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清诗总集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辑录原书的序跋及凡例等有关文字,为读者了解、研究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所录原书序跋存在不少遗漏。兹继陆林、朱则杰两位先生之后,再为之补阙。

  • 标签: 清诗 总集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 序跋 补阙
  • 简介:本文联系清初相关风物诗的创作及民间风俗景物,探讨此类诗歌在主题、内容以及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特色,对具有突出成就的诗人及诗歌创作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评定清初风物诗在诗歌史与民俗史研究领域的意义。

  • 标签: 清初 民间风物 诗歌
  • 简介:清初江南分省,是清朝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大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一个研究的小高潮.出现了数种观点。回顾、总结这场讨论,给我们带来了学术启发,尤其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清承明制”的理解。即:清朝不是简单地继承了明朝制度,而是有一个明制——清承明制——清制的转变过程。中央国家机关如此,地方行政制度更是如此。

  • 标签: 清初 江南分省 研究 启示
  • 简介:论词词由过去的六义之附庸到清初之蔚为大观,从过去词学批评中偶尔一见的表述方式到清代成为与词话、词集序跋并驾齐驱的一种词学批评样式。清初论词词繁盛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清初词的繁荣同步发展,二是与清初词学的复兴同步发展,三是与清初词人间交往的活跃程度同步发展。清初论词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学评论范畴,成为词人之间相互怜惜、相互认可、相互砥砺的一种手段。论词词的大量涌现也是推动清初词繁荣的原因与动力。

  • 标签: 清初 论词词 繁盛 成因
  • 简介:本文以明末清初岭南书家为对象,借助其传世书迹及相关文献,考察这一时期岭南地区忠烈书家群、遗民书家群、释氏书家群等不同书家群体及其书风,揭示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标签: 明末清初 书家群 岭南 忠烈 遗民 释氏
  • 简介:本文以明末清初为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一时期翻译高潮的成因分析,得出了意识形态的操纵作用贯穿整个翻译活动始终的结论。意识形态不仅影响译者的翻译动机、译本的选择,而且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 标签: 意识形态 翻译 操纵
  • 简介:2009年第3期《历史学习》刘建侠老师《如何理解明末清初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一文,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现象作了分析,读后颇受启迪。但是,为什么明末清初之际西学能够跨越万里输入中国?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又为什么能够加以吸收而没有像后来一样将之视为“奇技淫巧”加以排斥呢?本文对此再作些探究,算是对刘建侠老师一文的补充。

  • 标签: 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 中国政府 历史学习 老师 刘建
  • 简介:明末清初,因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士人的危机感顿然加剧,社会上逐渐形成以经世致用和博古通今为主的学术思潮,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清初骈文的内容和风格。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清初骈文家如陈维崧、吴绮、陆繁弨等皆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感,故清初骈文具有时代感和重情意识;而崇尚"博通"的学术追求,反映在骈文创作上表现为追求富丽典赡之美。清初骈文内容的充实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清初骈文的复兴,为清代中叶骈文全盛开拓了路径。

  • 标签: 清初骈文 学术思潮 经世思想 博通 重情意识 陈维崧
  • 简介:清廷领台之初,台湾平埔族的生产活动是以渔猎为主,兼营游耕式原始旱作农业;其衣食住行虽因地域和族群的不同而各有所异,但基本上均处于冬夏一布、粗粝一饱、无求无欲的状态;其贸易活动原始低级,只是偶有物物交换行为。

  • 标签: 清代 平埔族 经济生活
  • 简介: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天崩地解”的时代。在茫茫学海中,涌现出反对理学和修正理学的万顷波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孙奇逢、李颙、唐甄、潘用微等一批杰出的学者,以其大无畏的精神、特行卓识,谱写下我国思想史上光辉的一页。这种情况,是春秋战国以来未曾有过的。

  • 标签: 孙奇逢 李颙 程朱 潘用微 大学辨 唐甄
  • 简介:明代中叶至清初,绵延古远的复仇主题系统在现实政治刺激和戏曲兴盛的交相作用下,关注重心由家庭伦理转向时人较为敏感的政治时事,形成了覆盖面很大的忠奸复仇主题。即,为受害忠臣向奸佞展开正义复仇的动机,占据了戏曲表现思想倾向的一个主要方面。除了某些外在原因,传统复仇意识对忠良遭害悲剧感的激发,与戏曲演出特有的主题扩散机制,当被视为该主题历史潮动的主要动因。本文就此展开粗略的探讨。一首先,明代许多传统题材被赋予了忠奸

  • 标签: 复仇主题 忠奸斗争 明末清初 复仇意识 戏曲演出 忠臣义士
  • 简介:崇德、顺治时期是有清一代索伦牛录及布特哈八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基于内迁索伦部众编制了十六牛录,另一方面又在十六牛录的基础上不断扩编、整合,为其后布特哈八旗乃至黑龙江驻防八旗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 标签: 索伦 牛录 贡貂
  • 简介:清词选本作为词总集中一个独特的类别,对清词的传播和中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清词选本的编选过程中,通过序、跋以及词作数量多少的安排,编选者得以表达自己的词学主张和创作实绩。词选往往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个标志,同时词选的编纂也为编纂者赢得了名声,所以在词的选本中编者的词作通常明显多于其他的词人。更为重要的是,词选的刊刻折射出了词学发展的演变史,通过对词选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词学名家的接受程度,以及词学风气的演变过程。

  • 标签: 清词选本 名家 接受
  • 简介:王士禛诗歌在神韵说指导下,追求言外之意,含蓄深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真谛,纠正了明七子貌袭而'神'遗之失,弥补反复古派强调个性之真而忽略诗'韵'的偏颇,与清初变化了的社会心理合拍,触及感伤的时代情绪和失落心态,也为传达心志找到安全合宜的形式.而雅正清远的神韵之什,又是营造稳定、太平的'盛世元音',被皇权着意选择,以之'振兴诗教',扶轮大雅,他也受到康熙帝的眷遇和擢拔,登上诗的'开国宗匠'之位.这除了个人的因素外,也是诗歌自身发展与历史、时代合力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王士禛 清初诗坛 领袖 内外之因
  • 简介:朱彝尊在明末清初,新旧鼎革之际,积极参加了抗清运动,他和顺治十八年的“通海案”中所涉及的反清复明人物交往密切,文章旨在细致描述朱彝尊和他们的交往情况,以揭示朱彝尊早期深刻的抗清意识,和由此对他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朱彝尊 朱士稚 祁班孙 魏耕 抗清
  • 简介:清朝统一新疆后,为了解决驻疆部队和军政官员的生活及经费问题,按照准噶尔汗国的传统,规定向维吾尔人聚居的南疆和伊犁地区征收一系列杂税。本文根据有关的研究信息,重点探讨了当时清朝向南疆地区征收的粮食税。

  • 标签: 清朝初期 南疆 粮食税
  • 简介:陈维崧发起,陈维嵋、陈维岳等人参与的陈氏昆仲唱和,顺治末年就已开始,早于康熙初年的江村唱和、红桥唱和、秋水轩唱和,是清顺康之际江南词坛具有独特意义的家族式唱和活动。陈氏昆仲的唱和词,运用豪放悲慨的长调,抒写家族情感,具有纪实性而非游戏文字,赋笔言志而非竞技逞才,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变革性。陈维崧及其诸弟还积极参与清初其他唱和活动,所作和韵词表现出鲜明的现实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感。陈维崧昆仲唱和的新取向及其唱和词的新格调,与陈氏家族文化背景和清初词坛审美思潮紧密相关。

  • 标签: 陈维崧昆仲 清初 唱和词
  • 简介: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并没有带来诗歌的繁荣,而公安、竟陵的'性灵'之说,也没能纠七子之谬.清人要建立自己的诗歌格局,就不得不汲取明人的教训而另辟蹊径.虽然他们也有扬唐抑宋和扬宋抑唐之争,但是门户之见不深,而且与明人有本质的不同.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唐宋兼宗,不必自狭道路.主张宗唐宗宋,应该师其心,师其意,而不应该专事词句外貌的模仿乃至剽窃.清代三百年之诗,远胜明人,清初诗人荜路褴缕之功不可没.

  • 标签: 清初诗坛 宗唐之风 宗宋之风 唐宋兼宗 钱谦益 门户之见
  • 简介:计东一生行迹遍及南北,交游广泛,创作丰富,是清初重要的古文家和诗人。他和友人吴伟业、汪琬、王时敏、宋实颖、宋德宜等是奏销案影响下个人心态、人生轨迹、文学创作等方面发生不同程度转变的江南文人代表,而其独特的游幕经历折射出了清初文人生存状态的真实面目。本文拟对有清三百余年以来关于计东的研究进行述评,以期为计东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出可行的路径和策略。

  • 标签: 计东 清初文学 文坛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