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介绍《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下文称为《WTO协定》)是当今国际法的重要基石之一,但生效十余年后仍缺乏一套系统理论来回答此问题——"条约何以成为条约"。

  • 标签: 正义形态 义务法 权利法 特别法
  • 简介:侦查认识原理既包括侦查认识活动最基本的客观规律,也包括根据最基本的规律而制定的侦查认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研究侦查认识原理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而这一主题在中外侦查学著作中都只简单地提到,而尚未进行充分地挖掘。探索侦查认识原理应当从侦查认识的基本假设入手,根据侦查认识活动的本质提出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继而根据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设立评价侦查认识结果的标准,最后根据三大原理和标准设计克服侦查认识错误的对策。

  • 标签: 侦查 认识原理 标准 对策
  • 简介:加工作为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原始取得方式,其法律理念历经变迁.只要使原物的经济价值增加就可以认定为是加工行为,而不必拘泥于新物的范畴,这符合现代加工的法律理念.加工物所有权的确定应依材料价值与加工增值的对比为依据.对加工人取得加工物的所有权,不应附加以主观要件,对恶意加工,可通过加工之债权方面的效果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 标签: 添附 加工 经济价值
  • 简介:法律解释是对法律文本意思的理解和说明,其概念主要涉及法律解释的场合、法律解释的主体、法律解释的对象、法律解释的目标和目的、法律解释的理论模式等五个方面。法律解释的基本问题是在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中,如何妥善处理法律的确定性和妥当性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法治视野中的规则制约与人的自由裁量的关系问题。法律解释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解释原理、法律解释技术和法律解释体制三方面。法律的解释问题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概念法学的衰微和近现代法治观念的转型和发展。

  • 标签: 概念法学 法律文本 法治 规则 自由裁量
  • 简介:义务犯是一种有别于支配犯的独立正犯形态。义务犯之义务是一种专属于义务主体的积极义务,该义务未必是来自于刑法之外的先刑法义务。一方面,义务犯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一是能够克服传统理论对身份犯处理的误区,并赋予身份性构成要件以特殊的地位;二是弥补传统支配犯理论在处理不作为犯上的不足,并为解决不作为犯中的理论难题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义务犯走向过度保护法益的消极面,也要对义务犯的适用空间进行合理限缩。

  • 标签: 义务犯 积极义务 正犯
  • 简介:循证警务是循证理念与警务活动相结合的产物,要求警务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都要以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为基础。循证警务能够提升警务政策制定的科学}生、密切警学联系、完善警务活动的公众参与机制,对我国的警务实践有启示作用。

  • 标签: 循证 |
  • 简介:<正>循证矫正是发达国家最新流行并经实证认为有效的囚犯矫正模式。其基本寓意在于,通过证据的矫正措施(循证矫正),有效减少囚犯重新违法犯罪的概率。一般认为,该模式兴起的时间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功应用该模式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在美国,循证矫正被认为是替代新惩罚主义模式的新一代矫正模式,该模式形成的理论标志是马里兰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预防犯罪:哪些管用、哪些不管用,哪些有希望?》。近年来,循证矫正已开始在中国"着陆"。以域外理论为参考坐标,以国内矫正实践、理论创新为干系的试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推动循证矫正这一已在发

  • 标签: 矫正模式 监狱学 预防犯罪 中国话语 参考坐标 教育矫治
  • 简介:在自由意志的前提假定之下,意志形成的过程具有非法则性,以条件公式判定心理因果关系面临失灵的困境,因为在条件公式所设定的“假定”情境下,无法确定一个人会作出何种内心决定.可见,以必然性或概率性法则说明意志形成过程都存在违反自由意志假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构建不同于合法则条件说的、非法则性的心理因果关系归责模型.行动理由说认为,心理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当关注的是真实的意志形成过程,只要信息的提供构成了作出行动决定的理由,即可肯定因果关系,至于行为人是否还出于其他的动机作出决定,不会影响因果关系的判定.

  • 标签: 心理因果关系 自由意志 非法则性 行动理由
  • 简介:当前的中国监狱押犯构成复杂,传统的管理教育方法、排斥说教式的价值观传递,使在押罪犯非常抵触,因此传统的矫正模式亟待创新。"循证矫正"观念的出现,引发了一大批中国监狱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本文从概念辨析、核心理念、实施步骤,对循证矫正进行分析、评价,并探讨它的历史定位、未来走向以及对中国监狱罪犯矫正可能存在的一些启示。

  • 标签: 监狱工作者 罪犯矫正 中国 循证 教育方法 在押罪犯
  • 简介:不从原理、方法上对法律修改做出分析,难以对修法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价值评价是法律修改的起点与基础,是修法原理与方法的关键内容:一方面,现有法律规范是否应当修改,需要通过评价而获知;另一方面,做出何种类型(方式)的修改,也源于价值评价。法律规范是体现和依据价值关系的语句,制定法的形成、修改离不开立法者(修法者)对价值关系的评价。通过修法者对现有法律规范的价值关系的评价,可以相应地得出不同的修法结论,从而选择恰当的修改类型(方式)。

  • 标签: 修法原理与方法 价值关系 价值评价 修法类型
  • 简介:药师和药学服务独立性的增加是医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作为风险社会不确定状态的体现,这一环节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并非个体和短期行为所能达到,而需要包括政府监管在内的系统化应对。药师与药学服务的独立性及其对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必须在立法上尽快确立和体现。应科学合理地划定执业药师主体及行为的合法边界,并综合考虑个案意义上的用药安全和群体意义上用药监测与临床药学发展的需要,以及药师能力发展状况、其对诊疗过程而言的程序性意义和动态结合的特征。对于互联网面向公众销售处方药和药店开展慢性病管理业务等新议题,应力求对可能预见的风险予以控制,其中包括从禁止性规则的视角进行考量,最终起到法律规范应有的行为导向作用。

  • 标签: 药学服务 风险控制 药师 药店 处方权
  • 简介:宪法上的军事权规范既是军事法治的基石,也是宪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层次反映出宪法价值、军事规律二者的结合。军事权的研究价值取决于军事暴力与意志、主权之间的特别关联,宪法上的军事权具有判定政治存在、维护立宪价值两方面要素。从军事功能、法律关系出发,可以将相关规范归入武力启动权、最高统帅权、军队指挥命令权、国防建设权四个范畴。通过比较分析,宪法对不同职权的规范内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制度层面,这可以归纳为议会中心主义、文官治军和过程性控制三项原则。结合宪法原理,可以挖掘其背后的主权构造、理性预设和价值来源等。

  • 标签: 军事权 暴力 立宪价值 宪法规范 军事规律 文官治军
  • 简介:“形成抚养关系”是婚姻家庭法律中常见的用语,但在理解和执行上却千姿百态。将非血亲关系间的扶养关系重构为实际父母子女关系、亚父母子女关系、有扶助事实三个层次并分别规定程度不同的权利义务,是重组家庭法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 标签: 形成抚养关系 重组家庭法律 有扶助事实
  • 简介:<正>目次一、概说(一)预算之意义及功能(二)预算之法律性质二、预算法之基本原理(一)概说(二)预算民主主义与责任政治原理(三)遵守整体经济均衡之原则(四)健全财政主义——收支均衡原则(五)财政适正管理营运主义(六)年度预算原则与事前原则三、财政政策方向与新预算管制模式(一)德国当前财政政策方向(二)德国近年来预算管理方向:预算执行弹性化原则与落实健全财政主义

  • 标签: 预算民主主义 整体经济均衡 财政政策
  • 简介:刑事证明标准在理论界存在争议,很多诉讼法学者希望找到可操作的、有如标尺一般精确的"标准"。从人类语言表述的特点和刑事案件本身形态的多样性来看,这种刑事证明标准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证明标准却是以另一种形态出现的,体现为主观把握的、具有一定程度的量的变动进程的且有必要加以规定的。而这种主观把握,则通过规制裁判者内心来达成内心确信,形成一种新的标准机制。可以说,刑事证明标准最终的解决道路在于授予权力、分享权力和监督权力的统一,即既在一个独立的审判程序之内授予心证者独立而自由的心证权力,当然,这个独立而自由的心证权力由多个的相互独立的裁判者个人分享;又通过另一个独立的诉讼程序以及社会舆论来监督心证者的裁判,同时,对有过错的心证裁判予以依法惩处。

  • 标签: 刑事证明标准 作用原理 规制 机制
  • 简介:一、行文前的简要交代武汉教授在其专著《刑事侦察原理》一书中,在国内开创性地运用自然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方法论,来剖析刑事犯罪行为和刑事侦查活动的实践;提出犯罪的“形态论”、“痕迹论”、“结构论”和“关联论”,并以“信息论”为主线,探究刑事侦查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 标签: 刑事侦查 原理 教授 武汉 价值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