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未来的城市竞争将不是个体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城市联动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非常适时的。然而,通过区位商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除了武汉以外,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大都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产业内部结构如农林牧渔、轻重工业等都在低水平上雷同,各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整体竞争力弱。武汉城市圈应该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建立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链,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促进自身发展。

  • 标签: 武汉城市圈 区位商 区域优势
  • 简介:金融创新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开发开放的强大动力。目前,武汉城市圈的金融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自主创新的活跃期,圈域金融业人力资源较丰富,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电子化技术较发达,金融组织体系较完备,信贷合作也初具规模,金融协作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城市圈经济金融创新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外源融资能力弱小、分工定位不准、人才流动不活等,特别是金融创新乏力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武汉城市圈既要着眼于圈内各城市内部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又要放眼于圈内经济金融的高度合作,其如此。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创新的能动作用。

  • 标签: 武汉城市圈 金融创新 金融发展
  • 简介:选取人均GDP、城镇化率、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恩格尔系数等六项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圈工业化水平的评价标准。武汉城市圈工业化水平测度的结论是:武汉城市圈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起步阶段:武汉市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阶段,具备向后期发展的潜力;黄石市、鄂州市和潜江市均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起步阶段;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挑市和天门市均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仙桃具备向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的条件。

  • 标签: 武汉城市圈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传统工业化
  • 简介:一、城市圈经济已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城市圈又称城市群,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城市圈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城市圈不仅是一种简单机械式的空间地理分布方式的集合,城市圈更体现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布局,

  • 标签: 武汉城市圈 产业分工与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增长 城市圈经济 中心城市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步伐的加快,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目前,农业和粮食是受压力最大的产业之一。各大企业开始施行联合经营发展,在现实中,绝大部分战略合作、联合都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也推动了更高层次的竞争。作为增强竞争力和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联合经营战略已越来越备受企业推崇。因此,采用联合经营发展战略是提高我国粮食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武汉城市圈粮食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城市圈 粮食企业 联合经营
  • 简介:环境保护是我国重大基本国策之一,建设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在于制度的制定:要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战略规划,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开展宣传教育树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观念.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 标签: 武汉城市圈 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
  • 简介:产业集群对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产业集群的生成有赖于区域内资源优势的发挥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源于圈内资源与科技优势的武汉城市圈现有产业集群的生成有其自身特点.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应通过产业、企业、市场与政府等多层面的协调配合,促进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的深化发展.

  • 标签: 武汉城市圈 产业集群 生成 培育 CLUSTER 区域经济发展
  • 简介: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和5个非城市圈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圈内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均衡。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各地应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湖北省主题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等。

  • 标签: 武汉城市圈 土地集约利用 因子分析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