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林奇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占所有结直肠癌的3%,特征为错配修复基因的胚系突变。本文将简要概述林奇综合征的诊疗现状,并从疾病筛查、预防监控、新型治疗等方面对近期国内外林奇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林奇综合征 结直肠肿瘤 DNA错配修复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50岁以下发病的结直肠癌称为早发型结直肠癌(EOCRC),其临床特征和病理分子特征不同于传统结直肠癌,具有分期更晚、预后更差等特点。EOCRC的诊断时间较长、漏诊率高,这与临床医师和年轻患者对其认识不充分有关。现对EOCRC的临床特点和散发性EOCRC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早发型结直肠癌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分子特征
  • 简介:摘要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长期或反复感染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甚至导致癌变。对胃龄与实际年龄相差大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加强内镜随访是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重要措施,联合血清学检测、内镜检查和病理分期有助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去除病因、缓解症状,从而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 标签: 慢性胃炎 癌变及其预防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我们往往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以脾曲为界,将结直肠癌分为近段结直肠癌和远段结直肠癌,不同发生部位的结直肠癌具有不同的特征。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息息相关,有关肠道菌群和结直肠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不同发生部位结直肠癌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发现近段和远段结直肠癌在肠道菌群方面,尤其是结直肠癌相关菌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微生物群
  • 简介:摘要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2种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均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我国消化病学临床工作者在长期与其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训。相关学者们一起完成和正在从事的大量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大部分处于国际前沿。尽管较多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英文主流甚至顶尖期刊,但也不乏优秀成果见诸于《中华消化杂志》。回顾近40年的胃肠癌诊断与防治临床实践和研究论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国内外该临床研究领域进展,促进我国消化病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研究的进步,为更多中国人服务。

  • 标签: 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癌前疾病 预警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态成员在人体内数量巨大,饮食结构是肠型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饮食结构能够显著改变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代谢。肠道微生态参与结直肠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饮食-肠道微生态-宿主与疾病有显著的相关性和相互作用。西方化饮食增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素食饮食、地中海饮食和生酮饮食可降低其发病风险,其中地中海饮食的保护作用证据级别最高。明确饮食、肠道微生态和宿主疾病的相互作用关系,有望通过选择正确的饮食结构、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影响肠道微生态,最终达到干预与防治疾病的目的。

  • 标签: 饮食结构 肠道微生态 结直肠肿瘤 地中海饮食
  • 简介:摘要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目前缺乏有效无创、依从性高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粪便DNA和RNA检测是近年新兴的非侵入性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尤其是粪便多靶点DNA和微小RNA(miRNA)检测具有无创无痛、敏感性高、安全方便等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筛查方法的不足。国外已将粪便多靶点DNA检测纳入结直肠癌的筛查指南,但其也存在特异性低、价格昂贵、癌前病变检出率低等不足。粪便miRNA检测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miR-451)、癌前病变检出率高(miR-92a)等优势,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对粪便标志物DNA和RNA筛查结直肠癌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粪便多靶点DNA和miRNA检测的特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粪便 多靶点DNA检测 微小RNA 筛查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癌变途径包括了经典的腺瘤-癌途径,炎-癌途径及de novo途径,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有证据表明结直肠癌可能通过锯齿状途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建议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HPs)、传统锯齿状腺瘤(TSAs)和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3种亚型。锯齿状通路的特征性改变是BRAF基因的突变、CpG岛的广泛甲基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MAPK)信号通路激活和Wnt信号通路的失活。锯齿状结直肠癌可根据其不同的分子表型进行分型。本文将详细介绍锯齿状病变的分类、致癌机制和锯齿状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

  • 标签: 结直肠癌 锯齿状病变 锯齿状通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仍位居前列,针对胃癌的靶向治疗是研究热点,但让患者获益的治疗仍占少数。目前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仅有曲妥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帕博丽珠单抗及Nivolumab,且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面临诸多问题。靶向药物的耐药、患者个体化的药物选择、靶向药物的合理使用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本文就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成果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 标签: 胃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胃癌在全球癌症中病死率位居前列。相比于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其逐渐成为早期胃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内镜切除术后有发生异时性胃癌的风险,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和随访策略。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异时性胃癌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预防 异时性胃癌 内镜下切除术
  • 简介:摘要以系统器官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成为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本文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展消化系统整合教学的意义,从理论课程、PBL课程、见习课程、考核方式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消化系统整合教学的方式和教学课程,总结出消化系统整合教学的实践经验,主要有制度的强力保障、充足的教师资源储备以及良好的反馈机制,并提出了整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应的配套教材以及授课教师之间缺乏深度磨合等。

  • 标签: 消化系统 整合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一、概念人类生活在细菌的世界中,肠道内也有大量的细菌.有益于健康的细菌可加强肠道屏障功能,平衡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创造宿主与微生物之间良好的共生关系,并通过启动上皮更新、增加黏膜血流和肠蠕动而影响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些细菌称之为益生菌或护生菌(probiotics)[1].

  • 标签: 肠道免疫紊乱相关疾病 益生菌 免疫功能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杆菌
  • 简介:肿瘤是世界上的主要死亡因素,约30%的确诊肿瘤患者和肿瘤相关死亡者源自消化系恶性肿瘤。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胃肠病学会议上,欧美和香港的专家们阐述了有关消化科医师在处理消化系肿瘤中的作用。消化科医师的主要职责是对消化系肿瘤诊断、筛查和疾病分期.但近几年来自全球47个同家的调查结果证实.31%的消化科医师应用过化学治疗、71%的医师采用过多学科综合治疗,68%的医师积极实施预防工作。因此,消化科医师工作贯穿于患者从诊断、治疗和随访的整个过程。我们相信,我同消化科医师在对消化系肿瘤的处理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治疗 医师 综合疗法 在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