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吴昊 疏治富 雷扬 王继成

泗洪医院  223900

摘要:目的:脊柱骨折患者中,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操作步骤、实施价值。方法:研究患者70例,均为我院在同一时间段收入,即: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而后划分组别,具体包括:对照组、实验组,指导原则为:电脑随机法,经调查发现,上述研究患者疾病分型为:脊柱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将传统手术方案为对照组提供,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案为实验组提供,每个组别中,纳入研究的样本数为35,比较不同模式干预后的最终疗效。结果:(1)治疗前,参与研究活动的脊柱骨折患者关于VAS评分比较,最终结果差异小,P>0.05;治疗后进行分析,统计数据分别为:对照组(3.24±1.48分),实验组(1.97±0.56分),比较发现,后者更低,实验组具备优势,P<0.05;(2)关于总有效率,实验组测定数据(94.29%)VS对照组测定数据(74.29%),展现出了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案在减轻患者疼痛感方面有确切效果,同时,以上治疗措施还可改善脊柱骨折患者其他不适症状,可提高总有效率,值得推行。

关键词:脊柱骨折患者;VAS评分;总有效率;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

临床上,脊柱骨折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部位在下胸段以及上腰段;对于此类患者展开分析,具体的疾病症状有:疼痛、腰背部肌肉痉挛、颈部活动障碍、肢体无力、走路困难等,在未能有效治疗前提下,会对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基于此,本文研究活动将全面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相关内容,在抽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后,总结最终应用价值,详情整理后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脊柱骨折患者筛选后,分为2组,该项操作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以上研究患者统计后,共70例,抽取时间方面予以调查,开始于2021年5月,结束于2023年11月,每个组别资料如下。对照组:纳入35例,年龄方面,最大值、最小值调查结果为58岁、26岁,计算平均数值后为(42.09±1.88)岁,性别构成中,女患人数统计后为16例,男患人数统计后为19例;实验组:纳入35例,年龄方面,最大值、最小值调查结果为56岁、29岁,计算平均数值后为(42.54±1.31)岁,性别构成中,女患人数统计后为15例,男患人数统计后为20例。均衡对比上述内容(年龄、性别构成),在抽取脊柱骨折患者中予以测定,两个组别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纳入研究的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时,提供传统手术方案,即:外侧植骨融合术,主要内容为:手术前,对于患者椎管部位,临床工作人员需做降压处理,并选取骨折小关节突进行观察,而后清除周围的关节囊,其次,实施植骨,上述操作完成后冲洗切口,并留置引流管,最后缝合。

实验组:开展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操作步骤包括:首先,为了较好地掌握患者脊柱骨折的具体部位,临床工作人员需为其提供X线扫描,而后实施全身麻醉,在上述操作结束后,协助患者调整俯卧状态,其次,选取手术切口,即:伤椎中心后正中处,并分离椎旁肌,该过程中,对于患者骨折情况,工作人员还需全面分析,并在伤椎与相邻椎体暴露处将椎弓根螺钉置入,而后借助C形臂X线机观察,对于患者伤椎相邻两侧,工作人员可做钉孔处理,其横切面以5-15°为主,对于伴随腰椎骨折患者,可在患者横突中部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直交接点处将椎弓根螺钉置入;对于胸椎骨折人群,可在关节突关节与横突上缘中外1/3处钉入螺钉;最后,实施植骨治疗,即:选取伤椎两侧部位向内部钻孔,其目的在于:将骨道拓宽,在椎体内置入骨粒,并采取自体髂骨或异体骨完成相关操作,最后,对于患者切口部位,工作人员需反复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治疗结束。

1.3评价指标

1.3.1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前后,对于两个组别筛选的脊柱骨折患者,比较VAS评分,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1.3.2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展开调查,主要级别包括:无效、一般有效、显著有效。

1.4统计数据

统计软件SPSS24.0版本中处理数据,经过分析发现,()、(%)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代表形式,前者检验用T完成,后者用卡方完成,两个组别抽取的脊柱骨折患者中,P<0.05为数据差异明显的判定标准。

2结果

2.1 VAS评分

参与研究的脊柱骨折患者中,比较VAS评分,治疗前的差异小,P>0.05;治疗后予以测定,实验组居更低水平,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VAS评分(

组别名称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

对照组(n=35例)

8.25±1.09

3.24±1.48

实验组(n=35例)

8.21±1.11

1.97±0.56

T

0.152

4.748

P

0.880

0.000

2.2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在总有效率方面,后者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

组别名称

无效

一般有效

显著有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5例)

9(25.71)

12(34.29)

14(40.00)

26(74.29)

实验组(n=35例)

2(5.71)

15(42.86)

18(51.43)

33(94.29)

X2

-

-

-

5.285

P

-

-

-

0.022

3讨论

脊柱骨折,患病率高、危害性高;关于疾病诱因展开调查,临床上关联内容有:直接外力作用、间接外力作用、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病、肿瘤疾病等,一旦出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2]

在本文结果中,研究指标显示:(1)VAS评分展开调查,治疗前比较结果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无区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统计数据为(1.97±0.56分),和对照组(3.24±1.48分)相比,前者有更低显示,P<0.05;(2)总有效率方面,脊柱骨折患者的统计数据为(74.29%)、(94.29%),比较结果得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得出:面对脊柱骨折患者,传统手术方案虽然经验丰富,固定效果明显,但是,对于患者来说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承受疼痛感较强[3];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典型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损伤小、预后恢复快,在实际干预过程中,对于患者脊柱功能,该项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同时,还可通过C形臂X线机实时观察,从而更好地保证手术视野,对患者骨折部位及时判断,提高内固定稳定性,在临床应用后,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来说,可减轻自我疾病症状,缩短预后进程[4]

总而言之,脊柱骨折患者治疗阶段,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案效果更佳;其一,表现在减轻患者疼痛感方面,其二,表现在改善患者其他不适症状,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在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涛. 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6):2833-2835.

[2]梁衍涛,韩继成,严京哲.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6):676-677.

[3]张鸿峰,胡玉波.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降低脊柱骨折患者VAS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21, 50(S01):64-66.

[4]罗玉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 2022, 51(S02):27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