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2

中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研究

孙国喆

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全面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中职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为中职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撑与方向指引。

关键词:课程思政、财经商贸专业、中职、岗课赛证、融通

一、专业课程思政及“岗课赛证”融通现状

(一)、课程思政的历史研究样态

第一,源头初步厘清。有研究视“学科德育”为其实践之源,视西方的知识道德论为其思想之源,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其理论之源。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课程思政的多维源头被系统揭示。第二,演进历程逐渐明晰。现有研究多对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隐形思政到课程思政的演变路线进行探究,也有研究探析了课程思政理念的演进历程,还有研究从课程思政研究的关注点、范式变化的角度出发,廓清其演进轨迹。第三,发展趋势逐渐明晰。现有研究从两个角度揭示了课程思政的基本趋势与格局:基于大思政框架下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政向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入。

(二)、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样态

现有研究探讨了课程思政内涵与特征、内在机理等问题,为思政有效融入课程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一,定位与内涵逐渐明晰。就定位而言,有学者站位“大思政”与“协同育人”视角、学科德育(课程育人)视角;就内涵而言,有学者从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性、学理、育人功能、价值意蕴、 基本特征、生成路径(逻辑)、本质(基本内核)、 哲学意蕴等角度进行探究,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一 致,即课程思政是学校教育之“立德树人”的组成部分,并与思政课程及其他育人方式“同向同行”,它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活动,由学科育人功能生成并与学科有机融合,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性、渗透性、多维性、生成性、主题性等特征。第二,内在机理逐渐清晰。研究分别从课程与教学论角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角度展开。如何在科学厘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边界的基础上推动二者“同向同行”(即基于“立德树人”框架,从理论角度探讨二者为何要同向同行、基于价值角度探讨同向同行之意义、基于教学运行角度探讨同向同行的方法与模式)等问题。

(三)、课程思政与中职教学改革融合育人研究现存样态

近年来,随着“三教”改革的实施,中职专业课程改革也随之深入,不论是教材的变化,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电子商务这类财经商贸类专业变化快,范围广,专业与教学间不匹配尤其突出。如何缩小差距,如何做到岗课赛证高度融合,需要从教材和教师两个方面下功夫。将二者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三全育人”的总体理念。

二、“岗课赛证”融通专业课路径

1建立思政课程与“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的长效机制,以点带面完善学校各专业相关机制

2结合本地电子商务专业用人需求,修订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与市场精准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率及企业就业满意度。

3通过“1+x”证书试点项目,提升完善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标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对新岗位的新认知

4通过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水平。为提升职业综合素养提供平台。

1学校育人层:构建顶层体系机制,提供育人实践指向

第一,要基于新会机电职校办学特色与类型定位构建育人体系。职业学校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看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以类型定位为育人导向,以自身办学特色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促进多维度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为各专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实践遵循。

第二,要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课程结构体系。学校层面须结合新会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发展趋势与变化,厘清企业所需人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等时代诉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设计通识课程体系、思政课程体系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标准,明确不同课程类型的形态,规划好不同课程类型的学分结构、学时结构,使之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匹配,形成课程供给与育人目标统一。

2专业建设层: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两者协同育人

第一,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目标统合于人才培养目标。财经商贸类专业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参考行业从业标准、技能竞赛标准与“1+X”考证标准,梳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方面将“岗”“赛”“证”中蕴含的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中,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素养融合纳入素质培养目标中。

第二,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内容系统化融入课程体系。一方面,通过提炼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剖析岗位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剖析技能竞赛标准与“1+X”考证标准,基于学生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从企业岗位工作中、技能竞赛中、“1+X”考证中,提取职业精神、竞赛精神、劳动精神等育人资源,依据专业课程体系将育人资源与课程匹配,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化融合,使课程思政教学有向度、有力度、有序度地引领知识技能的学习。

3教学实施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协同育人价值

第一,加强课程内容重构与优化。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直接载体。以课程为单元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便是课程内容的重构与优化。课程教学团队可以通过对校企合作企业的调研,剖析、归纳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分解、归类技能竞赛、“1+X”考证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将它们模块化、项目化、有序化地融入课程教学标准,同时将匹配的育人资源融入课程中,使课程内容与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竞赛技能和素养要求以及“1+X”考证要求相匹配。

第二,加强课程教学策略的探索。教学策略是提升课程教学实施效果的关键。遵循课程的理实性特点以及学情特征,探索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来支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下的教学实施。利用信息化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考证培训、竞赛训练、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增强课程知识、技能、思想政治学习的目的性、引导性与获得性。探索多元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引导课证融通、课赛融合、证赛结合以及促进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对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