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武汉市主城区及近郊26个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物种和群落类型调查的基础上,对湖泊湿地维管束植物组成、地理成分和生态适应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本次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61种(含变种和变型),分属于82科231属,其中被子植物是主要类型;武汉市湖泊湿地维管束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兼有地带、隐域和起源上古老的特点,但特有属、种匮乏,其中蕨类植物表现出明显的隐域特征;种子植物分属于14种地理分布类型,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3种地理分布类型所占比例较大,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湿地植物区系特征。同时,湿地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分别占总种数的37.4%和32.7%。在所有水分生态适应型中,中生植物的种类最多,共164种,占总种数的45.4%,反映出武汉市湖泊湿地维管束植物群落逐渐向中生植物群落演替。

  • 标签: 武汉市 湖泊湿地 维管束植物 物种组成 生态适应
  • 简介:利用陆地卫星遥感影像资料(2000年5月16日)以及地面采集的定点数据,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得到了武汉市湿地面积及其分布状况.通过对武汉市湿地的类型和特点的分析,将武汉市湿地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和稻田5种类型,并测算出各类型湿地的面积,研究了影响湿地分布现状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武汉湿地分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湿地 湿地类型 分布 武汉市
  • 简介:针对台湾海峡东岸台湾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与西岸福建东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分析比较;着重阐述台湾西北部4个海岸区域阶地的特性(阶序、分布、高度、崖差、构成等)及其变动情况(阶地抬升、变窄、延伸等);通过推断形成年代、测算隆升速率等,探讨研究区域的海岸线变化与构造升降运动,结果发现: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福建沿海地区受蓬莱造山运动的影响极小,海岸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数次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福建沿海的隆升速率由北向南逐渐减少,总体上低于海峡东岸台湾岛的隆升率(平均2mm/a).该研究印证了:相对于台湾岛地区,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其海阶发育可能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

  • 标签: 海平面 海平面变化 海阶 隆升率
  • 简介:细根在城市绿地地下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采用土芯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对福建省福州市区内城市绿地的细根现存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片林的细根生物量在1.15~2.60t/hm^2之间,低于草坪的细根生物量(1.34~4.45t/hm^2),总体上也低于多数亚热带天然森林的细根生物量.2)细根垂直分布总体规律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城市草坪上层细根生物量与下层细根生物量差异大于城市片林.城市草坪土壤中79%的细根集中于表层土壤(0—10cm),10~40cm土层中的细根生物量仅占20%,而各城市片林中仅有50%左右的细根集中于土壤表层0~10cm,10~30cm深度的土层中的细根生物量占30%,40~60cm的土层都仍有20%的细根存在.3)采用细根长度、直径建立双因素模型,对城市绿地细根生物量均有较好的拟合结果,但城市片林的模型拟合效果(R^2〉0.85)优于城市草坪(R^2为0.59~0.79).鉴于草坪具有可观的细根生物量,其对城市土壤地下碳过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引入其他变量优化其细根拟合模型.

  • 标签: 城市草坪 城市片林 细根生物量 细根直径 细根长度
  • 简介:2013年9月11日和12日,在双河口的天然碱蓬盐沼、退化碱蓬盐沼、光滩和海水养殖塘中,分层采集0-100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碳含量、可溶解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碳氮比,并分析这些指标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碱蓬盐沼中,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湿地土壤(p〈0.05);除养殖塘外,其它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养殖塘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天然碱蓬盐沼不同深度土壤的全氮含量都显著高于退化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p〈0.05),总体上,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天然碱蓬盐沼和退化碱蓬盐沼土壤的全氮含量减小,养殖塘土壤的全氮含量波动变化。在0-10cm深度,光滩土壤的碳氮比最高;养殖塘不同深度土壤碳氮比都较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天然碱蓬盐沼、光滩和养殖塘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波动变化,且无显著差异;退化碱蓬盐沼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波动减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退化碱蓬盐沼土壤铵态氮含量减小,养殖塘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30-50cm深度土层;光滩土壤铵态氮含量波动减小。在土壤垂直方向上,各类型湿地土壤硝态氮含量都波动变化;与其它湿地类型相比,养殖塘不同深度土壤硝态氮含量都最低。

  • 标签: 土壤 盐沼 光滩 海水养殖塘
  • 简介:城市湿地公园是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广泛发展,尤其在华东地区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地理布局特征、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视角与最新进展。针对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湿地公园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 标签: 城市湿地公园 现状 评价 保护
  • 简介:城市化进程使植被和水体等生态资源用地日渐缩小和破碎。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宏观、快速、准确认知对象的优势在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选择EIBI建筑指数提取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信息,并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龙岩市生态质量变化进行遥感评估。结果表明:1)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EIBI)可有效抑制裸土信息,增强建筑用地信息,使用EIBI提取建筑用地的精度可达90%以上;2)2002-2014年为龙岩市快速发展期,建成区面积增幅达50%;生态退化面积大大超过生态改善面积;整体生态指数均值自0.684降至0.636,降幅达7.02%,建成区生态指数均值自0.370降至0.351;3)造成龙岩市生态质量退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二是采矿工程建设和地表开挖工程建设。

  • 标签: 遥感 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变化
  • 简介:“器、象、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由《易》提出后,经孔子、老子等多位先哲发扬,逐渐成为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哲学思想.本研究从辨析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内涵入手,利用中国哲学动态的辩证思维方法,剖析了文化旅游吸引物与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吸引力、旅游者出游需要的关系,指出了文化旅游吸引物由“器”向“道”的转变,即是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过程.

  • 标签: 文化旅游吸引物 三位一体 哲学思辨
  • 简介:应用Landsat7ETM+遥感数据与同期野外实测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基于多季相遥感影像,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双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分布数据,建立芦苇LAI最优估算模型,并进行其遥感反演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双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芦苇总面积为38200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9.5%,其中,缓冲区的芦苇面积为16200hm2,实验区的芦苇面积为11900hm2,核心区芦苇面积为10100hm2;以遥感影像缨帽变换(TC)后的绿度(GREEN)分量、ETM+第5波段饵;)和第3波段饵,)为白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为芦苇LAI反演的最优估算模型(p〈0.01,R2=0.741)。双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LAI介于0.12~5.85之间,呈现东高、西低和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保护区核心区的芦苇LAI最均一,实验区的芦苇LAI空间变化最明显。

  • 标签: 芦苇沼泽 叶面积指数(LAI)双台河I=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多季相遥感影像
  • 简介:2010年11月q011年10月,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区江滨公园内番石榴、南洋杉和黄花槐3种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及其归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石榴、南洋杉凋落物量在4月和9月出现凋落高峰,而黄花槐凋落物量在4月和8月出现凋落高峰;亚热带城市森林凋落高峰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人为因子共同影响;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030.11±422.17、9701.21±657.30和8662.58±291.12kg·hm^-2·a^-1,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凋落物碳含量在40.9—41.5%,凋落物c归还量分别为2466.31±175.20、4026.00±270.81和3568.98±119.07kg·hm^-2;树种和林分密度是各林分凋落物年归还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单株凋落物年归还量主要受林分密度的影响.

  • 标签: 亚热带 城市森林 凋落物 季节动态
  • 简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产业业态模式,是文化产业化的必然结果.在闽台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扩大并加深闽台两岸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对适合闽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型方式做出相关思考.

  •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茶文化 闽台合作
  • 简介:城市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反映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本研究结合百度网络信息流分析法,在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基础上,分析江西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发现:江西省城市分布“南松北紧”,城市空间结构呈现“一核南北双中心”的格局,南昌的核心地位突显,其对周边县市的经济拉动作用与极化效应并存;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屏蔽效应明显;赣州作为赣南重要的中心城市,与南昌“南北呼应”,推进江西发展,但与南昌经济联系略显疏远。因此,在确保南昌核心城市地位的同时,一方面,应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发挥九江、赣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加强江西南北经济发展的同时,亦需要加强南北之间的沟通与联合,实现赣闽粤地区的大发展。

  • 标签: 城市空间结构 引力模型 断裂点公式 江西
  • 简介: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对降雨径流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位于福州城区内的厦坊溪和解放溪2个流域,在流域尺度上研究现状和城区未来扩展过程中对应的不透水率及其与降雨一径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率与径流系数在不同降雨情况下都成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尺。达到0.9以上;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并伴随着前期湿润度由干到湿变化,虽然不透水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有所弱化,但整体而言,城市不透水面的增加导致相同降雨情况下径流系数增加,并增大城市排水系统负担.利用研究结果,论文最后从保护河网水系、合理规划城区发展、完善排水系统和加强绿地系统建设等方面对城市规划提出建议.

  • 标签: 不透水率 径流系数 SCS模型 福州
  • 简介:城市化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褐色土地的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褐色土地再利用面临的实际障碍,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分为法律法规、经济条件、技术手段、本底条件、管理制度及环境意识6个维度,根据每个维度下障碍的特征设计具体的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不同评估因子及其权重。该评估体系可为城市老工业区的工业废弃地的开发再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褐色土地 再利用 障碍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根据济南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职能对土地的要求,采用多目标规划法,建立济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对济南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的济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其城市总产值有所增加,城市绿地、道路广场及公共设施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的比例增加,同时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的比例降低.优化结果充分体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性质和职能发挥对用地调整的需要.

  • 标签: 城市土地利用 结构优化 多目标规划 济南市
  • 简介:一、国外“治理”(Governance)理论与城市土地经营“治理”对应的英文单词为Governance,原义为“控制”、“统治”或“操纵”,在国外多用于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现在,更多的公共管理研究者认同“治理”新概念:是包括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机构在内的多个主体,协同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最大化公共利益的过程。

  • 标签: 城市土地经营 治理 非政府组织 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 英文单词
  • 简介: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对闽江沿岸芦苇湿地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最高水位土壤表面未淹水的状态下,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日动态没有一致的规律,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不是土壤呼吸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在最高水位土壤表面淹水的状态下,水位对土壤呼吸强度有一定影响:当土壤表面被淹没时,土壤呼吸强度约为0;当水位下降时,土壤呼吸强度增加.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形式,5cm处土壤温度仅能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49.4%,而土壤体积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季节变化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芦苇湿地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 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