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绿叶蔬菜是饮食硝酸盐的主要来源,饮食硝酸盐由肠黏膜吸收入血。腮腺是机体转运硝酸盐的重要器官,唾液腺通过唾液腺浆液性细胞膜上硝酸盐转运蛋白(sialin)主动摄取血液中的硝酸盐并分泌至唾液。唾液硝酸盐在口腔细菌作用下部分还原为亚硝酸盐及一氧化氮,唾液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随吞咽及肠黏膜吸收再次进入循环。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途径是体内一氧化氮非经典来源途径,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低氧和缺血状态下更明显。这些作用包括机体保护(如胃肠、心血管保护)、抗炎、调节糖脂代谢、提高运动能力、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延缓衰老等。以往认为硝酸盐对机体有害的观点被证明缺乏科学依据。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硝酸盐作为从口腔走向全身的使者有望在全身健康及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硝酸盐类 亚硝酸盐类 一氧化氮 硝酸盐转运蛋白 唾液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硝酸银涂布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30例(30眼),溃疡深度为角膜浅中基质层,溃疡范围为直径≤6mm。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2%硝酸银涂布于角膜溃疡表面并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观察组15例角膜溃疡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1.26±5.37)天。对照组10例角膜溃疡愈合,平均时间为(45.10±6.50)天。观察组角膜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t=-5.57,P=0.000)。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治疗前(t=5.07,3.19;P=0.000,0.011)。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t=-2.22,P=0.039)。结论硝酸银涂布对于病变位于浅中基质层的真菌性角膜炎具有良好疗效,可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减少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 标签: 硝酸银 角膜炎,真菌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饥饿条件下不同浓度硝酸盐对脑胶质瘤C6和U87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C6和U8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饥饿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培养基培养,饥饿组给予等体积的Hank′s平衡盐溶液培养。两组细胞分别应用0 mmol/L、0.05 mmol/L、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盐处理12 h和24 h,然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各组p6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及硝酸盐转运蛋白(SLC17A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状态引起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C6细胞培养12 h和24 h后分别下降了(63.60±2.40)%和(77.10±2.70)%;U87细胞分别下降了(65.60±2.70)%和(86.80±3.20)%(均P<0.01);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盐处理后,饥饿组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与0 mmol/L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0.05 mmol/L的硝酸盐浓度对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6细胞对照组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硝酸盐后,各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饥饿12 h后,0 mmol/L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所占比率分别为(13.50±0.71)%和(7.80±0.34)%;0.20 mmol/L组分别为(17.30±0.82)%和(10.30±0.42)%;0.50 mmol/L组分别为(19.40±0.75)%和(12.60±0.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对照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不影响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P>0.05);而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后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后LC3Ⅱ/Ⅰ的比值明显下调,而p62和SLC17A5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硝酸盐可抑制饥饿状态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内的自噬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硝酸盐类 自噬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饥饿条件下不同浓度硝酸盐对脑胶质瘤C6和U87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C6和U8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饥饿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培养基培养,饥饿组给予等体积的Hank′s平衡盐溶液培养。两组细胞分别应用0 mmol/L、0.05 mmol/L、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盐处理12 h和24 h,然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各组p6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及硝酸盐转运蛋白(SLC17A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状态引起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C6细胞培养12 h和24 h后分别下降了(63.60±2.40)%和(77.10±2.70)%;U87细胞分别下降了(65.60±2.70)%和(86.80±3.20)%(均P<0.01);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盐处理后,饥饿组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与0 mmol/L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0.05 mmol/L的硝酸盐浓度对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6细胞对照组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硝酸盐后,各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饥饿12 h后,0 mmol/L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所占比率分别为(13.50±0.71)%和(7.80±0.34)%;0.20 mmol/L组分别为(17.30±0.82)%和(10.30±0.42)%;0.50 mmol/L组分别为(19.40±0.75)%和(12.60±0.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对照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不影响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P>0.05);而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后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后LC3Ⅱ/Ⅰ的比值明显下调,而p62和SLC17A5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硝酸盐可抑制饥饿状态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内的自噬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硝酸盐类 自噬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乌拉地尔联合硝酸甘油对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静脉微泵注射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60 min后的总有效率、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明显降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结论静脉微泵注射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高血压急症降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高血压 急症 血压 疗效比较研究 输注泵 老年人 乌拉地尔 硝酸甘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硝酸咪康唑散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选取该院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硝酸咪康唑散治疗,每晚1次,观察组采取硝酸咪康唑散+红外线治疗,早中晚各1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 w。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DLQI评分,治疗后评分逐渐降低,但观察组患者DLQI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联合硝酸咪康唑散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 标签: 红外线 硝酸咪康唑散 失禁相关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家兔鼻窦炎模型,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ISMN)靶向纳米颗粒对鼻窦炎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30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 kg,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F组建立家兔鼻窦炎模型,CT确认建模成功;C~F组对上颌窦进行置管后,分别用生理盐水、45 mg/ml的ISMN、45 mg/ml的ISMN纳米颗粒和45 mg/ml的ISMN靶向纳米颗粒进行冲洗。分别在造模的第7、14、21、28、35和42天对家兔耳缘静脉进行采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建模过程中及药物冲洗后家兔体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药物干预结束后,取家兔上颌窦黏膜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成功建立家兔鼻窦炎模型,ELISA结果显示ISMN靶向纳米颗粒冲洗1周后(即造模后第42天),家兔血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8、IL-17A和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的水平与造模后第35天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7±1.20比19.73±0.68,66.41±11.87比154.68±13.13,17.96±1.87比28.23±0.80,53.56±5.66比111.93±7.29,P值均<0.05);ISMN靶向纳米颗粒使血液中IL-4、IL-8、IL-17A和IFN-γ水平的降低程度均优于ISMN纳米颗粒和ISM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6±1.43比8.81±1.33比7.14±2.16,89.47±17.80比41.07±7.77比15.84±3.72,10.28±2.07比3.06±1.62比1.82±0.90,62.16±6.18比35.12±4.62比27.89±10.18,P值均<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ISMN靶向纳米颗粒冲洗1周后,IL-4、IL-8、IL-17A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ISMN纳米颗粒冲洗组和ISMN冲洗组相比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ISMN靶向纳米颗粒可以降低家兔鼻窦炎模型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鼻窦炎 葡萄球菌,金黄色 单硝酸异山梨酯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尼可地尔与硝酸甘油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冠脉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尼可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各56例。尼可地尔组男17例,女39例,年龄(53.4±5.7)岁;硝酸甘油组男19例,女37例,年龄(52.8±5.4)岁。两组分别采用硝酸甘油和尼可地尔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ST段出现下移改变的起始时间、冠脉血流指标、心指数(C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每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有所减少,ST段出现下移改变的起始时间有所增加,尼可地尔组的每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1±0.7)次、(5.3±1.3)min,均低于硝酸甘油组(6.6±1.3)次、(7.5±1.4)min,ST段出现下移改变的起始时间为(7.2±1.5)min,高于硝酸甘油组(5.4±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和TIMI心肌灌注帧数计数(TMPFC)(LAD、LCX、RCA)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尼可地尔组下降的幅度大于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后的CI和LVE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尼可地尔组CI和LVEF值分别为(3.49±0.61)L/(min·m2)、(44.34±5.53)%,均高于硝酸甘油组(3.21±0.53)L/(min·m2)、(38.35±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尼可地尔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16/56),低于硝酸甘油组76.8%(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尼可地尔可改善冠脉循环和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尼可地尔 硝酸甘油 冠脉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复方丹参滴丸联用硝酸酯类药物对缓解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尚不完全明确,本文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检索Pubmed、维普、万方医学、CNKI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收集关于复方丹参滴丸联用硝酸酯类药物对比单用硝酸酯类药物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查找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最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文共纳入18项研究,总共1 90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943例患者,干预组有9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①心绞痛临床疗效中,复方丹参滴丸+硝酸酯类药物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的显效率高于单用硝酸酯类药物组[RR=1.43,95%CI(1.28~1.59);Z=6.48,P<0.000 01],总有效率亦高于单用硝酸酯类药物组[RR=1.23,95%CI(1.18~1.29);Z=8.91,P<0.000 01];②心电图临床疗效中,复方丹参滴丸+硝酸酯类药物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高于单用硝酸酯类药物组[RR=1.36,95%CI(1.27~1.44);Z=9.57,P<0.000 01],总有效率亦高于单用硝酸酯类药物组[RR=1.39,95%CI(1.31~1.47);Z=10.71,P<0.000 01]。结论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复方丹参滴丸联用硝酸酯类药物比单用硝酸酯类药物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改善的程度上疗效均更优,然而证据等级仍有待提高。

  • 标签: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 硝酸异山梨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协同硝酸舍他康唑乳膏治疗鳞屑角化型足癣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鳞屑角化型足癣患者100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0.5~1g/次,每天2次;联合组先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0.5~1 g/次,30 min后再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0.5~1g/次,每天2次。共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于治疗0、2、4周分析2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瘙痒及脱屑缓解时间分别为(6.05 ± 1.98)d、(12.03 ± 3.92)d,显著短于对照组[(8.39 ± 2.11)d、(15.11 ± 4.05)d,t值分别为5.72、3.86,均P < 0.001]。4周治疗期间,两组DLQI评分均逐渐下降(均P < 0.001),治疗2、4周时联合组DL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治疗4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82%),χ2 = 7.11,P = 0.00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可提高硝酸舍他康唑乳膏治疗鳞屑角化型足癣的疗效。

  • 标签: 脚癣 鳞屑角化型足癣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 硝酸舍他康唑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硝酸甘油联合多巴胺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均联合应用多巴胺和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前瞻性护理。结果研究组检查心电图时间、住院时长、急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5.075、15.134、15.237,均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5.213、15.201,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782,P<0.05);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49.5±4.8)%]高于对照组[(37.8±3.1)%],脑利钠肽(BNP)[(702.4±55.3)μg/L]、C反应蛋白(CRP)[(2.1±0.4)mg/L]低于对照组[(827.2±33.6)μg/L、(4.2±0.3)mg/L](t=15.241、15.236、15.209,均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多巴胺治疗后,应用前瞻性护理效果较好,不仅能缩短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长,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同时可以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提高心功能和治疗效果。

  • 标签: 心力衰竭 护理 利钠肽,脑 C反应蛋白质 炎症反应 心电描记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硝酸甘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1月山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7~76(61.55±7.31)岁,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6~77(62.35±6.89)岁,采用小剂量硝酸甘油(0.2 mg/次)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射血分数(E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常规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常规组[(0.47±0.12)次/d比(0.68±0.19)次/d、(3.25±1.03)min比(6.17±1.2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4、12.670,均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E/A、EF、CO、CI均高于常规组(t=3.458、7.261、3.997、3.472,均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血清GMP140、HMGB1、IL-18、CRP水平低于常规组(t=7.099、8.729、9.721、5.171,均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5/48),与常规组[6.25%(3/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结论小剂量硝酸甘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可有效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改善心功能,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剂量硝酸甘油 冠心病心绞痛 氯吡格雷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因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导致反复顽固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同时伴有便秘、腹胀和口臭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肠道菌群检测发现,肠杆菌、肠球菌和普拉梭菌升高,类杆菌降低,双歧杆菌/肠杆菌比值为0.105;存在明显肠道菌群紊乱。予以菌群移植治疗。经12个月的随访发现,随着肠道菌群失衡指数逐渐恢复,胃肠功能紊乱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亦完全治愈。本例报告提示,顽固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行菌群移植治疗后可纠正其肠道菌群紊乱而治愈该疾病。

  • 标签: 菌群移植 亚硝酸盐中毒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肠道菌群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硝酸盐试验阳性与90 d以下不明原因发热婴儿患侵袭性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儿科急诊的19例90 d以下不明原因发热婴儿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定义侵袭性细菌感染为血液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3 401例婴儿中,766例(22.5%)的尿试纸为亚硝酸盐或白细胞酯酶阳性,270例(35.2%)的尿试纸仅亚硝酸盐阳性。所有病例中,107例诊断为侵袭性细菌感染(3.1%)。侵袭性细菌感染在尿试纸阴性、白细胞酯酶试验阳性和亚硝酸盐试验阳性中患病率分别为2.2%、4.4%和8.3%,两种试验均阳性的患病率为10.6%。多因素分析亚硝酸盐检测阳性是侵袭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7,95% CI:1.4~4.9)。结论尿试纸亚硝酸盐试验阳性是90 d以下不明原因发热婴儿患侵袭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脑功能保护和降压药物硝酸甘油使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啶静脉输注,输注时间10 min。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及术中硝酸甘油使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T3、T4时MAP、HR值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MAP、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t2、t3时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t1、t2、t3时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4时NSE、S100β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t4、t5时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降压药物硝酸甘油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麻醉效果更佳,同时可以抑制术中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升高,促进术后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恢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S100β蛋白 特异性烯醇化酶 硝酸甘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脑功能保护和降压药物硝酸甘油使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啶静脉输注,输注时间10 min。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及术中硝酸甘油使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T3、T4时MAP、HR值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MAP、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t2、t3时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t1、t2、t3时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4时NSE、S100β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t4、t5时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降压药物硝酸甘油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麻醉效果更佳,同时可以抑制术中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升高,促进术后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恢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S100β蛋白 特异性烯醇化酶 硝酸甘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PCI术中无复流(NR)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经冠脉给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84例STEMI PCI术中N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分别为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的A组、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的B组、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维拉帕米的C组,各28例。比较3组心功能、TIMI血流分级和帧数、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C组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CTFC(校正血流TIMI帧数)明显低于B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TIMI分级明显高于B组(P<0.05);A、C组的心功能、TIMI血流分级和帧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治疗方式均较为安全,但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维拉帕米经冠脉给药治疗STEMI PCI术中NR的临床疗效较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硝普钠 维拉帕米 硝酸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