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SIFIs倒闭产生巨大负外部,使得各国在危机处置中更倾向于救助而非任其倒闭,但“太大而不能倒”又会引发道德风险、扭曲公平竞争.自救计划产生就是为了增强SIFIs内部损失吸收能力、强化市场约束力量以及减少公共资金损耗,为“太大而不能倒”寻求一种更行之有效解决方案.自救计划以债权人利益让渡为核心,当触发事件发生时将债权转为股权或直接核销,其实质就是建立SIFIs损失分担机制,在股东、管理层、债权人以及纳税人之间合理分配损失,同时确保SIFIs危机处置程序高效且低成本实施.但自救计划在我国适用还存在一些现实及法律障碍,需进一步关注并研讨其中可能产生问题并寻求相应解决方案.

  • 标签: SIFIs 自救计划 债权人利益让渡
  • 简介: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现代化异化劳动导致人感觉单一化,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人将是美的实现者;尼采对西方启蒙运动高举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都进行了强烈批判,认为现代文化是对人性腐蚀和毒化,导致了生命病态,美和艺术对尼采具有极重要意义。可以说,马克思和尼采都从美学视角深入现代根本问题,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做出预见和反思。

  • 标签: 马克思 尼采 美学 现代性
  • 简介: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今湖北省枣阳市)人,西汉高祖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共33年),谥号光武(谥法日:能续前业日光,克定祸乱日武),史称汉光武帝。刘秀自幼丧父,依叔叔刘良种田为生,直到28岁。王莽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刘秀兄弟聚集亲友故旧和乡亲起兵造反,后建立统一东汉王朝,

  • 标签: 东汉王朝 刘秀 治安 西汉末年 天灾人祸 公元前
  • 简介:法家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现代法治思想一般理论和原则有许多相通地方。对法家法治思想中法、术、势思想进行剖析,解读古代法治思想优劣,寻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古代法家思想承袭和创新意义,以更好地践行当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

  • 标签: 法家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承袭性
  • 简介:我们对许许多多世事常常是"熟视无睹",数学与法律关系就是其中之一。[1]多年前与柏生君共赴一会,在乘车外出时比邻而坐,问起他在研究些什么,他即娓娓道来。原来他正在研究数学与法律关系,当时顿觉耳目一新,事后也便渐渐淡忘,谁知今天竟获赠厚厚一书——《法律文化数学解释》。[2]细想想,数学与法律关系随处可见,甚至可以说,法律天天在与数学打交道。刑

  • 标签: 选举人 西方法律 形式合理性 汉谟拉比法典 契约观念 选举制度
  • 简介:8月17日,审计署发布了“2014年城镇保障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182个项目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和住建、财政等部门违规使用安居工程专项资金93.83亿元,其中财政资金32.75亿元,社会融资61.08亿元.资金用于出借、还贷、投资理财、财政周转等92.48亿元.(8月18日《京华时报》)

  • 标签: 审计结果 整改 司法 财政资金 《京华时报》 安居工程
  • 简介:吴经熊毕业于东吴大学法科,系法科改制后首任东吴法学院院长.他法学根底深厚,学贯中西,融合儒、道、禅哲学,以中华文化玄妙精髓参悟唐诗意境,并进而体会法律艺术有其动人因素及美感经验,坚信均衡利益之冲突有赖法律人智思心觉和直觉与耐心.他认为法之本质需通观整体,概观与个观兼备,法学研究应融贯理性与经验,实践可印证学理.浪漫因素是不断突破与创新动力,从浪漫主义注重人生命力与感受力,以及自由与丰富生活,获得方法论研究态度之启发.终其一生,吴经熊法律思想几经转折,最后依归宗教,其动因与过程,浪漫因素有以致之.视吴氏为浪漫的人本法学家,不亦可乎!

  • 标签: 吴经熊 浪漫因素 理性 经验 法律的艺术 智思心觉
  • 简介:吴起学于儒门,深通兵法,又为战国法家之先驱,其思想具有兼融儒法诸家特点。一方面,吴起秉持儒家德治理念,向魏武侯阐述了治国“在德不在险”理念。另一方面,吴起变法“一楚国之俗”,展露出明法审令、信赏必罚、持势任术、立公弃私法家思想。同时,作为《左传》撰定者,吴起史家特质显现出思想话语多样,其发微春秋“元年”大义,向君王陈述治国之本,正折射出儒法两家思想在维系君权秩序价值方面所由通。这种“宗儒任法”思想形态,在战国由儒入法思想史历程中具有转捩意义。

  • 标签: 吴起 德治 法治 楚国 左传
  • 简介:穆勒是19世纪最有使命感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而奋斗实践家。穆勒关于自由权利论述、最大多数幸福功利主义定义、政府治理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思想与当下法治中国建设有很多契合之处。伟大思想指导伟大实践,法治中国建设方兴未艾,既需要法治实践创新。也需要法治思想传承。尝试从穆勒代表作中探求其法治思想脉络并寻求对法治中国建设启示。

  • 标签: 法治中国 穆勒 法哲学 功利
  • 简介:2015年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规定》(法释[2015]10号,下称《异议复议规定》)公布并正式生效,在全文5500多字、共32条规定中,第10条和第22条是有关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规定。对于公证行业来说,这连同标点符号仅仅308字两条规定,却不啻于久旱甘霖,字字玑珠。公证行业振奋情绪,映射出《异议复议规定》对债权文书公证业务发展重要。而从更高视角审视最高审判机关这两条规定,意义其实更为宏阔深远,影

  • 标签: 债权文书 公证走向 强制执行公证
  • 简介:孙晓楼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位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他在《法律教育》一书中提供有关法学和法律教育素材和思想成果,不仅为我们认识20世纪30年代我国法学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对今天法律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具有某种启发和借鉴意义,特别是法学教授兼职过多、为了经济利益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对学生提供法律道德训练不足问题等.他关于法律基础科目、法律课程编制原则、法律学校必备设施、法学教授任职条件等问题分析与思考,至今仍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 标签: 东吴法学院 法律学术 法律教育 民国时期 孙晓楼
  • 简介:在德国刑法教义学中,人们习惯于将犯罪说成是符合构成要件、违法和有责行为。不过,我们仅凭这些定语还无法从内容上确定,犯罪行为究竟指的是什么。实际上,构成要件符合、违法和有责所充当是某种检验程序角色,借助这一检验程序,能够回答,某人是否实施了可罚行为。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德国 犯罪行为 构成要件 检验程序 教义学
  • 简介:梳理宪法委员会判例,可以从法律形式上揭示法国式单一制变迁。法国现行1958年宪法在制定时遵循了大革命以来传统,强调共和国单一。单一制既是主权之不可分割必然结果,也是人民之单一制度形态,据此,国家是唯一立法者,公民以可互换身份平等适用同样法律。经过55年演变,法国式单一制逐渐承认了地方多样。在地方组织日益多样化同时,法律也日益地方化。地方多样承认使单一原则焕然一新,它也反过来对单一制国家永久构成一种保障。法国已经在单一制与地方自治之间找到了一种宪法平衡。

  • 标签: 合宪性审查 单一制 地方组织的多样性 法律的地方化 地方自治
  • 简介:通过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垄断了指导案例发布权,将选择、确定和公布“应当参照”指导案例权力由自己掌握,从而为自身增设了巨大权力。然而,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发布权却面临着形式合法与实质合法双重困境。如何走出困境,考虑到案例指导制度与法院体系及审级制度关系密切,其完善也必须与司法改革齐头并进,因而一个可能出路是改革现有的“四级两审终审制”,改为“四级三审终审制”。这样,只有通过具有终审权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亲自审判案件而产生指导案例才具有事实上拘束力,也才能实实在在地对下级人民法院产生约束力。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发布权 合法性 审级制度
  • 简介:专断医疗侵犯了病人自主权,所以,基本上不受容许。依据医疗伦理原则,医师实施侵入医疗行为前,应尊重病人自主意思,必须以病人同意为前提。但是,某些例外情况,如病人昏迷而不能自主决定或病人所作决定不合常情而可能危及生命时,医师也许要采取专断医疗。这种情况下专断医疗,在刑法上是否要加以责难,有讨论必要。以耶和华见证人拒绝输血为例,医师在医疗过程中,如果为了挽救病人生命,违反其意思而输血,刑法上不能评价为违法。因为,在“防御医疗”当道情况下,懂得自保医师只要迎合病人决定,既可以快速了结医疗案件,又可以免除法律争端,何乐而不为?唯念念不忘救人善良医师,才可能作出违反病人意思医疗决定,刑法不应苛责此类医师。

  • 标签: 专断医疗 告知同意 业务正当行为 紧急避难 推测承诺
  • 简介:一、问题提出所谓使用盗窃,是指行为人基于返还意思,未经允许而私自暂时性地使用他人财物行为,属于民法理论所说无权使用(furtumusus)表现类型之一,与之相似的还有使用侵占行为。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使用盗窃并不具有盗窃罪刑事可罚,因为行为人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缺乏成立盗窃罪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否定说)。[1]但近来有少数学者认为,使用盗窃并非一概不具有刑事可罚,当造成了相当利用可能妨害[2]或者导致他人财物遭受较大折损消耗[3]时,同样应作为

  • 标签: 可罚性 法益 财产性利益 民法理论 价值要素 财产犯罪
  • 简介:司法鉴定工作中,外伤延迟脾破裂法医学鉴定极为常见。由于脾破裂不出现于受伤当时,一般2周内才发生延迟脾破裂现象,因此必须重视鉴定过程,做好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案件办理过程中技术证据有效,才能确保办案效率。为此本文通过详细案件分析,对外伤延迟脾破裂法医临床鉴定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 标签: 关键词:外伤性延迟脾破裂 法医临床鉴定 案例分析 腹部脏器 B超 破裂时间
  • 简介:一、引言我于1985年在日本刑法学大会共同研讨中做了关于兴奋剂案件和故意论关系报告〔1〕,此后1991年和1992年,我又组织了两次相同主题专题讨论会。〔2〕我想在之前这些研究基础上,就近来关于故意论学说〔3〕,从成立故意所必要实质内容(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区别)角度出发进行一些整理。至今为止专题讨论会中,在研究了故意实质化倾向存在以及其具体内容同时,可以说

  • 标签: 对象违法性 故意认识 认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