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习惯是不是法这一论题在法学界早有争论,对于它的性质是否构成法的本质,诸多学者各有不同的意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习惯的性质,习惯和制定法的关系,从而得出习惯是法,而且是一个独立于制定法之外的法这一结论.并提出尽管习惯有它自身的独特作用,但随着历史和时代的进步,它终将会被制定法所吸收这样一个必然的过程.

  • 标签: 习惯法 制定法 多元化理论 权威性 制定方式
  • 简介:习惯是随着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并存的,民族习惯其自身特有的情态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存续。为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习惯的现代化表述,进而在建立和完善法治化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国家法与民族习惯进行对话。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习惯提升制度认同、公众参与和自律秩序的形成,从形成多元化治理秩序,推进法治建设,挖掘习惯作为第一性规则和法律原则的构成形式来完成。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对国家制定法还是对民族习惯形成规律或对特定区域社会秩序来说,民族习惯仍具有存在的必要。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立法权
  • 简介:傈僳族习惯是我国少数民族习惯荟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傈僳族基本处于“有夷话,无夷字”^[1]的状况,有关傈僳族习惯的史籍记载几乎付之阙如。从已有社会调查资料来看,傈僳族社会发育程度较低,长期以来由具有一定约束力、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不成文习惯来调整傈僳族族群行为,并对社区秩序起到了有效的调控作用。

  • 标签: 傈僳族 习惯法
  • 简介:壮族传统习惯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是壮族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的反映,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壮族传统习惯在维护民族利益,调整社会秩序,调整婚姻关系,保障民族繁衍,规范生产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传承民族文化,起着积极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 标签: 壮族 习惯法 社会功能 民族文化 婚姻关系 民族繁衍
  • 简介:由于历史、政治、效力、认识等原因,国际习惯在我国宪法中缺失,但无论从法理因素还是从现实状况来探讨,国际习惯都有在我国入宪的必要性。国际习惯的效力问题非国际法问题而是国内法问题,这可以从一些典型国家的做法中看出。国际习惯在我国入宪应采取并入与转化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于其在国内法中的效力应看不同情形予以区别对待。

  • 标签: 国际习惯法 入宪 缺失 必要性 效力 国内法
  • 简介:羌族是一个人口众多、传统悠久的民族.现在主要居住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据2005年的官方统计,户籍登记为羌族的人口约为32.65万。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难中,羌族人口损失将近10%。羌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以原始宗教,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案拜为核心的民事习惯,婚姻习惯是其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5·12”地震后,羌族人的婚姻习惯有了较大程度的变化,从形式到实质都更加符合国家法的理念与要求,这无疑是羌族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

  • 标签: 羌族婚姻习惯法 国家法 冲突与归引 婚姻习惯变迁 社会进步
  • 简介:重庆市自2010年2月7日起实施交巡警合一体制改革后,构筑起了"打击犯罪更彻底、服务百姓更直接"的社会新型防控体系,被誉为"重庆模式"、"重大创新"和"民心工程"。目前,交巡警体制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尚属空白,亟待立法进一步规范

  • 标签: 立法规范 交巡警 体制改革 2010年 打击犯罪 防控体系
  • 简介: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由法律规定的,必须依法进行。无论是监督方法、监督程序还是监督工作中形成的文本,倘若没有法律依据,或不符合法律规定,都无法获得法律效力。基于这一认识,在深入学习《监督法》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们对监督工作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 标签: 人大监督工作 依法规范 “一府两院” 法律规定 人大常委会 《监督法》
  • 简介:治安部门是公安机关的最基本的战斗实体。治安执法活动主要包括办理辖区内的治安案件和治安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在这两项执法活动中,从治安行政执法所占比例上看无疑是治安执法活动的重心。因此,治安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整体能力和水平。笔者仅就治安行政执法规化问题谈一些浅见。

  • 标签: 治安行政执法 执法规范化 执法活动 治安部门 公安机关 规范化问题
  • 简介:传统的个案监督是事后审核者人工审核发现问题并要求补正的过程。如果被审者有意逃避补正或不认真补正,就很难发现以前被审者存在的问题和补正的情况,更谈不上事中监督和事前预防。如果能把每次发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供本次审核者监督落实,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达到全程监督、全警监督,被审者的执法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由此开发研制了个案执法规化应用系统。

  • 标签: 应用系统 执法规范 人工审核 执法水平 监督 信息化
  • 简介:自公安部明确提出公安执法规化建设以来,先后经历了加强和深化两个阶段。公安执法规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载体,是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有效举措。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是公安执法规化建设的核心;构建完备的公安执法制度体系是公安执法规化建设的基础;构建系统的执法管理体系是公安执法规化建设的关键;建设专业化的执法队伍是公安执法规化建设的保证。

  • 标签: 法治公安 执法规范化 执法制度 执法责任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凉山彝族的婚姻习惯也在不断的蜕变当中,全面掌握彝族婚姻习惯现状对彝区法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彝族婚姻习惯的主要原则包括: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其许多方面都与我国的法律原则相背离。我们应就凉山彝族习惯与国家制定法的调适和司法实践的合理性运用进行探索。

  • 标签: 彝族 婚姻习惯法 调适 多元化
  • 简介:执法权力,从其权力的设置、运行过程及价值取向上来说,主要涉及国家、社会和人及其关系这三个方面。立足于这三个基本方面,从法理层面上看公安执法规化有它的必然性及现实性;法治国家、正义秩序和人权保障是公安执法规化的正当性及意义所在的规定要素;公安执法规化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对于国家执法权力行为的必然要求,而这一必然要求在法理意义上构成了公安执法规化的本质及其表象且与法治国家达致逻辑一致性。同时,在证成公安执法这样一种有组织的国家活动及其过程规范化意义的基础上,为建立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国家执法方式作出些许有关方法论意义上的努力。

  • 标签: 公安执法 规范化 法理逻辑
  • 简介: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婚姻习惯的一些内容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存在冲突,但实际上,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的生命力非常之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定罪和量刑两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婚姻习惯可以发挥的作用和功能进行研究,寻求少数民族婚姻习惯进入刑事司法的正式渠道与方式。

  • 标签: 少数民族 婚姻习惯法 刑事司法实践 机能释放
  • 简介: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习惯世代相传的过程,也就是民族文化保存、继承、传递的过程。少数民族习惯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控制中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表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正逐步进入法治的轨道,因此中国正面临一个以法律为主导,重构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必然选择。

  • 标签: 少数民族习惯法 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控制
  • 简介:在当今罪刑法定主义强势话语权的背景下,刑事习惯是被绝对排除适用的,不管是民族学界还是法学界都不得不对少数民族刑事习惯之当然命运做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正确回应。因此,只有以少数民族地区之刑事习惯为视域,探索其在当地民族地区之实然解决纠纷之作用,引出法与法律、国家法与民间法、刑事制定法与刑事习惯三大范畴,才能客观揭示刑事制定法与刑事习惯之关系,进而揭示刑事习惯之立法和司法命运。

  • 标签: 刑事制定法 刑事习惯法 命运
  • 简介:少数民族习惯是少数民族地区秩序维护的基础,将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纳入村民自治体系,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度,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透过对F村和K村的村规民约文本分析及相关调查可以看出,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外生性导致的少数民族地区村民政治参与度不高是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将少数民族习惯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纳入村民自治体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度,从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

  • 标签: 少数民族习惯法 乡村政治 政治文明 村民自治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刑事和解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少数民族纠纷处置领域习惯的思想基础与刑事和解制度的契合,引入纠纷处置领域的习惯可以适度扩大少数民族地区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确定和解赔偿的具体标准、明确规定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制裁措施等。

  • 标签: 刑事和解制度 少数民族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 和解协议 法律依据
  • 简介:引用法律法规条款要规范笔者由于职业的原因,看到不少公安文书在引用法律法规条款时不够规范。特别对项与款的概念模糊不清,特列举范文,指出不妥之处,供大家学习参考。范文一: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全文中有《条例》4处,没有《条...

  • 标签: 法规条款 责任认定书 《条例》 道路交通事故 数字顺序 重新认定
  • 简介:法规化建设事关公安工作根本,涉及公安工作全局,既是当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需要持续推进的长期任务。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执法规化建设,思想认识应进一步深化,执法理念应进一步端正,工作责任应进一步落实;要大力提升执法执勤主体素质,健全完善执法制度,强势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优化执法管理;要抓点带面全面推进,全警参与齐抓共管,问题引领强化督查,法制统筹加强指导。

  • 标签: 执法规范化 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