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我国高技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无论是高技产业的生产规模还是出口,我国都已经跻身世界高技制造业主要国家的行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然而,我国高技产业的研发投入较低,难以支撑具备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产业发展,高技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在国际上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走以自主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高技产业发展道路,促进高技产业发展在世纪之初仍应为我国的长期战略目标。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国际比较 中国 外国 经济效益 自主技术创新
  • 简介:通过对韩国高技产业布局的分析,文章认为知识资源是决定高技产业布局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高技产业布局还取决于产业配套基础、人力资源和资本的丰富程度等因素。文章还分析了信息技术推动高技产业在一个区域集中和在全球分散布局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高技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文章认为作为知识最为密集的北京地区蕴藏着巨大潜力。

  • 标签: 韩国 高技术产业 产业布局 知识资源 人力资源 北京
  • 简介:运用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香农一威纳指数和K-L散度测度中国高技产业结构多样性与专业性,分析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特别考察了高技产业制造业与高技产业服务业结构、高技企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及不同地区产业规模条件下,高技产业内部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不同的U型非线性关系,基于此判断各地区高技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地方与全国高技产业结构的差异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各地应寻找有差异的最优结构;高技产业服务业利于经济增长,应鼓励增加其比重;大中型高技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应鼓励中小型高技企业的发展。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结构 专业化 服务业 经济增长
  • 简介:高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战略性产业,其创新效率显著影响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引入废气废水排放量指标,对识别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和考察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有重要意义.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高技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对比,并利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高技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时高技产业绿色创新效率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效率,但两种情况下的效率水平都偏低;省域高技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高技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与直接效应相同的影响方向;不同解释变量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作用的显著性不同.含有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考虑了环境因素和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测度结果更为科学与合理.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绿色创新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非期望产出
  • 简介: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全球的高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综观高技的发展,政府、企业和高校(简称官产学)合作发展是必然规律。只不过在不同国情不同阶段,官产学在其中的作用份量不同。对高技发展中官产学作用的研究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在高技发展中各自发挥作用,并在市场中结合起来,共同促进高技的发展。各国因其不同的国情而采用各异的战略,因势利导,走上自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企业 高校科研机构 合作战略 高技术发展 资源配置
  • 简介:论文在构建海洋高技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6和2010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海洋高技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影响我国海洋高技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规模产出、政策环境和发展潜力,且各省市发展极不平衡。今后,我国应不断完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逐步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大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 标签: 海洋高技术产业 竞争力 因子分析
  • 简介:准确测度创新效率是客观评价中国高技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通过把高技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测度中国高技产业创新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10年间,由于技术效率的明显提高,中国高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在技术开发阶段为6.63%,而技术进步则起着阻碍作用;中国高技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20.75%,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效率的提高。根据以上结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为改善中国高技产业创新效率,在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两个阶段的内在差异。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技术开发阶段 技术成果转化阶段 Hicks-Moorsteen指数
  • 简介:本文运用1998—2012年中国高技产业5大行业1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与外资研发四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产业的四种技术创新路径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外资研发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U型或倒U型关系;自主研发有利于提高技创新效率,而且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采用多种技术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纯依赖一种技术方式的效率更高。

  • 标签: 技术创新 创新路径 创新效率 高技术产业
  • 简介:《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方面的内容,它的签署对内地高技产业和高新区的发展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机制、体制、市场和要素四个方面,且CEPA对内地传统产业市场和高技服务业市场的冲击均大于高技制造业。

  • 标签: CEPA 高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开发区 中国内地 香港 经济合作
  • 简介:本研究通过一个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中国高技产业行业部门水平上各类技术投入和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文章使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资本存量和R&D存量,估计了R&D存量和其他知识存量的产出弹性系数,结果显示,当考虑各类技术投入的单独作用时,R&D与国内购入技术的作用比较显著,而当考虑各类技术的交互影响时,R&D与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合作对生产率的作用非常显著,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即R&D具有提高进口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

  • 标签: 技术投入 生产率 R&D
  • 简介:本文运用带激励偏好的双激励控制线方法,建立了高技产业科技活动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12个高技产业在2005年至2009年的科技活动进行了动态实证评价,计算出各评价对象在各阶段的”激励”或”惩罚”大小,较好地反映了12个高技产业科技活动的动态变化,并从纵向时间角度和横向产业个体和整体角度分析了各个高技产业科技活动的差异性特征,剖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结论。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双激励控制线 科技活动 动态评价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高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分析高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参考中国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经公式计算得到山东省高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通过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影响高技产业增长的要素的贡献度。通过实证分析,比较这些因素,得出山东省高技产业的各因素的贡献率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由此本文提出促进高技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技术进步
  • 简介:在创新资源有限条件下,研究如何提高我国高技产业的创新效率,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战略,有重大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助多产出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高技产业技术创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了参数估计,继而测算出各地区2008-2013年的创新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总技术效率值,并分析了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结论表明:中国高技产业创新技术效率与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政府投入力度、研发支出结构呈正向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关系;2008-2013年,中国大部分省级地区高技产业的创新技术效率值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仅在2009-2010年间受全球金融危机干扰呈现短暂的下降变化;中国30个省级地区高技产业创新技术效率呈现稳健的差异现象,分布格局类似干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各地区规模效率水平均大干技术效率水平,是总技术效率水平增长的主要源泉。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创新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多产出随机前沿模型
  • 简介:摘要:探究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以及分析辽宁省创新效率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文章根据现有文献资料以及学术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创新效率对产业竞争力会受到地区技术存量高低产生不同的影响。

  • 标签: 创新效率 产业竞争力 高技术产业
  • 简介:在中部科技崛起思想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高技产业统计年鉴(2005—2010)》数据资料,使用C2R模型、BC2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2004—2009年中部六省高技产业的R&D的综合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指数等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认为:航天航空业综合效率无效,是导致整体高技产业TFP值低下的主要原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TFP值与技术进步指数最高;技术进步对高技产业的推动作用超过资源配置指数。文章最后还给出了几点改进非有效行业R&D效率的对策建议。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DEA—Malmquist 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进步 中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