文关怀的真正融合。21世纪的医学涌动着回归人性、回归生命本质的终极关怀的思潮。护理作为一门生命学科,人文关怀成为其终极追求。

依从性是指患儿的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由于小儿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使其穿刺的依从性差,明显降低穿刺成功率,不仅影响治疗,也导致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痛苦,负性情绪增长,抗拒医疗行为,延缓疾病的痊愈。同时易使家属情绪激动,不冷静,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甚至威胁到护士的人身安全,激化护患矛盾[12]

本研究正确掌握患儿的心理状态,采取鼓励安慰或榜样做示范等措施,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以及舒适的周围环境,对儿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效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抗拒等情绪。建立患儿对护士的信任感,拉近护患间的关系,使患儿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有利于提高静脉穿刺的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萍花.音乐疗法联合人文关怀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9.

[2]苏丹,张晓乐,官文珍.人文关怀在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推广过程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9):3.

[3]武蝶,连苗,马新.音乐疗法结合人文关怀护理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9):1.

[4]焦靓.人文关怀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028(025):71.

[5]马田田,卜华丽.音乐疗法结合人文关怀护理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年30卷10期,239-240页,2020.

[6]彭建红.人文关怀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J].2020.

[7]刘林.优质护理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1):2.

[8]张爱丽.优质护理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

[9]袁小卜.论优质护理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9.

[10]马小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饮食科学,2019.

[11]周婷,崔春,李莉芳.改良式固定方法在儿科静脉留置针操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1):2.

[12]张慧.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人文关怀及音乐疗法护理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