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享肝移植术后新发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体会。方法介绍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原位肝移植术后4例出现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的腹腔镜下行根治术的治疗情况。结果4例患者(结肠癌3例、直肠癌1例)根据病情及主观意愿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2例患者死亡,另2例患者术后存活>10个月。结论腹腔镜术式可有效减少对手术创伤,减少出血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手术操作应严格规范无瘤操作的规程,避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或不良反应的风险。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移植 新发肿瘤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发现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1—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新发现的95例麻风病患者,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麻风病2级畸残的影响因素。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纳入的变量有2条以上神经损害(OR=9.58,95%CI: 1.89~48.43)、来源于二类地区(OR=5.04,95%CI: 1.36~18.62)和家内接触史(OR=8.89,95%CI: 2.01~39.39)是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模型为(X5为神经损害,X6为来源地区,X7为接触史),经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较好,总的预测准确率为85.9%。结论多神经损害、来自二类地区和有家内接触史是麻风病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宣教有助于预防麻风2级畸残的发生。

  • 标签: 麻风病 畸残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风险模型
  • 简介:摘要2020年是中华新生儿科杂志创刊35周年。回顾、总结2019年中华新生儿科杂志期刊工作、学术会议及各类活动。质量改进与提高是新生儿医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华新生儿科杂志发展的目标。

  • 标签: 新生儿学 期刊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转移速度(BMV)对立体定向放疗(SRT)脑转移瘤患者颅内新发转移后生存的影响,筛选适合挽救性SRT患者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间189例首次射波刀治疗后出现颅内新发转移的患者,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估神经性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并使用Gray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颅内转移后生存时间为8个月,影响患者转移后生存的因素包括递归性分区分析、ECOG PS评分与BMV。在低危组(BMV<4),接受挽救性SRT和全脑放疗的患者中位转移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9.5个月和7个月(P=0.020)。低危、中危(BMV4-13)及高危组(BMV>13)患者神经性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6%、15.1%和43.3%(P<0.001)。接受挽救性SRT治疗的患者发生第2次脑转移后,低危(BMV2<4)、中危(BMV2 4~13)及高危组(BMV2>1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5、16.0、3.0个月(P=0.032)。结论对于首次SRT治疗脑转移瘤后出现新发颅内转移的患者,BMV是一个有效的生存预测指标,挽救性SRT为BMV低危组人群优先选择。

  • 标签: 脑转移速度 肿瘤,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在北京市京煤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发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过程。患者为43岁男性,主因“口干、多饮、多尿,发现血糖升高2个月”就诊。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体重指数33.9 kg/m2,糖化血红蛋白12.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均阴性,糖尿病分型诊断为T2DM。入院后予胰岛素泵治疗,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并予二甲双胍0.5 g(3次/d)口服,逐渐减少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维持在7~8 mmol/L。加用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出院,门诊随诊。出院8周患者复查,司美格鲁肽1.0 mg(1次/周),联合二甲双胍0.5 g(3次/d)治疗。糖化血红蛋白7.5%,体重减少6 kg。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作者: 沈剑 王俊倪 谢锡绍 项世龙 张晓辉 陈江华 韩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 浙江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浙江省肾脏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3 (现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浙江省余姚市 31540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 浙江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浙江省肾脏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新进入腹膜透析并规律随访的患者,随访(39.3±28.1)个月,68例腹膜透析患者新发糖尿病,发病率为3.6%,中位发病时间为8.5(2.8,22.0)个月,1年、3年、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是2.0%、3.6%和4.8%。患者生存时间为(81.6±4.4)个月,1年、3年、5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7.1%、92.0%和81.9%。多因素Cox分析提示,腹透液肌酐与血肌酐的比值(D/Pcr)≥0.64(HR=7.774)、腹透液留腹时间短(HR=0.843)是新发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因此,关注基础腹膜转运功能及留腹时间对改善腹膜透析后新发糖尿病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腹膜透析 糖尿病 预后 发病率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胶体金法、痰涂片抗酸染色法以及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C)菌群鉴定等3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评价MPB64免疫胶体金法在疑似新发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经MGIT 960液体分枝杆菌培养仪培养阳性的疑似新发肺结核患者210例,首先进行MPB64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然后将标本转种至固体中性罗氏培养基中,待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中长势良好时,将其送至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进行分枝杆菌菌群鉴定(PNB法、TCH法和28℃培养试验)。最后,比较分析胶体金法与传统的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在检测抗酸杆菌阳性率方面的差异,并比较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菌群鉴定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胶体金法在菌群鉴定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度。结果210例疑似新发患者中,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为48.57%(102/210),MPB64免疫胶体金法阳性率为90.00%(189/210)。经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菌群鉴定,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187例,阳性率为89.05%(187/210),非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3例,占比为10.95%(23/210)。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菌群鉴定结果比较,胶体金法在确诊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中的敏感性为97.86%(183/187),特异性为73.91%(17/23),准确度为95.24%(200/210)。结论MPB64免疫胶体金法作为一种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均较高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于各基层试验应用于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 标签: MPB64 胶体金法 MGIT 960 结核分枝杆菌 快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 00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新发心脏不良事件分为心脏不良事件组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是否延期手术、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资料,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30 d内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6个月及整体的病死率。结果共45例(4.5%)患者术后30 d新发心脏不良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85,95%CI:1.033~1.139)、肾功能不全(OR=5.296,95%CI:2.172~12.910)、心功能不全(OR=2.938,95%CI:1.283~6.729)、延期手术(OR=3.682,95%CI:1.110~12.220)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不良事件组患者术后30 d、6个月、总体病死率分别为17.8%(8/45)、26.7%(12/45)、46.7%(21/45),显著高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患者[3.6%(35/959)、9.1%(87/959)、28.5%(273/9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延期手术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病死率远远高于无心脏不良事件患者

  • 标签: 髋骨折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新发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22例。排除失访、死亡病例,最终入组患者104例,随访期间根据患者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新发骨折组41例,未发骨折63例为对照组。收集纳入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等一般资料,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T值,检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HOMA-IR≥1.73定义为IR,IR患者又可分为低IR组(<2)、中IR组(2~6)和高IR组(>6)。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术前VAS评分、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骨折组骨密度T值低于对照组,IR发病率和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HOMA-IR预测术后新发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以>1.91的标准预测约登指数最高为0.688,灵敏度为87.80%,特异度为80.95%;各亚组骨密度T值比较:低IR组>中IR组>高IR组(P<0.05),新发骨折发生率、HOMA-IR比较:低IR组<中IR组<高IR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骨密度T值呈明显负相关(r=-0.516,P=0.000),与新发骨折发生率呈正相关(r=0.259,P=0.012),骨密度T值与新发骨折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r=-0.225,P=0.029)。结论IR与骨质疏松程度密切相关,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IR患者术后新发骨折的风险更高,可作为新发骨折的预测因素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骨密度 老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超声评分(LUSS)预测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33例,性别不限,年龄18~89岁,ASA分级Ⅰ~Ⅲ级,分别于术前(T0)和入PACU (T1)时行肺超声检查(LUS),评分记为LUSS0和LUSS1。于气管拔管后20 min(T2)时行动脉血气分析,PaO2/FiO2<300 mmHg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300 mmHg为非低氧血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LUSS预测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的准确性。结果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USS1和BMI是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LUSS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P<0.01,95% CI 0.812~0.935)。LUSS1<7分的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风险低(LR-=0.15,95%CI 0.05~0.45),LUSS1>10分的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风险高(LR+=17.25,95%CI 7.35~40.51)。结论LUSS可有效预测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 标签: 超声检查 低氧血症
  • 作者: 王靖荣 杜昕 何柳 董建增 张海滨 郭金成 马长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11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1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新发脑卒中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影响抗凝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参加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且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访日期截止到2019年12月。根据患者脑卒中后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合并疾病、用药史等基础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与卒中后抗凝药使用有关的因素的优势比(OR)分析房颤合并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抗凝药物治疗的应用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7例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OAC)治疗率39.4%(377/957)。多因素分析表明较高医保报销比例(OR:1.91,95%CI:1.28~2.86,P=0.002)、围卒中期房颤复发(OR:3.34,95%CI:2.34~4.76,P<0.001)、合并用药种类(1~2种OR:2.10,95%CI:1.36~3.23,P=0.001;≥3种OR:2.31,95%CI:1.37~3.91,P=0.002)是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保护性因素;相反,卒中前抗小板药物使用(OR:0.29,95%CI:0.20~0.43,P<0.001)和较高的HASBLED评分(OR:0.49,95%CI:0.40~0.60,P<0.001)则是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房颤合并急性脑卒中后3个月内患者口服抗凝治疗率较低。围卒中期的房颤复发、较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合并用药种类是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保护性因素;卒中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和较高的HASBLED评分则是影响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初,新发与再发传染病(ERI)疫情不断出现,已经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ERI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还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及难以预测性,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系统面对的巨大挑战。本文对ERI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公众对ERI的认识,为今后有效应对ERI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新发与再发传染病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或新发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妇幼保健院放射影像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为恶性肿瘤伴发或新发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8例的CT资料,分析结节周围肺组织伴发征象和周围结构、密度特征、形态特征等,明确不同性质结节的主要CT表现。结果8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良性病变24例(27.27%)、转移瘤17例(19.32%)、原发性肺癌47例(53.41%);88例患者CT结果显示,66例(75.00%)为实性结节、22例(25.00%)为亚实性结节;实性结节中,原发性肺癌占27例(40.91%),转移瘤占17例(25.76%)、炎性结节占22例(33.33%),其中原发性肺癌主要表现为边缘毛糙、类似圆形,且与支气管血管束密切相关,同时存在边缘特征;转移瘤主要表现为边缘光滑、类似圆形、密度匀称,多数不伴有边缘特征;炎性结节主要表现为小部分毛糙、类似圆形或不规则、边缘模糊。亚实性结节中,原发性肺癌占21例(95.45%)、转移瘤占0例(0.00%)、炎性结节占1例(4.55%),其中原发性肺癌主要表现为密度混杂、类似圆形,同时存在边缘特征;炎性结节主要表现为类似圆形,且边界清晰,从中心向边缘递减式降低。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或新发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肿瘤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肿瘤 征象 转移瘤 炎性结节 影像学
  • 简介:摘要肝移植术后新发肝癌鲜有报道,临床上具有症状不典型,发现不及时,预后不良等特点,诊疗上存在挑战。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新发肝癌的诊疗经过,并简要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探讨新发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案,旨在为临床今后肝移植术后新发肝癌的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发肝癌 肝移植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病例数多,医师治疗肝癌经验多,同时国家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相关研究,因此,我国肝癌诊断与治疗水平在很多方面都已走到世界前沿。肝癌治疗方式主要分为3大类:(1)局部治疗,包括肝切除、消融治疗和肝移植。肝部分切除手术已非常成熟。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解剖性肝切除长远生存比非解剖性肝切除好;而对于无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两者的长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国已发表多个预测模型,使用术前检查数据,可预测肝癌患者在肝切除术后的标本中是否合并微血管侵犯,因此,外科医师可在术前决定是否为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此外,国内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肝切除术或机器人肝切除术比开腹肝切除术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也有研究者建立和验证了有效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模型。对于风险高的患者,可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希望能找出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案。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肿瘤长径<2 cm的单发小肝癌,局部消融可达到肝切除的长远生存效果;而较大的单发肝癌(肿瘤长径为3~5 cm),应合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局部无水酒精注射;如肿瘤长径>5 cm时,手术切除的远期生存效果较好。肝移植近年在我国发展得很好,不但发表了超越米兰标准的不同适应证,还探索了不同研究方向以期改善肝癌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结果。(2)区域性治疗:TACE在我国发展得也很好,通过高选择性TACE的治疗,不但治疗反应更好,不良反应相应减少。钇90微球是刚引进我国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不适合TACE治疗的患者或 TACE治疗失败的患者,用以延长患者等候肝移植的时间和作为肝癌降期治疗的手段。钇90微球治疗肝癌的再发展为放射性半肝、肝区、肝段的放射性肝切除术,以及消融性经肝动脉内放射栓塞。这两个新发展是通过高选择性把导管插入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注入大剂量的钇90微球,达到整个肝癌受充分辐射而发生坏死的目的,最终使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3)全身性治疗:这是近年发展最快的治疗肝癌领域。采用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进行单独或联合使用,能控制肝癌发展。目前还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肝癌多个基因突变下,经治疗阻断一条信号通路的传递后,如何能阻止肝癌从另一条信号通路进行传递,从而继续控制肝癌的发展。笔者认为:目前肝癌治疗长远生存结果已快速得以改善,希望通过医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将肝癌这一顽疾变成一种可完全治愈的疾病。

  • 标签: 普通外科 肝肿瘤 诊断 治疗 局部治疗 区域性治疗 全身性治疗
  • 简介:摘要《中华创伤杂志》第七届编委会成立一年来,在新一届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杂志高效完成了重点专题的组稿、审稿和刊发等工作,受到重庆市科协和中华医学会的表彰。笔者主要对杂志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杂志做好明年和后续的重点工作进行展望。

  • 标签: 期刊 编辑方针 科学精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医学互联网多元化教育对新发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3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新发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康复医学互联网多元化教育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个月及术后8个月的自我效能水平,评估其生活质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GSES评分、QLQ-C30评分中各功能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GSES评分[(27.39±4.68)分比(25.91±3.18)分]、躯体功能评分[(65.50±4.34)分比(63.07±5.42)分]、认知功能评分[(67.63±10.32)分比(63.29±11.36)分]、角色功能评分[(50.82±10.80)分比(45.59±13.94)分]、总体生活质量评分[(63.47±6.98)分比(59.26±7.98)分]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功能评分[(57.60±11.72)分比(55.53±10.61)分]、社会功能评分[(49.86±12.11)分比(46.13±10.25)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GSES评分[(28.82±3.31)分比(26.73±3.06)分]、QLQ-C30评分中各功能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医学互联网多元化教育对新发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能更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 互联网 教育 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