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4月8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在北京举办了“当前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新变局”专题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及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3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国家社科规划办负责同志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 标签: 国际格局 大国关系 政治形势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简介:苏芬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为了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利益而置芬兰国家主权利益于不顾,主动挑起一场先发制人侵略战争,是苏联民族利己主义表现。美国介入苏芬战争有其政治、经济以及政治文化上根源,美国针对苏联提出"道义上禁运",使两国贸易关系受到很大冲击。

  • 标签: 苏联 芬兰 战争 美国
  • 简介: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东移,国际关系研究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突破口,挖掘新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竞争力。

  • 标签: 国际关系研究 话语权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学术自觉
  • 简介: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发达国家。作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不同角色两个大国,中美关系极为复杂,中美关系发展远非一帆风顺,今后也不可能坦途一片。仔细分析两国关系坎坷历程,总趋势还是积极向好,中美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苏美关系。中美之间正在形成新型大国关系,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时代需求,具有许多新特征:双方在政治安全领域交往密切但互信度有限,在经贸金融领域广泛合作但冲突纷争持续不已,在人文领域中深化交流,相互影响又彼此设防,在国际事务中责任相同、诉求相近但也常常立场相左。所以,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基础既牢固又脆弱,双方对此必须有清醒估计,都有责任精心进行维护经营。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还需进一步拓展深化互利双赢务实合作。就当前而言,首先要在亚太地区形成良性互动。美国应站在全球战略格局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谨言慎行,真正践行两国领导人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做出“支持通过合作努力建设21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亚太地区”庄严承诺,努力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 标签: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互利共赢 合作 正能量
  • 简介:2012年3月15日,韩国国防部政策室室长林官彬俄罗斯国防部国际合作次官阿纳托利·安托诺夫在俄罗斯进行了两国间首次国防战略对话,标志着双方军事关系已开始向更深层次加强地区安全合作、构建地区安全机制等方面发展。作为东北亚地区两个重要国家,俄罗斯同韩国深化双边军事关系不仅对当事国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更将直接关系到本地区安全态势及力量对比。一、冷战后双边军事关系不断深化

  • 标签: 军事关系 冷战后 地区安全合作 地区安全机制 东北亚地区 俄罗斯
  • 简介: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视角聚焦南海矛盾时候,原本丰实、厚重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地区内最大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菲律宾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 标签: 菲律宾南海政策 中菲海上安全关系 南海争端 中国海洋权益
  • 简介:观察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与大国关系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如果把美国兴衰作为观察坐标,一些人就会认为国际战略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因为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然而,二战后历史表明,引起国际战略格局剧烈变动及国际政治、经济版图深刻变化,与其说是世界超级大国兴衰,不如说是世界第二大国跌落或易位。

  • 标签: 国际战略格局 中日关系 超级大国 大国关系 国际政治 经济版图
  • 简介:当下,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又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影,而新一轮产业竞争已悄然拉开序幕;世界权力重心正发生历史性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调整。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同时,大国间地缘政治角逐并未停歇。

  • 标签: 世界格局 大国关系 国际战略格局 历史性转变 世界经济 产业竞争
  • 简介:中印关系机制化建设是构筑健康、稳定中印关系重要内容,也是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有之意与合理延伸。在两国政府人民不懈努力下,中印关系机制化建设成果初步显现,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人文交流国际合作等领域。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机制也在不断调整重塑当中。

  • 标签: 中印关系 合作机制 框架
  • 简介:非对称关系不均匀本质导致了互动中强者与弱者之间知觉差异。尽管双方都在试图“处理”这种非对称关系——强者试图进行主导,而弱者会进行挑战——但大多数非对称关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稳定。这些关系是通过互动来维持。亚洲非对称关系独特之处在于中国中心性。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中国的人口与生产力规模为其典型非对称对外关系创造了条件,并且中国中心区域各地区之间也同样体现出非对称特点。有清一代,亚洲各国曾彻底臣服于这种非对称关系。在非对称关系中存在三种标准,即对抗双方能力差距悬殊、角色无法调换、无法消灭对方。清朝传统非对称关系根基最后被摧毁,很大原因是来自其内部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入侵。在当今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形势下,中国“和平崛起”(peacefulleapforward)则引发了关于中国传统治理与外交方式新地位问题。

  • 标签: 非对称关系 中国清代 朝贡体系 亚洲基本特征 和平崛起
  • 简介:尽管中印关系近年来正稳步向前发展,但唱衰中印关系论调却此伏彼起。为此,本文从和平红利、增长红利和合作红利三个层面阐释了中印成为伙伴缘由所在,并对学者们提出中印“对手论”进行了批驳,认为中印关系未来将呈现出一种良性竞争性共生伙伴关系

  • 标签: 中国 印度 伙伴 对手
  • 简介:奥巴马第一任期内中美关系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平稳,但也出现了起伏。一方面,中美之间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彼此需要对方合作;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又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分歧摩擦不可避免。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推进,双方加强合作同时,中美互疑加深,博弈加剧。回顾过去四年中美关系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中美关系走向。随着奥巴马连任成功,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基本框架不会有根本性改变,连续性要大于变化,未来中美关系还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状态。不过,未来美国对华政策两面性会进一步凸显:在寻求对华合作同时,美国对华牵制防范也在加强。中美关系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以自己两手对付美国两手,而加强协商与沟通、妥善处理相互之间分歧矛盾将成为中美关系能否良性发展关键。作为一个正在崛起大国,中国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为民族复兴营造更好环境,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 标签: 美国大选 奥巴马政府 中美关系 未来走向 对华政策
  • 简介:在影响美巴关系诸多因素中,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是较为重要一个因素。本文将简要梳理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与美国相互认知和政策取向,然后再分析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因素对美巴关系影响,最后对于美巴关系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因素做出一个较为准确评估。

  • 标签: 美巴关系 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 冷战时期 后冷战时期
  • 简介:中印建交之后,两国关系机制化建设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影响这一进程既有双边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其中双边因素包括两国边界冲突、安全观念以及政局变动;外部因素包括国际格局、美国南亚政策中巴关系走向。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予以正确认识理解,在充分发挥利用积极因素同时,将消极因素所带来不利后果降至最低。

  • 标签: 中国 印度 机制化建设 影响因素
  • 简介:欧盟与印度近年经贸发展迅速,双方自贸区谈判也进入尾声。本文主要分析了印度与欧盟经贸关系历史与现状,概述了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了可能对我国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欧盟 印度 经贸关系 中国
  • 简介:近来,源于领土争端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公正更重要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地区权力结构变化以及各国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变化,是激发这一波东亚民族主义国际国内原因。从国际上看,美国出于地缘政治考虑,从中国与周边国家争端中渔利,但美国并不是一切问题根源。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疑惧确实在加深,同时对美国也心存疑虑。从各国国内看,日本菲律宾民族主义更多是源于政治精英煽动,越南和中国民族主义更多是源于民众自发情绪,韩国民族主义则同时受到大众精英推动。在东亚地区,民众力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因而各国面临主要挑战将是大众民族主义对国内政治国际关系冲击。中国要妥善应对周边关系民族主义因素,对内应该培养开明国家利益观冷静、理性外交观,对外应该提倡建立互利、互敬地区秩序。

  • 标签: 民族主义 周边关系 领土争端 中国外交
  • 简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工业化”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一个重要政策议题,该议题实质是国家对其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地位长远忧虑。中国巴西间经贸关系也面临着该议题困扰。鉴于工业部门在两国各自发展崛起战略中重要性,正确应对该议题关乎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中巴从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是出于推动双方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中巴在“去工业化”议题上探索,也可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 标签: 去工业化 中巴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 简介: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破冰,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30多年来,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复杂而曲折变化。今天,中美关系正进入一个新具有转折意义历史阶段,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领导人对新时期中美关系新表述新要求。中美双方表述方式不同,但打破大国争霸历史宿命,建设稳定、平衡共赢新型关系,是两国共同目标。

  • 标签: 中美关系 大国关系 正常化 管理问题 两国关系 历史阶段
  • 简介: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大讨论缺乏科学哲学指引,陷入观点之争,形不成共识。诸多观点差异根本分歧在于国际关系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自然主义者坚持社会世界科学研究社会理论普遍性。反自然主义者则坚持社会世界的人文研究社会理论特殊性。在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争论中,自然主义者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特殊性(如“中国学派”)提法,反自然主义者则反对国际关系理论普适性。作者认为寻求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包含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原因在于,理论产生包含理论建构理论证明两个过程,理论证明遵循普遍性逻辑,理论建构遵循特殊性逻辑。理论普遍性体现在它遵循共同证明逻辑,特殊性则体现在理论假说创造上。由于理论假说提出是创造性过程,使得中国要素渗入成为可能。中国人对问题思考,必然带上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烙印,由此提出理论假说,经由验证而成为理论学说,最终将刻上“中国”印记。基于此,创建一种具有普遍性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学派 发现语境 辩护语境
  • 简介: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不平衡发展。除了原有直接涉及外交、政治、军事等领域特征之外,更具备了很多非传统安全内容,例如国际资本通过债务危机或量化宽松政策以隐蔽方式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索取,以及诸如“转基因”、“新物种”等新技术形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侵占”等等。中印两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势必首当其冲。所以,中印两国应建立起新型发展中大国关系,从而应付新国际关系格局挑战,并在国际社会中获得相应地位权利。

  • 标签: 中国 印度 新干涉主义 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