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4+5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长4+5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措施

赵子游    张健   王琨   孔海红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 7185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长4+5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以点及面,为油藏后期开发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长4+5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措施

引言:剩余油研究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随着开采程度加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非均质更严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

一、油田概况

长4+5油藏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水驱状况越来越复杂,受储层非均质性、见水、套损等因素影响,损失产量巨大,导致单井产量低、综合含水高、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等问题。虽然油藏剩余油丰富,但剩余油的分布分散、复杂,致使开采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摸清油田的水驱情况,搞清剩余油分布的准确位置及数量,实施挖潜措施是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剩余油分布研究

低渗透油藏由于孔隙系统的孔道微细,固液界面上分子力作用强,导致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产生非线性的渗流规律,油水运动复杂,导致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主要受多个因素控制,一种是地质因素,另一种是开发因素,相互联系、互相制约。

(一)地质因素

首先,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分布。沉积微相对储集砂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起着决定的作用,基于此,也决定垂向非均性质。对油气水的运动方向控制,会致使剩油沿着相带分布。当前,不管是砂体的延伸方向和展布规律,还是不同微相带影响井的生产情况,已经成为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最重要的一些表现;然后,对剩余油分布,油层微构造和断层构造的控制作用。断层段面构造特征和剩余油分布有最直接的关系;最后,储层微观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储层微观特征与宏观储层特征相比,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往往在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上给予充分的表现。成岩作用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在成岩作用给原生孔隙上造成破坏上体现。而在酸性地层水的作用下,钙质浇结果的储层很有可能发生溶解,在改良储层的孔隙结构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导致成为具有良好的孔渗性的储集层。

(二)开发因素

不管是井网密度,已经成为了影响开发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而注采系统很有可能受注采井距和完善控制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开发工程因素和对储层的认识均会影响到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产生。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井距不适当往往会局限到注采,发生不均一的这种情况。基于此,在平面上,实现对和波程度低的地带注入,其具有较高的余油饱和度,剩余油量大。还有聚合物的注入也会影响到剩余油分布的产生。2、从累计注水量与剩余油测试成果对比来看,小层水洗程度受累计注入量的影响,累计注入量越大,水洗程度相对越高。

(三)其他因素

1.隔夹层或物性变差的层段可以起到隔挡作用,减少给其他层的水洗,形成剩余油。

2.长4+5油藏原油性质较差,粘度高,饱和压力低,气油比高的特点。开发过程中当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时,地层原油大量脱气导致原油粘度增大,启动压力梯度也相应地增大,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水驱波及范围减少,井间滞留区增大,形成大量的剩余油。

三、剩余油分布特征

无论从平面上及纵向上,三叠系长4+5均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水驱状况较差,层间及平面上剩余油分布仍然较多,剩余油分布主要分布在注水过程中水未洗到的低渗透夹层中或者是水绕过的低渗透带。

(一)平面剩余油

长4+5油藏天然裂缝发育,而在油藏注水开发背景下,导致注水微裂缝和高渗带多向发育,平面上油井多向见水。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现有井网水驱无法到达的区域,水驱优势明显的区域呈条带状分布在油井井间、裂缝和高渗带侧向水驱未波及区域,水驱前缘未波及的剩余油主要以团状、岛状分布。

(二)纵向剩余油

长4+5油藏纵向上水驱不均,长4+521、长4+524两个小层油层厚度薄,连续性差,注采不完善,水洗程度低,剩余油富集;受非均质性影响,高渗层水洗严重,低渗薄层水洗程度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储层物性较差部位,或油层厚度小于2m层段。

四、长4+5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措施

在剩余油挖潜技术方面首要的任务仍是进一步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提高水驱采收率。

一是精细地质研究。通过对地下储层进行详细研究,了解剩余油的分布和储量,为后续开采提供基础数据;二是通过加强平面的注水调整,加强化学调剖及分注工作,改善平面及纵向上的水驱状况,提高波及体积、波及效率;三是要加强高含水井的动态分析,判断出水小层及见水方向,采取补孔、隔采、堵水等措施提高单井产量;四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加密调整、完善注采井网,提高井网的控制程度,挖掘目前井网没有控制的剩余油。五是利用好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采取物理-化学方法改变流体性质及相间界面作用,再一次提高采收率,稳定老油田产量。

结束语: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要多项目、多手段的综合研究剩余油,加强数值模拟的应用,摸清剩余油分布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挖潜措施,提高油田采收率。

1.精细地质研究:通过对地下储层进行详细

研究,了解剩余油的分布和储量,为后续开采提供基础数据。

2.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通过钻探水平井和多分支井,增加井筒与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石油采收率。

3.注水驱油技术:通过向地下储层注水,将

石油推向井筒周围,提高石油采收率。

4.化学驱油技术:通过向地下储层注入化学

剂,改变石油和水的流度比,提高石油采收率。

5.物理驱油技术:通过物理方法,如振动、

超声波等,将石油从地下储层中驱赶出来,提高石油采收率。

6.热力驱油技术:通过加热地下储层,降低

石油粘度,提高流动性,提高石油采收率。

参考文献:

[1]晏庆辉.动静结合法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21,28(10):155-157.

[2]冷莲钰.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No.289(02):129+167.

[3]张俊廷,刘东,张国浩等.渤海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新方法及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8):6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