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循环肿瘤细胞和无细胞核酸的液体活检在从诊断到随访的整个癌症自然过程中的多个时间点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与基于组织的基因组图谱相比,进行循环肿瘤DNA(ctDNA)评估的优势在于检测风险最小,可进行连续检测以监测疾病的复发和对治疗的反应,并在整个过程中降低住院费用。在局限性细胞癌中,ctDNA已显示出作为疾病复发的监测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在症状发作之前及早发现转移可能会改善临床结果。在患有转移性细胞癌(mRCC)患者中,ctDNA更具前景。大多数mRCC患者具有可检测的ctDNA,因此ctDNA可用于选择生物标志物指导的临床患者。研究表明,mRCC中的ctDNA突变情况在治疗后会发生改变。在mRCC中ctDNA还有作为对免疫疗法反应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此外,ctDNA可作为肿瘤突变负荷和对免疫疗法反应的替代生物标志物。随着技术的进步,ctDNA未来有可能影响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肾细胞癌 液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GX-221对膀胱癌的抗肿瘤作用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膀胱癌T24与5637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将T24及5637细胞分为PBS对照组、5和10 μmol/L TGX-221实验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TGX-22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并同时检测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GX-221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验TGX-221干预对膀胱肿瘤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蛋白印迹法探寻干预后膀胱肿瘤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相关通路蛋白变化情况,研究可能的作用机制。两组之间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GX-221处理24 h后,5637、T24细胞株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5、30 μmol/L,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66.81±4.12)%、(83.41±5.06)%比(100.00±5.65)%(5637细胞);(78.71±5.75)%、(89.34±4.75)%比(100.00±4.50)%(T24细胞)],实验组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34.10±3.29)%、(68.74±6.32)%比(100.00±1.52)%(5637细胞);(69.78±6.06)%、(86.03±4.98)%比(100.00±6.55)%(T24细胞)],实验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18.44±5.17)个、(30.89±3.76)个比(51.22±4.84)个(5637细胞);(50.33±6.26)个、(75.72±5.72)个比(101.11±8.91)个(T24细胞)],细胞周期实验表明,实验组细胞周期大量停滞于G0及G1期[(72.40±2.22)%、(60.96±1.95)%比(45.00±3.15)%(5637细胞);(65.88±3.05)%、(53.61±3.17)%比(43.61±1.26)%(T24细胞)],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5.07±1.27)%、(9.93±0.97)%比(5.77±0.61)%(5637细胞);(16.13±0.91)%、(11.06±1.19)%比(7.91±0.65)%(T24细胞)],蛋白印迹实验中,实验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波形蛋白(Viment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N-钙黏蛋白(N-cadherin)等蛋白含量明显下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含明显上调。结论TGX-221可以抑制膀胱癌5637与T24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抑制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其抑制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机制与蛋白激酶B(Ak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膀胱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马蹄合并细胞瘤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8年我院收治7例马蹄合并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就诊年龄1岁至8岁8个月,平均4岁6个月。肿瘤位于左侧4例,右侧2例,峡部1例。主要临床表现:腹痛4例,无症状腹部包块1例,偶然超声检查发现肿物1例,外院手术并放化疗后肿瘤复发1例。4例(其中2例因瘤体破裂,1例因瘤体巨大且合并肺部转移,1例因瘤体巨大)术前化疗后行患侧肾脏切除及峡部肿瘤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2例肿瘤位于肾脏一极行肿瘤剜除术,术后辅以化疗;外院术后及放化疗后肿瘤复发1例于我院行复发肿瘤切除术+盆腔转移灶切除。结果5例获随访(含2例肿瘤剜除术)6个月至11年,平均44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行肿瘤剜除者肾脏功能良好。2例失访,包括外院术后及放化疗后肿瘤复发1例,术前肺转移1例。结论马蹄合并细胞瘤较少见,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如肿瘤位于肾脏一极可行保留肾脏的肿瘤剜除术,术后按病理分型分期辅以化疗和/或放疗。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马蹄肾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癌形态特征的透明细胞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like 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3例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肿块最大径9 cm。镜下观察3例病例均包含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癌样(CCPRCC-like)及透明细胞细胞癌样(CCRCC-like)两种区域,前者在整个瘤体所占比例为20%~90%。CCPRCC-like区域含有囊、乳头、腺管状结构。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核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在CCPRCC-like区域,细胞角蛋白(CK)7表达范围10%~80%,中等及以上强度表达。CD10表达均为100%,主要为顶端胞膜表达。在CCRCC-like区域,1例CK7阴性,其余2例为60%和5%,均呈中等强度表达。CD10表达范围均为100%,有顶端胞膜、核旁高尔基及完整胞膜3种表达方式。碳酸酐酶Ⅸ在两种区域中均为胞膜表达,范围均为100%。所有病例均显示存在染色体3p缺失。结论CCPRCC-like CCRCC在形态上与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癌存在相似性,但存在染色体3p缺失,其本质是透明细胞细胞癌,诊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级别FH缺陷型细胞癌是新近报道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为惰性的一种少见肿瘤,其FH基因状态可为体系或胚体突变,胚系突变与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细胞癌(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HLRCC)综合征相关。我们报道1例54岁男性患者,其左侧为低级别FH缺陷型RCC,右侧为透明细胞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高通量靶向测序结果证实左肿瘤的FH突变类型为体细胞错义突变(c.1256C>T,p.5419L)。我们应当熟悉此形态并及时推荐患者进行遗传咨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纹理分析在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与嗜酸性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中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42例ccRCC与15例RO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分别作为ccRCC组与RO组,患者接受MRI常规扫描与增强扫描后行纹理扫描分析。ccRCC与RO鉴别三维纹理特征选择频率,MRI纹理分析鉴别ccRCC与RO诊断效能,ccRCC与RO患者COM纹理参数比较,COM纹理参数在ccRCC与RO患者鉴别上价值分析。结果ccRCC与RO鉴别所筛选纹理特征多来自共生矩阵(co occurrence matrix,COM),ccRCC与RO鉴别中实质增强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序列筛选出层间纹理特征最多;通过非线性判别分析方法进行MRI纹理分析来鉴别ccRCC与RO,在实质期增强纹理特征诊断效能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2.86%、73.33%以及87.72%;ccRCC组患者T1WI增强COM纹理参数如熵、逆差距以及相关显著低于RO患者(P<0.05),而对比与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应用COM纹理参数熵、逆差距、相关鉴别ccRCC与RO患者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3、0.752、0.806,熵在鉴别ccRCC与RO患者价值最佳,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5%和83.6%。结论MRI纹理分析尤其是COM可以有效鉴别出ccRCC与RO。

  • 标签: 肾脏 肾透明细胞癌 肾嗜酸性细胞腺瘤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肿瘤微环境(TME)关系密切。目前已知多种因素会改变TME影响肿瘤发展,然而TME的改变也离不开肿瘤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调节TME是抗肿瘤治疗的关键,因此了解肿瘤细胞对TME的影响十分重要。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透明细胞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是一种由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转移部位多见于骨、肺等,但转移至鼻腔比较罕见,鼻腔转移者临床症状多为肿瘤压迫症状,如鼻塞、鼻出血、视力受损,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也无特异性,确诊只能依靠病理诊断。该类疾病临床特点不明显,所以临床医师在遇到类似患者时,要警惕该类疾病,最好取活检做病理诊断,尽可能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FP)对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和视网膜母细胞细胞系(ACHN、UOK146、786-0和GRC-1)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应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520a-3p与EGFR的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相互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R-520a-3p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FP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CHN细胞增殖(均P<0.05),SFP处理细胞36 h后,SFP组细胞凋亡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SFP组的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增高,而Pro-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则降低(P<0.05)。20、40、80 μg/mL SFP处理ACHN细胞36 h后,miR-520a-3p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转染WT-EGFR质粒组中miR-520a-3p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MUT-EGFR质粒组中miR-520a-3p荧光素酶活性无变化(P>0.05)。转染miR-520a-3p mimics质粒能明显诱导miR-520a-3p基因表达(P<0.05),而抑制EGFR mRNA和蛋白表达(P<0.05)。80 μg/mL SFP处理ACHN细胞36 h后,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与SFP组比较,SFP+miR-520a-3p inhibitor组的miR-520a-3p表达、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而EGFR表达、细胞活力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FP通过上调miR-520a-3p水平降低EGFR表达,进而抑制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miR-520a-3p/EGFR信号通路可能是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肾肿瘤 萝卜硫素 miR-520a-3p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浸润在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也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最多的免疫细胞。免疫微环境是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共存的内外环境。有大量实验证明TAM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了促肿瘤增殖,并通过分泌金属蛋白酶促进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等作用。文章主要就TAMs极化以及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 标签: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肿瘤转移 免疫逃逸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肿瘤性骨软化症(TIO)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由于肿瘤分泌调磷因子增多,引起肾脏排磷增加,造成的获得性代谢性骨病。TIO的肿瘤大多数为间叶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通常位于四肢或颅面区域。现收集1例由罕见的嗜酸性实性和囊性细胞癌(eosinophilic solid and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ESC-RCC)导致的肿瘤性骨软化症的会诊病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两种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认识,并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婴儿骨化性肿瘤是一种较罕见的儿童肾脏实体性肿瘤,多数病例发生在1岁以内,主要发生于肾盂、盏,多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首发临床表现;婴儿骨化性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9个月男性患儿,描述其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M0型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例或正常皮肤组织3例石蜡标本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与佛波酯诱导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后形成的M0细胞共培养,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外源性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表达情况。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存在以CD163+(M2)为主的巨噬细胞聚集,相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M0细胞表达更多TNF-α;流式细胞内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9.32%和29.52%。外源性TNF-α刺激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胞外基质(Ⅲ型胶原α3,COL3A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1,FN1),波形蛋白表达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表面标志CD86和CD163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促进巨噬细胞TNF-α表达,反过来促进自身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分泌。

  • 标签: 瘢痕疙瘩 共培养 原代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40层细胞工厂(40-layer cell factory, CF40)工艺培养原代地鼠(primary hamster kidney, PHK)细胞,优化乙脑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方法用不同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不同接种密度PHK细胞,比较各组PHK细胞数量,确定CF40工艺的PHK细胞接种密度和新生牛血清浓度。通过对比CF40和15 L转瓶采用不同新生牛血清的PHK细胞培养情况,比较两种工艺对新生牛血清的选择性。对4个厂家CF40培养的PHK细胞数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定对CF40的选择性。结果CF40工艺的最优条件为PHK细胞接种密度6.1×105 ml-1、新生牛血清浓度6%。CF40工艺对新生牛血清的选择性较低,能比转瓶工艺更稳定地培养更多的PHK细胞。4个厂家CF40培养的PHK细胞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05),对CF40选择性低。结论采用CF40可以制备出满足乙脑减毒活疫苗生产要求的PHK细胞

  • 标签: 细胞工厂 原代地鼠肾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肉瘤样细胞癌是一种伴有肉瘤样去分化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研究结果表明,晚期肉瘤样细胞癌患者行减瘤手术、单药化疗或靶向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对肉瘤样细胞癌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深入,发现其PD-1和PD-L1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病理亚型,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合疗法和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其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晚期肉瘤样细胞癌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最新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癌,肾细胞 肉瘤样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转移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成人外肾母细胞瘤(extrarenal Wilms′ tumor)很少见。发生在纵隔的细胞瘤更加罕见。患者男,27岁,体检发现前上纵隔占位,肿瘤大小约14 cm×11 cm×5 cm,切面灰白、质软、分叶状,可见直径6 cm的坏死区域。镜下肿瘤由未分化的胚芽组织、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构成,可见胚胎性肾小管及肾小球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胚芽细胞弥漫强表达WT-1、CD56、PAX8;上皮成分表达WT-1、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D56、PAX8,间质成分表达波形蛋白;均不表达胎盘碱性磷酸酶、CD30、甲胎蛋白、S-100蛋白、嗜铬粒素A、突触素、甲状腺转录因子1、OCT3/4、结蛋白,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基因未发生断裂。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瘤是儿童中最为常见的肿瘤,也是儿童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在国际学者多年的努力下,患儿总体生存率大大提高,但仍有部分患儿术后发生了复发。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对于复发性细胞瘤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随访要点、复发后再治疗及复发后的预后不良因素,对细胞瘤复发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Wilms瘤 复发 生存率
  • 简介:摘要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独特功能,在稳态条件下参与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DC表型和功能的异质性表明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根据微环境变化调控获得性免疫应答。文章介绍了DC的基本生理功能和分类及其在肿瘤中作为治疗及监测工具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树突细胞 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肿瘤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肿瘤转移的"种子",在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免疫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对CTC了解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研究已经从细胞数量走向了分子分型和细胞测序时代。然而CTC检测的标准化尚处于初步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就CTC检测的现状及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作一论述,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遗传异质性 参考标准 生物标记,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