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皮肤群多样性。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10例PV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取皮损旁(PV组)及对侧无皮损处皮肤群样本(PVn组),正常对照组取相应部位群样本。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所有样本的群基因进行测序与分类,通过Usearch软件对数据聚类分析,得到可操作分类单元(OTU),获得门、纲、目、科、属水平的物种丰度。以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反映α多样性,使用主坐标分析法(PCoA)分析β多样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物种。利用PICRUSt软件进行基因功能预测。2组非参数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3组间非参数检验采用Kruskal Waills检验。结果注释到门、纲、目、科、属的OTU分别有2 002、1 869、1 751、1 611、1 120个,3组均以厚壁门、放线门、拟杆菌门和变形门为主,在属水平上,PV组及PVn组葡萄球菌属丰度最高,正常对照组为棒状杆菌属。α多样性分析显示,3组间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V组Shannon指数(3.24±1.30)和Simpson指数(0.70±0.19)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PCoA分析显示,3组间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秩和检验显示,3组间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共32个,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有富集于PV组的芽孢杆菌纲及富集于正常对照组的微球菌属、短波单胞属等。按病程< 3个月、≥ 3个月分组,PV长病程组中富集的物种有梭状芽孢杆菌目、颤杆菌属及鞘氨醇单胞属等;短病程组γ变形纲富集。功能预测显示,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功能富集于天疱疮组。结论16S rDNA测序技术应用于天疱疮微生物组学研究,证实PV皮肤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天疱疮 葡萄球菌属 皮肤菌群 微生物组 16S rDNA测序 功能预测
  • 简介:摘要毳毛是由皮肤感染毳毛所致,儿童发病率较高,常感染面部,临床表现为环状或半环状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皮损中央有自愈倾向,边缘有丘疹、丘疱疹隆起于皮面。重症患者炎症反应较重,可见脓疱、糜烂、渗出、脱屑、结痂等。真菌直接镜检可见毳毛上菌丝和/或孢子。局部抗真菌治疗无效,需系统抗真菌治疗。由于该疾病的漏诊及误诊率高,故本文对毳毛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毛发 诊断 治疗 毳毛癣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4株、红色毛3株、犬小孢子2株、断发毛1株、絮状表皮1株、须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脓常表现为炎性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 标签: 癣,头 儿童 脓肿 误诊 氟康唑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4株、红色毛3株、犬小孢子2株、断发毛1株、絮状表皮1株、须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脓常表现为炎性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 标签: 癣,头 儿童 脓肿 误诊 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尔尼菲蓝状感染性皮肤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范围为29~70岁)马尔尼菲蓝状感染性皮肤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积极清创及彻底引流、促进创面修复、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观察护理干预对伤口愈合的效果。结果3例患者经护理后,2处皮肤伤口愈合,5处皮肤伤口好转出院,出院后电话回访,2周后伤口愈合,表面有淡淡的瘢痕,局部皮肤无触痛。结论马尔尼菲蓝状感染性皮肤损伤,早期应积极清创引流,待清除脓液及腐肉后予苏肤外涂伤口及周围皮肤,可促进创面修复,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可促进伤口愈合。

  • 标签: 皮肤损伤 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AD)样小鼠模型特点及皮肤群改变。方法将30只雄性、无特定病原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小鼠背部涂抹200 μl丙酮和橄榄油(体积比为3∶1)每周2次,连续6周;高、低浓度DNCB组小鼠于第1周的第1、3天均涂抹1% DNCB 200 μl,第2周起分别涂抹0.5%、0.1% DNCB 200 μl,每周2次,连续5周。末次给药24 h后评估皮损严重程度,测量经表皮水分丢失和角质层含水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切取背部皮肤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取3只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组织样本,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型高通量测序仪检测小鼠背部皮肤群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并分析皮肤群的组成结构及不同属相对丰度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Games-Howell法进行两两多重比较。结果高、低浓度DNCB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9.83 ± 2.45)分、(2.71 ± 0.56)分,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51 ± 0.12)分],t值分别为-7.19、-2.85,均P < 0.05。高、低浓度DNCB组经表皮水分丢失值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t值分别为-7.72,-2.68,均P < 0.05),而角质层含水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t值分别为6.77、5.99,均P < 0.05);高浓度DNCB组经表皮水分丢失值显著高于低浓度DNCB组(t=2.76,P < 0.05),而高、低浓度DNCB组间角质层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棒状杆菌属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85,P < 0.001),高浓度DNCB组棒状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3组小鼠皮肤样本observed species和Chao1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高浓度DNCB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低浓度DNCB组(t值分别为6.96、-6.37,均P < 0.05)。结论DNCB可诱导小鼠皮肤形成AD样皮炎,其皮损严重程度、屏障功能受损程度与DNCB浓度相关;高浓度DNCB组小鼠皮肤群物种多样性明显下降,高浓度DNCB造模对研究AD的微生物学变化更具优势。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疾病模型,动物 二硝基氯苯 棒杆菌属 皮肤菌群 皮肤屏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炎的改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皮肤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发生程度、疼痛性评分、舒适性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射性皮炎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适性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 鼻咽癌 放疗 放射性皮炎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和真皮2层组成。真皮成纤维细胞起源于胚胎的不同位置,包含皮肤中的位置记忆信息。真皮成纤维细胞祖细胞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注定要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特定的功能。此外,皮肤的其他成分如脂肪和神经等,也在伤口愈合中发挥作用。作者综述了皮肤结构及其与伤口愈合的关系,探讨表皮、真皮、脂肪等皮肤结构在调控损伤再生或瘢痕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寻找促进伤口愈合或提高愈合质量的方法。

  • 标签: 皮肤 成纤维细胞 伤口愈合 脂肪组织,白色
  • 简介:摘要介绍1例以皮肤破溃流脓和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讨论皮损合并发热、关节肿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介绍该病肠外表现及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断。

  • 标签: 脓皮病,坏疽性 结肠炎,溃疡性 关节炎
  • 简介:摘要介绍1例以皮肤破溃流脓和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讨论皮损合并发热、关节肿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介绍该病肠外表现及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断。

  • 标签: 脓皮病,坏疽性 结肠炎,溃疡性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修复的52例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患者资料。男40例,女12例;年龄4~61岁,平均37.1岁。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未一期闭合者,根据创面情况决定再次行牵张术进而关闭创面,若经皮肤牵张后Pinch试验阴性则直接缝合,若Pinch试验阳性则采用植皮、皮瓣修复剩余创面。术后12个月观察瘢痕有无挛缩,植皮及皮瓣区域大小,并与原创面进行比较评价牵张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36例,分期闭合创面8例,剩余的8例患者在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经植皮修复2例,皮瓣修复6例。一期闭合创面中,发生感染3例,皮缘坏死5例;分期关闭创面未出现感染,但发生皮缘坏死2例;在8例经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植皮或皮瓣修复患者中,未出现感染及皮瓣坏死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经一期或分期闭合伤口愈合良好,瘢痕呈线性,无瘢痕挛缩,经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患者植皮或皮瓣面积小于原有创面。结论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的皮肤牵张术是一种有效的皮肤创面治疗手段,针对部分患者可替代传统的植皮术和皮瓣手术,但严格把握适应证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皮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皮肤牵张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酪酸梭胶囊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疗效及对肠道群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收治70例轻中度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口服多奈哌齐,观察组加服酪酸梭胶囊,8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肠道群及血清中BDNF、GDNF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9%,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群数量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肠杆菌、葡萄球菌明显减少(P<0.05),乳酸、双歧杆菌、拟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GDNF水平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AD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肠道菌群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酪酸梭胶囊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疗效及对肠道群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收治70例轻中度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口服多奈哌齐,观察组加服酪酸梭胶囊,8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肠道群及血清中BDNF、GDNF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9%,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群数量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肠杆菌、葡萄球菌明显减少(P<0.05),乳酸、双歧杆菌、拟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GDNF水平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AD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肠道菌群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皮肤镜在皮肤病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大多数皮损皮肤镜下结构特征与组织病理学表现有对应关系,因此皮肤镜可作为皮肤病临床和病理之间联系的桥梁。本共识详细阐述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皮肤镜特征和组织病理的对应关系,希望有助于皮肤镜被更为规范、高效、精准地应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 标签: 皮肤肿瘤 皮肤镜检查 病理过程 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
  • 简介:摘要志贺是常见的革兰阴性致病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目前已发现志贺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本文对志贺关于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进行综述,并阐述了各种检测方法在耐药基因检测方面的原理和运用,为我国开展对志贺耐药基因的研究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志贺菌属 耐药基因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是个体发展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涉及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研究表明,MS与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色素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MS与相关皮肤病的联系。

  • 标签: 代谢综合征X 皮肤疾病 银屑病 寻常痤疮 皮炎,特应性 白癜风 胰岛素耐受 慢性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患者女,22岁,小腿皮肤潮红4年,6个月前渐蔓延至整个下肢、前臂。皮肤科检查:下肢及双前臂可见弥漫潮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压之褪色。皮损组织病理:网篮状角化过度,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散在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明显红细胞溢出;PAS染色显示,血管周围可见增厚的均一化物质沉积;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壁增厚,Ⅳ型胶原阳性。诊断:皮肤胶原血管病。

  • 标签: 毛细血管扩张 胶原Ⅳ型 皮肤胶原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