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病学专业型研究教育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神经病学临床医学人才。本教研室高度重视专业型研究临床能力培养,每学期召开研究教学工作会;通过开设系统性的临床专业讲座和神经重症讲座、建立临床案例库、每月固定开展研究读书报告会制度等措施,促进学生临床能力提升;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学生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能力培养;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与点评国内外指南,训练学生循证医学观念。今后,还应完善专业型研究教学的激励机制。

  • 标签: 神经病学 研究生教育 临床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柯克帕特里克模型对军队医学研究创新能力的各方面培养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方法科学选取柯克帕特里克模型4个层次的替代评估指标(研究对高校培养工作的满意度、学习动机强度、创新能力的等级水平和分布特征、论文等创新成果),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综合评估某军队医科院校804名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采用SPSS 20.0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①第一层次(反应层):研究对高校培养工作总体满意(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之和)为61.2%,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对导师的评价(4.18±0.84)高于对学校教育管理(3.64±0.89)和课程教学(3.59±0.86)的评价。②第二层次(学习层):研究多数属于学习动机中等(57.5%,463/804)。③第三层次(行为层):研究创新能力"一般"占64.4%(518/804),"强"占34.3%(276/804);创新能力成分以挑战性(78.66±9.84)和好奇性(76.46±10.38)为主,想象力最低(65.36±11.44)。④第四层次(效果层):研究发表论文以核心期刊为主(人均0.42±0.83);46.5%(365/804)的研究认为自己所在专业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较低;32.2%(259/804)的研究读研期间参加了1项科研项目;38.7%(311/804)认为自己参加科研项目的学术含量"一般"。结论柯克帕特里克模型的应用解决了研究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估指标难以统一的问题;4个层次的具体分析为高校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更深刻地论证了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和意义。

  • 标签: 柯克帕特里克模型 军队医学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 效果
  • 简介: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培养并轨是我国医学研究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缩短培养周期,节约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而现有教育质量评估落后于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基于自身实践并借鉴其他单位研究教育经验,初步建立了一个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管理与质量评估体系,试图为我院研究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整体构建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学 研究生 专业学位 教育质量评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医学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缺乏规范性、持续性及保障性),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提出规范我国医学研究实践教育的具体措施,即以制度建设来规范实践教育、以医德培养来持续实践教育、以信息共享来创新实践教育。本文对医学研究实践教育的概念及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建立适合我国医学研究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 标签: 实践教育 研究生培养 医学
  • 简介:摘要一流的研究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我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研究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具体举措,展示了研究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成效,为地方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双一流"建设 地方高校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碎片化学习现状,探讨碎片化学习在医学研究学习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9年5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9级14个专业的293名医学研究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医学专业碎片化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9.5%(233/293)的研究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65.9%(193/293)的研究认为碎片化学习对其专业学习利大于弊;59.7%(175/293)的研究表示碎片化学习在学习方面提供的帮助有限。医学研究认为碎片化学习在医学专业学习中具备的前3位优势是:碎片化学习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83.3%(244/293)];学习资源丰富[59.7%(175/293)];知识新颖,时效性强[50.5%(148/293)]。碎片化学习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3位的是:知识掌握不牢固[68.3%(200/293)];学习内容不系统[63.1%(185/293)];时间被分割,难以集中注意力[46.8%(137/293)]。结论医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但其碎片化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碎片化学习具有提高时间利用率、学习资源丰富、知识新颖的优势,但是研究的碎片化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均有待提高。

  • 标签: 碎片化学习 专业学习 医学研究生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于学科交叉的医学研究培养现状,为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5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研究430名和指导教师9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其学科合作经历和对基于学科交叉的医学研究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研究和指导教师分别有47.0% (202/430)和84.5% (82/97)有学科合作经历,认为学科交叉有助于研究培养的占比分别为98.8% (425/430)和99.0% (96/97);师生与其他学科开展合作的占比为53.9% (284/527),远低于期望合作的占比98.9% (521/527);研究和指导教师认为限制基于学科交叉研究培养的前3位原因是缺乏合作交流平台[ 65.6% (282/430)、71.1% (69/97)]、基于学科交叉研究培养制度不完善[ 63.3% (272/430)、71.1% (69/97)]和学科交叉培养意识欠缺[ 55.8% (240/430)、52.6% (51/97)]。结论学科交叉在医学研究培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但仍然需要加强学科合作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强化学科交叉教育理念,以促进多学科合作和基于学科交叉的医学人才培养

  • 标签: 学科交叉 医学研究生培养 调查
  • 简介:摘要目前,探索性思维和利用医学公共大数据能力的培养易被忽视,导致肿瘤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利用公共大数据发掘、证实临床新现象、新规律的能力明显不足。本研究通过介绍TCGA等常用医学公共大数据库的访问与下载工具,引入重复经典分析案例的学习方法,提出利用公共大数据验证临床猜想的研究方法。期望为提高肿瘤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发现临床问题、总结科学规律的研究能力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

  • 标签: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 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医学公共大数据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也是做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加强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做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群体的思政课程改革,北京协和医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以完善研究思政教育工作。本文详细阐述了我院的思政课程实施的具体措施,分析了课程设置的亮点与不足,并对下一步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索。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新模式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
  • 作者: 陈扬霖 沈琳 崔爽 王青 吴昊 张艺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教育处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100142,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 10019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教研室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物理学是医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我国放射治疗物理学硕士研究教育发展较为滞后,成为制约我国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效果和服务可及性的主要人才瓶颈。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5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大学放射治疗物理学硕士研究培养模式,提出加强研究培养过程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和规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引导研究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等建议。

  • 标签: 交叉学科 放射治疗物理学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医学技术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在带来一系列优势的同时,也使研究综合素质培养面临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降低,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不足,导师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主导作用有待增强及职业精神培养面临更高要求等问题。文章通过调查详细分析了这些挑战,提出建立研究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强化行为引导;创新研究管理方式和活动载体,强化科研能力训练;加强"双天职"教育,强化教师引领;注重职业精神养成,强化医学终极价值观教育等建议。

  • 标签: 并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缺乏有效的轮转出科考核方法和标准等。建议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的科研训练;合理设置专业学位研究课程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考核方法和标准;完善专业学位研究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以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质量。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临床实践时间、轮转安排、实践内容、临床带教、实践考核、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等方面综述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的临床实践现状,以期为专业学位教育临床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参加全国硕士研究招生考试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在读期间经历的迷惘困境,为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及最大差异法,于2019年3—6月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23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招生考试的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迷惘困境4个主题:新环境挑战课程学习的预期假设;科研能力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调整在临床实践中的自我定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毕业准备度不足。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毕业准备方面存在迷惘困境,护理教育者可以此为触发点,开展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

  • 标签: 学生,护理 迷惘困境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转化学习理论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主题框架法分析2014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过程中收集的28所院校专项评估总结报告和15位专家函评报告意见。结果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院校53.6%(15/28)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优质人才缺乏,14.3%(4/28)的培养院校和4位专家认为护理专业学位各专科领域的培养目标仍然不明确,21.4%(6/28)的培养院校和5位专家认为临床实践基地类型无法满足专业学位实践要求,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设置不能体现专业学位满足临床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仍然存在东西部区域人才供需错位,临床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及经费投入等资源未有效整合和培养环节薄弱等问题。未来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支持和培养体系建设,以培养高层次实践型护理人才。

  • 标签: 护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招生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专业学位硕士研究(下文简称"专硕")和住院医师并轨培养下工作学习状态,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文简称"住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月至8月对北京市20家住培基地476名并轨培养的专硕和住院医师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所属高校等基线资料,培训基地、培训年限等培训信息,工作时间、值班次数、休假等工作学习状态,对基地管理、福利待遇、价值实现等的满意度,学习压力、工作需求、归属感等身心状况等。结果并轨状态下专硕和住院医师工作时间长[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小于40小时者仅占3.2%(15/476)],值班次数多[平均每月值班次数大于3次者占69.7%(332/476)],工作学习压力大(平均74.06)。85.7%(408/476)的学员同意或基本同意导师通过各种途径为其提供了增加新经验和成长的机会,76.5%(364/476)的学员同意或基本同意培训对其实际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专硕和住院医师认可并轨模式,如有机会重新选择,78.2%(372/476)的学员仍会选择该模式,但普遍认为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社会保险、基地福利和休假安排不能满足需求。结论并轨培养的专硕和住院医师对并轨模式满意度较高,但是学员自觉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对薪酬待遇福利等的满意度不高,其心理压力、情绪反应和进步需求需要得到关注。

  • 标签: 并轨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工作学习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博士研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简称学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简称专硕)英语能力需求和对自身英语能力满意度(以下简称满意度)的差异,为医学研究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8年采用自制问卷对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93名博士研究和224名硕士研究进行英语能力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类学生的分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英语能力重要性和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描述。结果①医学博士研究、学硕和专硕对英语听、说、读、写和其他(跨文化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6±0.83)分、(9.07±1.17)分、(9.14±1.28)分,P<0.01)];医学博士研究、学硕和专硕满意度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4.5,6.6)分、4.0(2.7,5.1)分、4.5(3.4,5.6)分,P<0.01)]。②医学博士研究和学硕需要重点提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听"和"说";专硕集中在"说"和"写"。结论医学博士研究、学硕和专硕需求差异明显,医科院校研究英语课程设置需多元化,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并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性。

  • 标签: 医学研究生 英语能力需求 满意度 英语课程改革
  • 简介:摘要青海大学位于西部地区,该校研究教育在招生质量、教育经费、实验条件、技术储备等方面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从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建设医学科研型研究《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通过融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PBL教学、文献研讨、学生讲座),邀请院外专家讲学,开展形成性评价,优化教师队伍等多项措施,取得一定教学成效,并促进了研究培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研究生 临床病理生理学 课程建设
  • 简介:摘要眼科学与多种学科相互联系的特点,决定跨学科联合培养对眼科学研究教育极为必要。接受跨学科联合培养,可以优化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知识结构,提升其创新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针对制约跨学科联合培养的因素,应拟定专职行政管理制度、构建多学科交流平台、重视导师的跨学科研究、建立双导师或多导师培养制度、开展合理的跨学科评价、完善各种激励机制等,以促进眼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教育质量。

  • 标签: 眼科 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联合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临床教学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全国36所医院390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带教老师的准入及评价、MNS研究临床带教计划及实施、MNS研究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方法等。结果MNS研究临床带教老师条件中,79.49%的科室要求为本科及以上学历,67.18%要求中级及以上职称;47.44%的科室要求临床教师承担或参与过课题,58.21%有发表文章要求;临床带教老师选拔方式主要以考核制(50%)为主,有31.28%无明确选拔方式;临床带教老师评价指标主要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结果(81.79%)和学生满意度(80%)。研究对象中了解MNS培养目标者仅占49.23%;MNS研究重点培养的能力主要为临床护理能力(91.79%)与临床科研能力(82.82%);各科室MNS研究带教计划主要源于导师及学院要求(87.69%);临床带教方式以固定专人带教为主(87.18%)。MNS研究临床实践考核方法主要为理论知识考核(88.46%)及科室小讲课(82.56%);参与考核人员主要是科室带教老师(95.40%)与护士长(83.51%)。带教老师对MNS研究临床带教满意度自评在中等水平。结论我国MNS研究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同质化、标准化有待提升。在明确临床带教老师标准,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及专科特点完善临床带教计划和考评体系,以及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等方面均有待深入探索。

  • 标签: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教学 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