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命题分析】依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精神,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重要经验之一。2009年各地中考可能会结合我国一年来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开展等时政材料从依法治的重要意义及国家、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应怎样做等角度命题。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命题分析 法制宣传日 改革开放 法制建设
  • 简介:【中考预测】2012年全国各地思品中考可能会结合地方和全国“两会”相继召开等相关时政资料.考查考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以及青少年应持有的态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情况:结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座谈会的召开及2011年度法治人物评选、中央及地方的一些重要反腐举措、新修订实施的一些法律法规等相关时政资料.从依法治的重要意义及国家、青少年在建设法治中的具体做法等角度命题。

  • 标签: 依法治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法制宣传 法律法规 青少年 中考
  • 简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依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13年备地思品中考可能会结合地方和全国“两会”相继召开等相关时政.考查考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青少年应持的态度:结合全国法制宣传日及“年度法治人物”评选、中央及地方的一些重要反腐举措、新修订实施的一些法律法规等为背景材料.从依法治的重要意义及国家、青少年在建设法治中应该怎样做的角度命题。

  • 标签: 依法治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制度 法制宣传 背景材料 法律法规
  • 简介:【中考预测】2015年各地思品中考可能会结合习近平在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上的讲主知等相关时政.考查考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青少年应持的态度。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法治 习近平 青少年 中考
  • 简介:材料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废止劳教制度。2013年12月28日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决定规定,劳教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劳教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之前2013年11月中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 标签: 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治 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规定 教养 劳动
  • 简介:【中考预测】近几年来.依法治基本方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等考点,一直是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2011年各地中考可能会以全国“两会”热点问题、2010年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重要法律颁布施行等为切入点.考查依法治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重考查理解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突出试题的教育价值。

  • 标签: 依法治国 主义 社会 生活 依法行政工作 基础知识
  • 简介:公共利益是在法治和尊重人权的前提下提出的命题,在我国必须把公共利益从国家利益中区别开来,这样才能保证公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限制并克服政府权力行为可能产生的寻租心和盈利性.公共利益是法治的社会根基.

  • 标签: 公共利益 国家利益 私人利益 法律的社会治理
  • 简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现代大学制度已正式被提上建设议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存在理念层面的缺失性、制度层面的不完整性和行动层面的偏差性等问题。从法治角度看,原因主要在于主题过于集中政治生活、主体较为单一以及国家本位过于彰显等。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法治社会的视域下,应该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国家和大学共治以及培育社会公共理性。

  • 标签: 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 现代大学制度 反思 社会公共理性
  • 简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我国是应该实行“依法治一还是“以德治国”:首先从。依法治”和“以德治国”基本内容入手,深刻地分析并阐述了“依法治”和。以德治国”理论的科学内涵,接着阐述了现阶段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依法治”和“以德治国”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论证我国应实行依法治,一是依法治的必要性,二是如何实行依法治

  • 标签: 德治 法治 人治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 简介:摘要依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客观需要,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际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作者结合依法治的内涵、特色、举措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拓展依法治的外延。

  • 标签: 依法治国 内涵 特色 关键 要求 必然 举措
  • 简介:把依法治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江泽民在认真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治国新理念,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新发展.依法治和以德治国两者有机结合,揭示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依法治国 地民 以德治国 治国方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 简介: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社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依法治国 民主 法治 法治国家
  • 简介: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2.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3.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 标签: 法律 依法治国 行为规范 合法权益 违法犯罪 权利
  • 简介: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2.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3.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5.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置了四道防线。

  • 标签: 法律 依法治国 违法犯罪 行为规范 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
  • 简介:【热点材料】,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问题。

  • 标签: 依法治国 中央政治局 第四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 委员会 习近平
  • 简介:知识速查一、法律·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诉讼类型·预防违法犯罪1.法律的显著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 标签: 法律 依法治国 违法犯罪 违法行为 强制性 约束力
  • 简介:【热点综述】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

  • 标签: 法治精神 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
  • 简介:<正>当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体制,而对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理解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作出明确的阐述。一、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半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中,所谓“原来意义上的国家”,指的是既执行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职能,又执行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职能的剥削阶级国家。直接代替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即代替剥削阶级国家的是过渡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过渡时期的无

  • 标签: 社会主义国家 非政治国家 过渡时期 马克思列宁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