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伊斯兰、科学和来自历史的挑战》一书回顾了伊斯兰科学的历史及其对西方科学思想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它强调穆斯林学者——通过浩繁的翻译和注释,并且利用同时代的现实和可靠的科学知识来校验翻译过来的文献的正确性——在使希腊文化的遗产得以复苏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达拉勒这本书最显著的成就在于其对阿拉伯学者在最初接触希腊文化时的表现所做的研究,这项研究展现了阿拉伯学者富有创造性的一面,例如,他们并不是简单地从事于机械的翻译过程;他们煞费苦心地改进、注疏并且更正了原材料。

  • 标签: 伊斯兰 科学 思想史
  • 简介:在早期伊斯兰史上,得益于著名的翻译运动,包括数学、哲学、医学、逻辑、天文等众多学科在内的科学知识被整合进了伊斯兰智识传统之中,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科学的分支学科与宗教教育课程的结合不仅没有损害科学活动的自主性,反而使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纵观世界史,穆斯林科学实践的规模和深度都是空前的,这为后来西方现代科学的兴起也奠定了基础。伊斯兰史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到底如何,在认识论上又是否可以分离,都有待回到穆斯林智识史中加以再探析。

  • 标签: 伊斯兰科学史 科学与宗教 穆斯林社会
  • 简介:《西伯威书》(以下简称《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阿拉伯语语法典籍,为早期阿拉伯语语法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很多思想历经后代学者的发展形成了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的重要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变因理论研究的是改变语法成分格位的因素(变因)及其变格作用,主要应用于语法成分的格位分析。尽管变因一词在作者西伯威的论述中尚未发展到理论术语的高度,但是变因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表达在《书》中确有十分明显的体现。理论上三大词类中的最强变因——动词是西伯威在《书》“绪论”部分之后最先安排的内容。动词的变格作用成为其他词类也被纳入讨论的依据,动词及物的特性与变格作用的强度则被西伯威反复运用在分析中。本文通过考查及物和强度两个概念与动词变格作用的关系,探讨西伯威在分析时如何发挥这两个概念的核心作用及其在论述中反映的特点,以期了解变因理论的思想雏形。

  • 标签: 《西伯威书》 变因理论 动词 变格作用
  • 简介: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心灵沟通的纽带;不同文明在多样中求统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文化多样性归根是“万紫千红总是春”.总而言之,深化不同文明间对话是公共外交的核心内容.

  • 标签: 文明对话 文化交流 公共外交 内容 文化多样性 文明进步
  • 简介:学生公共外交有着双重内涵.它带有鲜明的校园教育色彩,其发展体现出比较强烈的政治风向,而且面向未来的特色较为鲜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使得留学生公共外交对于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发展对外联系、维护意识形态和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利益日益重要.伴随着中国国际教育事业的进步,留学生公共外交可以在国家的整体公共外交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此,中国应当顺应潮流,从转变观念、改变体制、加强管理和优化操作等方面入手,推动留学生公共外交事业走上新台阶.

  • 标签: 公共外交 留学生 校园教育 面向未来 经济发展 对外联系
  • 简介:当前,国际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演变,各国既面临大国对抗风险下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引导世界各国将国内、国际治理与合作的目标转向和平与发展的同一个平面上来,以推进和平、开放、包容发展价值观的实现。

  • 标签: 中国智慧 共赢核心 合作共赢
  • 简介:日本和韩国的经济腾飞、教育国际化都早于中国,其吸引留学生、通过留学生开展公共外交的工作也比中国实施得早.日本和韩国同为东亚国家,与中国地缘相近、传统相似,在吸引留学生方面有共通之处.日韩在留学生公共外交方面的经验对中国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留学生 外交政策 日韩 公共外交 教育国际化 东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