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相关数据显示,当下人们使用多个终端成为普遍现象,相关的动机行为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议题。且由于终端的多功能化促进了媒介技术融合,使传统的'就媒介接触行为本身研究媒介接触效果'的范式不能适应多终端用户的媒介行为和效果的测定。因此,通过访谈归纳可能的多终端使用动机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得到需求满足、便利习惯、他人认可三个多终端使用动机因子,在对多终端使用行为的验证性回归分析中前两个因子的显著正向影响得到验证。证明多终端使用的目标性动机和经验性动机对使用行为共同产生影响。其研究结果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亦可为相关产品设计、广告生产投放等商业领域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

  • 标签: 多终端使用 使用行为 使用动机 媒介多任务
  • 简介:敌意媒体认知理论提出受众通常会认为新闻报道是有偏见的,尤其是对于高度卷入某一议题的受众。近年来,转基因食品成为国内热门话题,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具有争议性,存在观点截然对立的意见双方。双方在感知到媒体敌意后,会通过评论信息、发起讨论等多种方式积极表达观点,影响舆论环境,甚至引发激烈的对抗行为。当今,互联网已成为受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表达行为在敌意媒体认知研究领域却鲜有人涉足。本研究试图从敌意媒体视角出发,对受众网络表达行为进行探讨,以期丰富敌意媒体认知的外延,为理解受众的网络表达行为提供启示。基于以上,本文选择'转基因食品'作为研究话题,选取对转基因食品持强烈态度的被调查者作为分析样本,对敌意媒体认知、价值相关性卷入、结果相关性卷入、网络表达行为、感知意见环境、感知到达度进行测量。研究发现:网络环境下,到达度对敌意媒体认知的影响依然普遍存在;敌意媒体认知网络表达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敌意媒体认知是结果相关性卷入影响网络表达意愿的中介变量;意见环境估计网络表达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敌意媒体认知 网络表达 受众卷入
  • 简介:农民观念的提升是一个农民主动参与和"反被动参与"的过程,他们以行为"对抗"社会组织和媒介对他们的想象,同时又依靠他们作为传统价值观念携带者的"优势",对政府、培训者、基层管理者进行"反想象",这种"反想象"带有一种失去土地之后的灵魂漂移的意识,也带有一种"被动个体化"之后的无奈心理。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在地方知识、地方时间和地方空间中,如何在农民的媒介消费生存伦理中找到结合点,以及如何在外来者的信息提供和农民的信息反需求之间更新培训知识体系,是认知中国农民现代化转型的一种重要途径。

  • 标签: 农民观念 信息需求 现代化 个体化
  • 简介:'科学知识图谱'这一新兴知识计量方法正在我国悄然兴起,文章对该方法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探究。研究发现:当前新闻传播学界采纳该方法的文章数量较少但增长势头较好,已有的研究议题相对集中但存在明显的追逐热点现象。新闻传播学传统名校成为重要的研究主力,但目前尚无跨学科的合作产出。当前新闻传播学界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时存在种种问题,包括不熟悉研究对象而盲目追逐新方法、不熟悉软件功能而事倍功半劳动、误用情报学概念和分析指标、深陷方法本身而忽略理论关怀等。因此,在采纳新兴研究方法的同时,必须重视作为研究主体的人的核心地位,在未来的文献管理中,需要将传统的定性文献综述科学知识图谱相结合。

  • 标签: 科学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新闻传播学 混合研究路径
  • 简介:随着玩家群体的扩大,网络游戏成瘾自2008年以来一直颇具争议。但是,虽然社会的主流看法默认其存在并讨伐游戏成瘾的负面影响,但临床上其实仍未有定论。对游戏和所谓“网络游戏成瘾”,我们有必要以辩证的态度和运动的观点来看待。本文选择较为中性的“游戏行为失调”作为主要表述及研究主体,从其过往研究、人内传播机制以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作为人内传播的游戏行为失调是如何产生的,人的能动意识又如何调控自己的游戏行为失调行为

  • 标签: 游戏行为失调 网络游戏成瘾 人内传播
  • 简介:健身运动类App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各种锻炼场景中。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为视角,考察此类App的使用对用户跑步意向的可能促进作用。采用问卷调查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8)并建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健身运动App的应用使得用户对跑步的态度更为积极,强化了其关于跑步的主观规范和跑步自我效能感,三者会进一步增强跑步意向。同时,关于跑步的主观规范也对跑步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另外,用户已有的跑步经验会通过自我效能感而对跑步意向产生积极效果。我们进一步讨论本研究的实践价值和局限性,并以跨理论模式、社会支持、动机理论为视角,探讨了未来研究思考推进的理论方向。

  • 标签: 健身运动App 计划行为理论 自我效能感 主观规范
  • 简介:以互联网全面崛起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全新的网络时代与网络空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空间业已成为主权国家赖以生存的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新的战略空间的诞生、形成、发展完善,是新技术应用之果,也是海量、全面的技术变革之因。新的战略空间的诞生、形成、发展完善,加速了传播的范式、格局、策略、权力手段的变革,不仅改写了传统意义上的权力中心,而且颠

  • 标签: 传播权利 技术传播 解构重构
  • 简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转型加速,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此同时,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媒体、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则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传播学也随着生动丰富的社会现实而在新闻生产消费、传播秩序、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率等多方面发生巨变,呈现出复杂多元的表现形态。在前所未有的技术平台迷思及数字漩涡面前,新闻传播研究在新闻现象、

  • 标签: 传播现象 新闻传播 方式坚守
  • 简介: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多元,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回应复杂社会现实问题严峻挑战和提供多维学术研究视角的不可或缺的方法。传播是涉及方方面面现实复杂问题的社会现象。传播学从产生之日起,其研究路向方法天然地具备跨学科研究特性和多学科基因。它们包罗万象的学术关注点,集中地突出问题意识,注重社会的广泛联系,强调研究的社会价值实践意义的研究目标、路向方法都体现出跨学科研究特征。在新媒体时代,

  • 标签: 跨学科研究 学术研究 持续使用意向 新闻传播学
  • 简介: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被极度弱化,信息的使用者可以在这一超大的信息流通环境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灵活性和个性化特征鲜明。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也随之出现,并且融入多个领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谭云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的《新媒体策划运营舆情应对》一书.

  • 标签: 网络舆情 媒体运营 媒体策划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个性化特征 信息内容
  • 简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出版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实践层面分析了新时代传统出版业的创新之路,重点从编辑素养选题策划的角度,探讨了出版业实现内容创新的路径,为传统出版实现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考。

  • 标签: 新时代 传统出版 编辑与内容创新
  • 简介:新闻文风本属行业话语,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突出了共性要求,具有明确的风格指向。新闻文风隐含着文本受众的关系,在延安时期成为群众话语的子话语,完成了话语的跨越。此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和技术因素影响了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党的高层反复言说,重建这一话语,看重的正是对受众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改版创新、'三贴近'和'走转改'等社会行动,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把握话语权,引领社会的努力。新媒体时代的业态转型带来新的契机,党报、党台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当群众、受众、用户三者融为一体时,长久以来的不良文风问题可能得到根本性的缓解。究其实,文风问题属于新闻作品的形式范畴,强调文风的转变表面上是强调形式,目的在于转变内容。新闻作品言之有物,真正尊重新闻对象,热切回应新闻对象所关心的问题,才能最终构建优良文风话语。就现实而言,新型主流媒体在有效下载量和有效用户黏性方面任重道远,新闻文风话语的重建和社会行动具有召唤新闻内容突破的意义。

  • 标签: 新闻文风 话语重建 社会行动 新型主流媒体
  • 简介:依据玛丽·米克尔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的《2017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文版》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为34亿人次,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达到46%,而在这些互联网用户群体当中,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得益于良好的互联网环境,新媒体对于全球格局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深化,国际传播以及信息新秩序得以重组和建立。

  • 标签: 国际传播 新媒体 全球互联网 风向 力量 互联网市场
  • 简介:以微信用户为研究对象,考察微信使用、微信群网络的大小以及网络信任三个因素对信息传递意见寻求的影响。与此前研究关注的普遍的社交媒体使用不同,这一研究聚焦在微信这一特殊的互动情境,并尝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微信群聊构成的群网络对人们的网络传播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构方程模型呈现出五个变量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微信群网络的大小网络信任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当用户的微信群网络越大,用户对其关系网络持有更低的信任度;然而,用户对微信的使用程度网络信任却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模型还呈现了网络信任显著的中介影响。用户对微信的使用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信任微信构成的社交网络关系,进而更倾向于在这一社交网络中寻求意见传递信息。

  • 标签: 网络信任 信息传递 电子口碑 微信群聊
  • 简介:本文从艺术观念阐释入手,依托伦理美学,认为节目主持艺术应该追求人以载道的审美内涵。节目主持艺术既存于具体的传播关系之内,也活跃在传播关系之外的社会空间。主持人受众之间的互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反映了当代社会公共交往的图景和质量。对于节目主持艺术审美特质的再认识以及由此发展出批评理论有利于实践者重新认识专业评价的杠杆,有利于理论和实践展开对话。

  • 标签: 主持人 节目主持艺术 传媒艺术 审美 伦理美学
  • 简介:当前的中国形象研究通常在问题提出之初,就主动将中国置于西方他者的位置之上,从而不仅表现出了浓重的'西方情结'(尤其是'美国情结'),也表现了深深的'受害者情结'。这集中体现在:他们普遍比较重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中国形象,忽视世界的中国形象;重视异域的中国形象,忽视本土的中国形象;重视负面的中国形象,忽视正面的中国形象。在这过程中,'东方主义'不仅成为他们使用最为'得心应手'的理论武器,更成为他们在思维上无法摆脱的一种统治方式。其带来的障碍不仅在于它作为一种理论范式遮蔽了我们本应倾听的他者声音,更在于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限制了我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边界。因此,走出东方主义的理论陷阱和思维方式,重新深入到形象话语的'历史脉络'和'社会谱系'中,并从中发现它们的行走轨迹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是当前学术界破解'中国形象'话语迷思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回到自我的想象,倾听他者的声音,从而在时空的坐标系中重新'发现'中国形象。

  • 标签: 国家形象 中国形象 东方主义 自我想象
  • 简介:随着我国4G网络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短视频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网红经济的出现,使得短视频行业崛起。微博、快手、今日头条纷纷入驻短视频行业,短视频行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短视频发展之迅猛,内容难免会缺少“把关”,从而出现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违背的内容,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和谐。对此,笔者分析短视频发展现状,并对短视频内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短视频 发展现状 对策
  • 简介:低碳营销传播是企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在厘清低碳营销传播的理论源头及其核心理念基础上,首次系统提出了低碳营销传播的基本准则、可行策略实践方法。研究认为,绿色营销是低碳营销传播的思想源头,社会营销是低碳营销传播的方法论基础。加强企业自身的碳管理效率低碳营销传播创新能力,建立前瞻性的低碳营销传播管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立低碳消费者导向的新型营销传播理念,加强低碳消费者行为研究,科学的低碳产品开发营销传播推广,持续开展低碳营销传播策略方法的创新及实践,是企业实现低碳转型需遵循的基本准则。通过碳披露在透明化的社会公民形塑中打造可持续的企业品牌声誉,利用碳标签赋予产品尊贵的具有差异化的低碳身份符号,通过建立低碳供应链打造价值共创的利益共同体,实施低碳产品、低碳补贴策略以创造和让渡最大化的消费者低碳价值,企业开展低碳营销传播策略方法创新具有广阔前景。

  • 标签: 低碳营销传播 低碳消费 碳披露 碳标签 低碳价值 低碳供应链
  • 简介:“佛系”自日本传入我国后,引发了微博主、网络粉丝、微信公众号、大众传媒的裂变式传播。经过网民的创造性转换,“佛系”已成为一种“安于现状、安于平庸、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引起许多网民的传播和认同。然而,这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亚文化离主流文化甚远,需要予以重视。本文分析了这种亚文化流行的根本原因,其所折射出来的网民认同危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民认同重构的策略。

  • 标签: “佛系” 传播 网民 认同危机 认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