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分工理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重要内容之一。深入考察分工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认识,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分工双重性在于,分工既与直接物质生产相联系,即与生产物质性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相联系,即与生产社会性相联系。分工这一性质,可以为阐释社会发展基本矛盾提供一种独特理论视角。

  • 标签: 分工 物质生产 生产关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
  • 简介:文化理论领域中,雷蒙德·威廉斯所提出'感觉结构'概念有着显著而持久影响性。它已经从其本源意义升华成为一种理论性概念。重新评估这一概念目的是根据它在当代批评领域用语中最彻底重新部署来重新审视威廉斯著作中这个术语原初阐释。当代批评领域作为一个松散思想组织,已经被贴上了'情感转向'标签。这种所谓转向标志着文化理论领域重心明显转移,它远离了先前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共同努力朝思考抽象、难以量化、具现经验情感领域发展。我观点是这种转向可以回归到威廉斯,尤其是威廉斯语言学思考,也许可以证明在今天重新思考文学研究领域与情感关系是特别富有成效

  • 标签: 雷蒙德·威廉斯 感觉结构 情感结构
  • 简介:邓小平提出'有'新人和'化'干部要求与标准,在党干部工作史上具有承上启下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干部代际代内'新'问题,也解决了'好'问题。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有'新人和干部'化'内涵,'有'新人是党培养好干部前提条件,'化'既是党和人民选拔、培养、任用和评价合格优秀干部标准,也是领导干部自我鉴定、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律准则。必须准确把握邓小平干部标准深刻政治思想意蕴,坚持人民利益是最高准绳根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其中,人民利益准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和政治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人民利益准则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二者高度统一,赋予了邓小平'化'干部科学标准深刻理论品质。'有'和'化'对当前干部人才科学培养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四有”新人 干部“四化”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史征程中,逐步培育形成了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几届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论述发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优良传统;坚决巩固主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基本经验;批判继承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基本态度;大胆吸收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来文化博大胸怀;创新发展当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必须充分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立足于、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 简介:在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青年马克思对物质概念经过了一个从贬抑到接受再到深化过程。在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无生命基质、实体被马克思理解为物质自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将具体事物作为出发点,表明马克思站到了一般唯物主义立场上。到了《德法年鉴》时期人被确立为理解物质问题关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立足于对象化理论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视为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神圣家族》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观点做了清晰阐发。《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实践概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统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将历史性存在理解为物质本质样态,标志着青年马克思物质概念完成。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物质概念 实体 关系 历史
  • 简介:文化属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属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把握其文化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现,是应对我国社会文化现实问题必然选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全方位作出文化选择,即树立文化科学理念,遵循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内在规律,借鉴、应用古今中外文化传播理论和研究成果;把文化活动作为主要载体,注意活动思想性和生动性、多样性有机结合;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树立系统观念和全局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文化属性 文化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共产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是对抗资本主义、批判阶级剥削、建立平等公正社会理论,它是思想观点、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社会理想和实践运动统一,其话语所指和能指高度一致。但在一个多世纪历史变迁中,'共产主义'话语所指发生了变化,有从词源上取其'共同体'之意而取消公有制;有取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之意而视之为'乌托邦';有取其一个多世纪实践运动之意而视之为'历史之终结';也有针对共产主义实践运动暂时低潮而仅视之为理论'观念'。共产主义话语种误读,其能指和所指分离,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论、制度和运动内在统一。

  • 标签: 共产主义 话语 误读
  • 简介: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第一次将“个全面”并提。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详细阐述“个全面”战略布局。2015年2月底3月初人民日报连发五篇评论员文章,深入解读“个全面”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之后,理论界积极研究“个全面”,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现对这些成果作一较为系统梳理,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 标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述 改革开放 研究成果 评论员文章
  • 简介:李北东教授川抗战哲学史》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研究川抗战哲学专著,以'抗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为哲学史研究着眼点,对活跃于当时川渝地区各种思潮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该书认为,抗战时期川是现代各种思潮和哲学流派交锋之中心阵地,在这一背景

  • 标签: 出版发行 哲学史研究 李北 中国文联 川渝地区 历史时期
  • 简介:郑忆石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撰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改造。

  • 标签: 民族文化传统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 省委党校
  • 简介:文化自觉研究是关于实践主体对文化活动及其结果感知和觉悟,以及实践主体对文化规律科学认识和把握问题研究。对政党而言,文化自觉是政党存在和发展内在精神力量和文化品质,是政党对文明进步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有着丰富本质内涵,包括定位文化角色主体自觉,营造文化生态时空自觉,探索文化选择行动自觉,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自觉。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文化层面要求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把握文化自觉规律,增强文化自觉程度,破解文化自觉瓶颈,从而更好地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文化自觉 本质内涵 提升途径
  • 简介:'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应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现实问题总体规划,体现出鲜明问题导向意识。对包括陷阱问题导向、根本问题导向、短板问题导向和利益问题导向在内要素进行深入解读,不仅将为有针对性地推动改革、完善政策提供参照,而且有助于加深对'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思路准确把握,进而为对其进行进一步理论升华创造条件。

  • 标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问题导向 辩证法
  • 简介:项基本原则提出,深刻体现了邓小平政治远见。1979年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出现种种波折,表明统一党指导思想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社会上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错误认识以及对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错误认识,为保证刚刚开启改革开放正确航向,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坚持项基本原则要求。项基本原则提出,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吸取以往经验教训作出深刻总结,反映了他卓越政治智慧,并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坚定个坚持立场不动摇,具有更加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四项基本原则 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 简介:中国梦蕴含了强大文化软实力。从内涵层面来看,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具有增强执政党使命感感召力;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具有团结中华儿女凝聚力;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具有提升国家国际形象亲和力。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梦是可实现之梦,具有激励民众为之奋斗精神动力。中国梦所蕴含文化软实力只有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去圆梦,才能被激活和释放。

  • 标签: 中国梦 民族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 统一性
  • 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和'小康'分别代表了先秦儒家向往两种不同程度社会政治理想。其中,'大同'是最高层次社会政治理想,而'小康'则是相对于'大同'一定时段低度社会政治理想,也是较为现实一种理想。为了实现'小康'社会政治理想,先秦儒家提出了以礼治国国家治理原则。邓小平对传统文化中'小康'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科学阐释,使之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一个阶段性奋斗目标。它为中国共产党确立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步骤勾画了蓝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 标签: 传统文化 “小康”概念 理想 当代转化
  • 简介: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虽已有一段时间,但文化用于教育教化功能正能量尚没有得到有效彰显。农民文化素质依然不高。青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不佳,各种文化现象良莠不齐,农村文化教化功能亟待优化。另外。我们必须注重区分文化教化功能所产生两类不同性质影响,探析问题产生认识根源.着力打造“一体两育”工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据农村精神文明主阵地,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标签: 新农村 文化 农民教育 教化
  • 简介:毋庸置疑,九十多年来中华民族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重视及文化强国战略制定、实施和推进密不可分。如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如何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及其演进轨迹?如何通过研究为实现党十八大确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宏大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借鉴?由川省社会科学院胡学举、杨

  • 标签: 文化进步 史学方法 中国梦 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 简介: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以开展农民文化教育和农民科技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硬件,以丰富多彩大众文艺活动开展为辅导,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党的领导,以农民为本,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方式,重视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标签: 毛泽东 农村文化建设 当代价值
  • 简介:中西方在文化、现代性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但中西方政治哲学存在着明显不同,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文化政治逻辑之间存在着严重分歧。加强有关中西方权利思想语境问题理论思考,有助于对中西方政治生活与政治方式精确理解,从而促进思想交流,缩小分歧。

  • 标签: 认识论大革命 西方自由主义 中国文化 政治逻辑 语境问题
  • 简介:在葛兰西语境中,文化霸权源头并非是经济基础,它本身有着一种自治特征。文化霸权作为一种结构要素,需要培育自己有机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阵地战。而对于已经包含了经济要素文化霸权,其首要目标不是变革经济基础,而是意识形态重新建构,以此来获得新统治合法性。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基础不再构成基础,而是受文化霸权影响一个要素,与政治、道德和法律一道共同发挥着作用。

  • 标签: 葛兰西 文化霸权 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