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材"合"质",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策略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整"材"合"质",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策略浅谈

李文会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语文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形成单元整体意识、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整体设计学习活动。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关注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之间的关联、学习任务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思考。

关键词:整"材"合"质"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

0引言

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其实质是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以结构为主线,将语言文字、知识内容、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结构化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结构化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1统整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意识

《课标》指出,“教材编排体系以主题为单位,每册教材按同一主题编排,各单元之间也是按照相同的主题关系编排”。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教学。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至六年级都设置了“口语交际”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虽各不相同,但都以“学会倾听”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际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统整教学内容[1]

2围绕单元目标,把握知识结构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要聚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单元目标,把单元目标作为单元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围绕单元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单元整体出发来学习。教师要准确把握单元的知识结构,确定单元目标,然后根据单元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整合与重组,形成单元教学目标体系,体现单元整体知识架构。在此基础上,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对教材的难易程度和重点难点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分析,并将之作为下一步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3聚焦核心知识,设计学习任务

在实施单元整体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掘教材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我们把重点放在最关键的部分上,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学生对每个单元的重点、重点、难点都有明确的掌握,并能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对这些核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学生们不但可以更好地解决课程中的重点与困难,也可以明显地提升自己的语言使用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以及日常交际都是非常有价值的[2]

4关注教学过程,体验学习过程

在教育学研究中,建构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设计需要教师既要熟知课本的基础架构与内容,又要对各单元所覆盖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及内部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就像课本一样,课本只是给学生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知识,而老师就是一个引导者,他们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把散乱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对每个教学步骤的认真研究,老师们就能提前预测到,并及时地加以解决,从而保证了学生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学习。另外,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下足功夫,对每章的题目和段落的安排都要有一定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向导”的功能,培养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将它们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3]

5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积累,更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结构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新一轮课改以来,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不同的课程标准来阐述核心素养。《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积累言语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增强爱国情感”。

6建立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样的评价,体现了结构化教学的思想,不仅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素质与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这个系统中,老师要对语言知识的内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进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利用观察、记录、分析等各种方法,对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使用和表达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要使这种评估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使其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制订教学评估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兴趣爱好、课内和课下的成绩。另外,教师在评价中的交互作用也很重要,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继续学习。总体而言,建构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评估,既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也能让老师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与调整。这种多元化、多维的评估方式,使学生在一种放松的气氛中进行探究与成长,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引导,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7结语

《课标》中提出,要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方法,学习梳理和总结课程内容,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语文学科结构化教学就是将单元教材“整”起来,通过“整”教材、“整”评价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能梳理出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理解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梳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知识点、技能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的学习活动;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系统整合、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久红.整“材”合“质”,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策略浅谈[J].写作,2016,(22):86-87+90.

[2]陈由鹏.单元结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4,(09):83-85.

[3]房静.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思维的教学变革[J].小学数学教育,2024,(06):1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