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9月8日,娄某将其所有的价值6万余元的牡丹牌中巴车向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某支公司(下称保险公司)办理了机动车辆保险手续,保险期限从1997年10月10日起至1998年10月9日止,保险金额总计16万元,其中车辆损失险6万元,同时约定了“不计免赔款特约保险”条款,娄某交纳保险费后,保险公司向娄共签发了保险单。1998年2月2日,娄某投保的中巴车突然起火,驾驶员立即报警,并向保险公司报案,消防队员及时将火扑灭,保险公司亦派员对火灾现场进行了勘查,并通知驾驶员将车拖至保险公司大修厂。之后,消防大队作出了“火灾原因不明”的结论,娄某向保险公司提供了保险单、事故报告、事故证明、损失清单,并提出

  • 标签: 财产保险 机动车辆 火灾原因不明 保险责任 案例
  • 简介:大火突起,浓烟滚滚。低楼层的众人四散逃命,顶层歌舞厅里的人们仍在狂欢,直到浓烟窜入歌舞厅,方才惊慌乱跑。此时,电断了……丈夫向家中的妻子打电话求救;小伙子一连向女友发出无数次传呼;5名青年男女手拉手欲冲出火海;妻子被丈夫舍身推出窗外;母亲护着儿子逃生……

  • 标签: 歌舞厅 突起 丈夫 青年 母亲 妻子
  • 简介:目的介绍了鉴定车辆火灾起火原因的三种分析方法,给车辆火灾的鉴定人员和勘查人员在查找车辆火灾起火原因时能够有一种恰当的思路,以便及时、准确地查找到车辆火灾的真正原因。方法运用排除法、类比法、朔源法三种方法对车辆火灾事故原因进行勘查。结果通过实践案例,运用三种分析方法,作出了正确的鉴定意见。结论掌握恰当的分析方法,对从事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人员和车辆事故现场查勘人员认定火灾起火原因,明确责任有所启迪和帮助,起火原因的确定对保险赔偿解决矛盾和纠纷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车辆 起火原因 调查勘查 分析方法
  • 简介:中国轻工进出口总公司和其保险人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于1987年9月22日就与“达姆达”轮船东、期租人、次租船人、订舱租船人、卖方间的货损索赔争议向美国夏威夷州法院提起诉讼,经一审法院审理后判决该轮船东对因火灾造成的三舱货损1668795.37美元及利息损失免责,仅负责支付货方其它舱部分

  • 标签: 租船人 一审法院 提起诉讼 期租 进出口总公司 承运人责任
  • 简介:1现场概况现场位于洛阳市中州东路339号某商厦内,该商厦共有六层,地下两层,地上四层(地下二层为家具城,地下一层及地上一层为某量贩,二、三层为该商厦营业厅,四层为东都歌舞厅)经勘查现场后认定:起火原因是商厦电焊工王某等人在焊接地下一层与地下二层之间的隔板时违章操作使电焊渣落到地下二层的家具上引起的;起火点在地下二层的家具城,其中的家具大部分被烧毁;因地下一层至大厦三层均装有防火门,其中的物品基本完好,四层的歌舞厅为铁栅栏门,家具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及浓烟顺楼梯向上涌人歌舞厅内,致使四楼歌舞厅内大量人员窒息死亡.经灭火、抢救后清点,共有309人死亡,其中男性135人,女性174人,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14岁,死者集中在四楼的楼梯出口处.

  • 标签: 火灾事故 个人识别 法医学检验 尸检 洛阳 "12.25"事故
  • 简介:对于因饮酒或者吸毒而使自己陷入心神丧失或者心神耗弱状态者,“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是用以追究其完全刑事责任的法理。如何符合“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是其最大难点。对此,存在三种思路:一是以原因行为作为实行行为的“构成要件模式”;二是以结果行为作为实行行为的“责任模式”;三是将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概括地作为“一系列的行为”而整体认定为实行行为的模式。其中,“构成要件模式”是以责任能力没有问题的原因行为作为处罚对象行为,但同时要求,必须是以结果行为为介,作为结果之引起,原因行为的危险被现实化。

  • 标签: 原因自由行为 心神丧失状态 心神耗弱状态 构成要件模式 责任模式
  • 简介:在国际海上运输途中货物发生火灾,造成船舶与货物的损失,除非能证明承运人本人有过失,否则承运人对火灾所致的货物单独海损免除责任,因火灾所致的共同海损由各受益人分摊,但承运人能否就火灾给船舶造成的损失向收货人索赔或者主张货物的留置权要根据货方有无责任而定,行使货物留置权需要严格符合法定条件。当海上运输货物发生火灾危及船货安全时,船方应及时宣布共同海损,同时船货双方应本着合作态度尽快明确火灾原因以分清责任,承运人宜接受担保,应避免行使货物留置权。

  • 标签: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 火灾 货物留置权 适用法律
  • 简介:<正>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因为它的发生率高,影响面广.探讨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可为寻求有效对策,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十九世界中叶国外开始了这方面研究。我国对这一课题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业已在国内引起了各界的广泛重视。由于少年犯罪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行为,其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各国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犯罪原因进行了探讨,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是有借鉴意义的。国外有关文献涉及面很广,现仅就一些有影响的、主要的研究成果予以介绍。

  • 标签: 犯罪原因 少年犯罪 形成原因 干预措施 科学依据 借鉴意义
  • 简介:盗窃犯罪,在我国长期以来是一种主要的、多发性犯罪,在刑事案件中占的比例最大,一段时期其比例达到了刑事案件总数的50%以上。正是因为盗窃案件的数量多,人民法院受理的二审案件也以盗窃案件为主。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立法的不断完善,司法理念的转变,盗窃上诉案件呈不断下降趋势。以遂宁市为例,1996年市中级法院受理二审盗窃案件20件。而1999年至2001年三年受理的二审盗窃案件为21件,年均仅为7件。盗窃上诉案件大幅度减少,笔者通过座谈、调查和分析,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 标签: 上诉案件 盗窃罪 司法理念 原因分析 执法观念 司法人员
  • 简介: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重大的社会问题,尽管各国都在积极的进行禁毒工作,但毒品问题依旧严重,甚至呈现出不断发展、恶化的趋势。中国作为受毒品毒害最深的国家之一,从古到今,可以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禁毒历程,但是,仍然没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禁毒道路,其中原因不是没有很好的进行禁毒活动,而是对中国毒品犯罪的原因认识不够。

  • 标签: 毒品犯罪 禁毒工作 毒品问题 国家 中国国情 社会问题
  • 简介:在电影《秋菊打官司》的整个影片中,秋菊的那句“俺就想讨个说法”的口头禅,虽然土得掉渣儿,但却很快风靡全国。一时间,“讨说法”就成了人们追求正义的时代潜台词,和对法律精神信仰的一种性格符号。

  • 标签: 原因分析 《秋菊打官司》 追求正义 精神信仰 口头禅 潜台词
  • 简介:毒品犯罪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毒品犯罪的形式越来越趋组织化。分析毒品犯罪组织形成的原因。总结为社会文化的趋同性是毒品组织共同的行为纽带,追求最大利润是毒品犯罪组织合作的根本,毒品犯罪的合法化是毒品犯罪组织的社会心理冲突。

  • 标签: 毒品犯罪 组织形成 合法化 根本 冲突 全球化
  • 简介:中国传统契约中的原因条款,不仅是一种事实,还具有重要的法律意涵,它既是直接引致订立契约的原因,同时也作为一方当事人订约的动机,体现对社会经济需求的某种满足。确定产权合法有效转移的契约本身又作为"产权"转移的重要原因,产权的有效移转和契约的有效成立在传统契约实践中是紧密联系的。明确契约之债的"原因",本身有助于更准确地对契约"定性",也能更方便地确定契约是否合法、有效。从交易安全与契约定性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契约中的原因条款亦具有现代价值。

  • 标签: 原因理论 原因条款 卖契 中国法律文化
  • 简介:本文基于一起真实的火灾案例.结合对中国海商法和海牙规则、海牙-维斯比规则以及漠堡规则的相关规定的比较分析,探讨承运人受雇人主张火灾免责抗辫的权利和条件以及相应的举证责任。

  • 标签: 火灾 免责 举证责任
  • 简介:网上交易犯罪是一种经济利益驱动型犯罪,其犯罪成因可通过经济犯罪基本模型进行研究。作为常见的经济犯罪成因分析模型,犯罪成本收益理论认为:网上交易犯罪与犯罪预期收益有关,犯罪预期收益越大,犯罪越可能发生;与直接成本、心理成本、道德成本、竞争成本等间接成本有关,成本越小,犯罪越可能发生:与犯罪被惩罚的概率有关,概率越小,犯罪越可能发生;与被发现犯罪被惩治因数有关,已发现犯罪受到惩罚的概率小,其犯罪可能性也越大;还与个人心理恐惧常数有关,心理恐惧常数越小的个人,其犯罪概率越大。所以,可通过犯罪收益、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侦查措施、个体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犯罪。

  • 标签: 网上交易 犯罪原因 犯罪成本
  • 简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民工犯罪问题成为困扰社会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占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民工犯罪的特点并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直接诱发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民工犯罪的原因.

  • 标签: 民工犯罪 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 直接诱发因素 犯罪原因
  • 简介:一、腐败的概念腐败,就词义讲是指臭败、腐滥,《辞源》解释为溃滥发臭,陈旧遇陋、腐朽败坏。用于政治生活之中,腐败是指思想上,行为上的堕落、组织机构、措施等等方面的黑暗和混乱。这里专指共产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运用公共权力谋求私人利益的过

  • 标签: 滋生原因 腐败现象 国家公职人员 反腐败斗争 腐败滋生 公共权力
  • 简介:网络犯罪是典型的计算机犯罪,网络的发展,既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我们应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盲目惊喜于网络给我们社会带来的种种便利,过分夸张网络的无所不能,认为发展了科学技术就能自动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忽视它的不稳定性;也不能对网络全面否定,忽视网络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进而人为地限制网络的正常发展,这样更是得不偿失的.

  • 标签: 计算机 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犯罪原因 网络犯罪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