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低钙血、高磷血、活性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受体及钙敏感受体表达下调等。近年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上述机制均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甲状旁腺细胞增生,由多克隆增生逐渐发展为单克隆增生、腺瘤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逐渐加重。现就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的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静息态下患抑郁的成瘾者相对于非抑郁成瘾者脑功能的进一步变化。方法:25例符合阿片类物质成瘾标准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重性抑郁诊断标准的患抑郁成瘾者与20例非抑郁成瘾者对照完成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比较抑郁成瘾者相对于非抑郁成瘾者的脑区功能变化。结果:与非抑郁对照组比较,患抑郁成瘾者双侧前额中部,双侧扣带回,楔前叶脑功能低(p〈0.05)。结论:静息态下患抑郁成瘾者特定脑区功能进一步减低,这可能在成瘾者患抑郁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抑郁症 成瘾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复发性肠套叠(套叠3次及以上)的微创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复发性肠套叠(套叠3次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儿均予以腹腔镜探查,3例患儿仅发现回肠末端肠系膜淋巴结增生,18例探及原发病灶:其中Meckel憩室10例,结肠息肉3例,肠重复畸形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异位胰腺1例,小肠腺瘤1例。20例术后随访至今均未再次复发,1例失访。结论:年龄〉2岁,有多次复发肠套叠病史(套叠3次及以上),尤其是短期内复发频繁的患儿,大多存在肠道器质性病变,应积极手术治疗,且以腹腔镜治疗为佳。

  • 标签: 肠套叠 复发 腹腔镜 儿童 微创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不孕患者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不孕患者72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及受孕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及受孕情况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卵巢功能显著改善,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情况明显好转,受孕情况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调节多囊卵巢不孕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雌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受孕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多囊不孕症 卵巢功能 雌激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分化程度、细胞类型的MRI图像特征、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27例、肝细胞癌75例81处病灶(高度分化15例,中度分化40例,低度分化26例)、肝内胆管癌20例的病理结果及MRI影像学数据,比较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之间,以及肝细胞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ADC值、强化程度差异。结果:常规MRI平扫结合LAVA可准确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肝癌病例。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肝细胞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ADC值均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中、低分化肝细胞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实际临床意义;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原发性肝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及细胞类型。

  • 标签: 肝硬化 肝癌 肝内胆管癌 病理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营养因素对家禽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糖是家禽必须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不仅是维持家禽正常生长、繁殖、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与营养物质,也是调节家禽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应答反应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本文就多糖对家禽的免疫器官发育、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指导家禽生产实践提供合理依据。

  • 标签: 多糖 家禽 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丙基硫氧嘧啶(PTU)影响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予PTU每天300mg口服,对照组确诊后未能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而自行停药,或拒绝PTU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TT3、TT4、FT3、F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或流产、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心力衰竭、重度子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足月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围生儿发生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甲亢、转入NICU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规范的PTU治疗能很好地改善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亢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危害,改善妊娠结局,且对新生儿畸形率无显著的影响,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妊娠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丙基硫氧嘧啶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各种慢性合并与并发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1533例,记录慢性合并、并发及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各种慢性合并与并发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周围血管病变67.0%,高血压63.2%,血脂紊乱45.1%,家族糖尿病34.8%,高尿酸血29.0%,视网膜病变28.0%,脂肪肝27.1%,糖尿病肾病21.1%。女性患者高尿酸血、脂肪肝、家族糖尿病史发生率高于男性,各种慢性合并与并发多随年龄与病程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上海地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合并与并发的发病率较高,定期监测并联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是防治各种慢性合并与并发的关键。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症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及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和12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内皮抑素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14例健康者血清做对照。结果:内皮抑素主要见于肿瘤组织细胞质。正常口腔粘膜中内皮抑素表达率为7.15%,口腔鳞癌组织中内皮抑素阳性率为76.44%,其中G1、G2、G3级阳性率分别为47.21%、79.17%、90.90%,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49.62±1.72)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5.60±0.37)ng/mL(P〈0.05),TNM分期III、IV期肿瘤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I和II期(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肿瘤分期、分级相关,检测内皮抑素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恶性程度。

  • 标签: 口腔鳞癌 内皮抑素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并观察通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期别子宫内膜位异患者术后联合用药后完全缓解率为84.7%,半年复发率为1.9%,半年妊娠率为59.2%。结论:子宫内膜异位腹腔镜手术后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诊断 联合药物
  • 简介: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与PB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6+/CD56+、CD3+HLA-DR+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BC组CD3+CD8+、CD3+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减低(P〈0.05),CD3-CD19+、CD3-CD16+/56+细胞、CD4+/CD8+明显增高(P〈0.05),CD3+、CD3+CD4+细胞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BC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比例减少,导致B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在PBC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信号转导进行的关键信号酶,在生长因子调控细胞生长、发育与功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分类、结构与功能及其部分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生长因子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 简介:铁硫簇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最古老的生命物质之一。铁硫簇基本结构单元有[2Fe-2S]、[3Fe-4S]、[4Fe-4S]TZ[8Fe-7S]等几种形式,不同结构的铁硫簇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电子传递、底物的结合与激活、铁/硫的存储、基因表达的调控、酶活的调控等。铁硫簇既可在生物体内合成,也可在体外进行人工组装。铁硫簇的生物合成主要和NIF、ISC、SUF这三个系统有关。研究已确定了参与铁硫簇合成的关键蛋白,但对它们分子水平上的机制及如何进行相互作用在体内外合成铁硫簇的认识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铁硫簇 铁氧还蛋白 生物合成 支架蛋白 分子伴侣
  • 简介:目的:探讨初始沙盘特征对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诊断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92例心理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初始沙盘特征进行编码,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估其社会功能程度,使用差异检验探讨不同初始沙盘特征的患者社会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292例患者,在空白领域是否过大,沙盘是否存在分裂,是否存在无功能的桥、船等其他工具以及是否具有隔离空间的栅栏等维度上,社会功能缺陷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的初始沙盘特征能够反映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 标签: 初始沙盘 社会功能 差异检验
  • 简介: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采用随访形式对治疗前后作对比分析。结果:治愈11例,显效27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7.3%。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均有一定疗效。94.1%的患者认为便秘对个人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80.4%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远期疗效(半年以上)显著。31.4%患者认为便秘发生与饮食因素关系最大,且大多数患者认为便秘可以治愈。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馈 结肠传输试验 直肠肛管测压 随访
  • 简介: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夫妇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MTHFRC677T)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URSA组和对照组各50对夫妇的外周血进行MTHFRC677T的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URSA组MTHFR基因677位点的T/T、C/T+T/T基因型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MTHFR基因677位点的C/C基因型发生频率显著高于URSA组(P〈0.05),两组MTHFR基因677位点的C/T基因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URSA组等位基因T明显高于C的频率,且URSA组等位基因T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等位基因C发生频率显著高于USR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C677T位点的多态性与URSA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该病的重要遗传风险因素。

  • 标签: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入院的哮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纽,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纽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青龙汤,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42%VS80.95%,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和PEF占预计值%均显著升高,肺功能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小青龙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青龙汤 慢性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 简介: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中医经典方药越鞠丸在具有不同遗传来源的动物中,抗抑郁作用有很大区别。该发现发表在最近的《科学报告》上。为如何利用传统中医药精准治疗抑郁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抑郁症 治疗 学报 中医药 抗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200例,根据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DM1)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DM2)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相关指标的差异。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危险因素建立方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组(P〈0.01),以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为因变量,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和总胆固醇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病程、年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氧化应激 血清胆红素 大血管并发症
  • 简介:有些人会对特定的动物、场景等表现出特别的恐惧,医学上称为”恐惧”。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恐惧记忆会让实验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化学改变,这种变化会遗传给后代,让它们对某种事物产生天生的恐惧感。

  • 标签: 恐惧症 神经科学 记忆 遗传 祖先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