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夕烽照秦通警急,过陇自艰难《集注》引赵曰:“言安史之兵,犹出没陇上矣。”上若亦谓:“公在秦州,安史之兵,犹出入秦陇间,‘过陇’句谓过陇而往,烟堆隔远,举火为难也。”按:傅卿、长孺、沧柱、二田、西河等俱以本《》为子美在秦州所作,且列于《除架》、《废畦》之后,则已届秋末冬初。是时,史思明与李光弼鏖战于河阳,不惟安史蟠踞之域,远离秦陇,其力较衰,更不能西进矣。且《》明言传光塞上,然后照秦。此子美因见秦州西方夕烽而发,与安史之兵无涉也。试检史料,自至德二载秋冬,唐复两京之后,复有安史之兵,逾河而西者乎?当

  • 标签: 秦州 史思明 至德 史料 西进 长安
  • 简介:杜甫的诗集,最重要的版本有编年、分类、批点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中,现存最早的刻本都是建阳刻印的。

  • 标签: 杜集 编年 分类 批点 建阳刻本
  • 简介:<正>杜甫的诗歌,自宋至清,注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仇兆鳌的《详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援据繁富,而无千诸注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要,可资考证者为多。”然洋洋巨著,疏漏之处,实亦难免。后出的注本如杨伦的《镜铨》、浦起龙的《读心解》,对仇注均作过补充和纠正。清人施洪保所著《读说》驳难仇注,不遗余力,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今人傅庚生、徐仁甫、邓绍基诸先生亦对仇注匡正补苴,发表过很多宝贵的意见。尽管如此,仇注中的问题还时有发现。今不揣浅陋,献疑数则,以求正于方家。若偶有失检,所论已为前人或时贤道及者,敬祈指示。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献疑 淮南 旧唐书 节度使 注家
  • 简介:晚清重臣孙毓汶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其现存手稿《迟盒集百首》乃孙氏同光之交返乡丁母忧所创作的大型五律体集组诗。该组诗内容丰富,情感真切,对仗押韵,起承转合自然,既有田园述怀的传统格调,又有国时代特色,可谓晚清集的代表。之前于同治六年(1867)所撰的《蜀游日记》亦多处引用杜甫诗句,且以为眉批。由此可见对孙毓汶创作的深刻影响。

  • 标签: 孙毓汶 集杜诗 晚清文学
  • 简介: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集注》引赵日:“船橹在轻鸥之外,匆匆遂行,不得如鸥之游漾,所以含情,而觉鸥之胜我也。”《臆》以为:“柔橹相送,轻鸥伴行,橹、鸥之外,但觉汝贤。此感判官之厚,亦怆人情之薄。”(转引自《详注》)修远亦谓:“既不得上岸,则移舟而行矣。柔橹方举,但见轻鸥荡漾于外。此句是写别况。

  • 标签: 十五 评注 《杜少陵集评注》 文学评论
  • 简介:伟大诗人杜甫,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将我国景物的创作艺术,提高到一个更为成熟、更为全面的阶段。限于篇幅,本文只就取景方面的特色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诗人杜甫 创作艺术 孤舟 蜀中 宿江边阁 去蜀
  • 简介:摘要:杜甫在诗歌中大量运用了典故,是诗歌用典史上的里程碑。本文首先分析诗中的用典技巧,一是使用熟典,二是用典手法灵活,三是用典确切自然。然后再以使用原宪、扬雄、司马相如典故为例,探索使用典故和他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自我体认的紧密结合上的艺术造诣。

  • 标签: 用典技巧 人生思考 自我体认
  • 简介:摘要:杜甫在诗歌中大量运用了典故,是诗歌用典史上的里程碑。本文首先分析诗中的用典技巧,一是使用熟典,二是用典手法灵活,三是用典确切自然。然后再以使用原宪、扬雄、司马相如典故为例,探索使用典故和他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自我体认的紧密结合上的艺术造诣。

  • 标签: 用典技巧 人生思考 自我体认
  • 简介:清代中期的《镜铨》,是一部以简明精当、平正通达见称的注本。注者杨伦大胆吸收前人的注成果,择善而从。而他自己的注解和评论又很有创见,其独特的注解方式有以,引《文选》注,借文法解等。相比前人,杨伦的注解更加体贴入微。

  • 标签: 《杜诗镜铨》 杨伦 杜诗
  • 简介:摘要史贵直笔,史贵事真、情真、议论真,所谓“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以诗歌创作而能映见当时事迹人物之真、心理情感之真、评说议论切合时政之真,恐不仅只才、学、识即可为。史以录事秉真为职责,则以抒发情怀为能事。诗歌创作要达到“动天地、感鬼神”已属不易,又兼以要映照一代史实则更是难乎其难了。已达“诗成泣鬼神”的化境,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对于社会的真切描述和揭示、对人生的关注、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使得至今犹散射着“民本主义”的光芒。

  • 标签: 杜诗审美真
  • 简介:<正>杜甫在他的《进〈雕赋〉表》里称道: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这里谈的沉郁顿挫,是杜甫自评他的诗赋艺术风格的,而后人所称许杜甫诗歌的沉郁顿

  • 标签: 秦州 节度使 杜甫诗歌 游观 艺术风格 北征
  • 简介:摘要:杜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旷达深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杜甫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探究其"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和审美价值。杜甫诗歌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民生,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怀;善于以比兴手法寄托情感,营造悲凉沉郁之意境;诗歌语言质朴豪放,字句顿挫有力,极富表现力。正是源于诗人深沉的情感体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才造就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魅力。这种风格深刻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的变革图景,彰显了诗人的人格力量,也为后世树立了诗歌创作的典范。

  • 标签: 杜甫 沉郁顿挫 盛唐诗歌 比兴 诗歌语言
  • 简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下半阕写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最后两句,从所写景物的先后次序看,先茅店,再社林,又路转,最后是溪桥。那么“忽见”的是什么呢?如果用读散文的眼光来看。好象是说在茅店、社林边上路转了,忽然看见了溪桥。即“路转忽见溪桥”。

  • 标签: 西江月 辛弃疾 景物 散文
  • 简介:摘要:《孟子集注》是朱熹诠释孟学的重要著作,在此书中,“理”是朱熹哲学中的本体范畴,也是朱熹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通过研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了解孟子的言行,了解孟子关于理、气的重要思想,及其心性论的哲学思想。

  • 标签: 《孟子集注》 孟子
  • 简介:《史记》与屈赋、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前者归属历史,后两者归属于诗歌。然纵观《史记》与屈赋、,三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将司马迁的《史记》、屈原的赋、杜甫的诗歌进行关联比较,且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三个作者进行对比,从史诗特质、风格笔法、讽谏观以及悲剧精神等视角探究他们相同的成就元素。

  • 标签: 《史记》 屈赋 杜诗
  • 简介:<正>比兴是诗歌创作中的常用手法、自《诗经》起,我国的历代诗人、在诗歌比兴的手法运用上、有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且有不少传世之作。下面就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在比兴手法运用的艺术成就上,谈些看法。

  • 标签: 比兴手法 艺术成就 杜甫 比喻 诗歌创作 李白诗
  • 简介:杜甫《病柏》、《对雨》二旨,古今注每每曲解。《病柏》通过描写一棵巨大柏树的荣而后凋,艺术地概括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寄托了杜甫沉痛的忧国之思。《对雨》先写唐军与吐蕃的苦战,写军事形势的危急,后写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乃是代宗对吐蕃抱有幻想,以为它能尊甥舅之礼,从而放松了戒备,全落脚在对代宗的批判上。

  • 标签: 杜诗 诗旨 辨析
  • 简介:注解之作自宋及令,可谓汗牛充栋,名家辈出,但是古今对于的注解仍然存在不少错误,而且错误之多、之严重。实际上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这些错误显示了古典诗歌阐释学的困境与迷途,值得引起学界的重视。今举诗名篇《曲江二首》其一、《日蓝田崔氏庄》两首为例,略加说明。以见一盘。

  • 标签: 杜诗 曲江二首 九日蓝田崔氏庄 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