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烨以“表象寂然,成果斐然”为题,在2008年1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概观2007年长篇小说,首先说到,进入新世纪之后,长篇小说领域一直呈现出两个基本的态势。一是无论名家还是非名家,都在面向市场和适应读者的同时,更为注重在作品的“写什么”和“怎么写”上用心思和下功夫,使得长篇小说在反映生活的点与面上都更为丰博,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也更其多样。二是在年度长篇作品的总量构成上,一直稳定在1000部以上,而由于网络作品转换成纸质作品的数量日益增加,2006年的长篇小说总量即达到了1200部之多。2007年的长篇小说,也正是在这样的两个基本点上继续向前行进的。

  • 标签: 长篇小说 网络作品 《光明日报》 面向市场 艺术表现 名家
  • 简介:徐惟清创作的长篇小说《鹊桥归路》,致力于平民百姓鲜活形象的塑造。对农村基层干部和插队知青的性格描摹尤为出色。全文布局自然,叙事灵活;语言质朴无华,富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作品显示出较强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效应。

  • 标签: 草根人物 性格刻画 布局 语言
  • 简介:维吾尔文学在近30年出现的各种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功就可以说是显著地。作品的标题与作家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书法有密切的关系。本论文对维吾尔长篇小说的标题进行分类并分析维吾尔长篇小说标题的独特风格。

  • 标签: 维吾尔长篇小说 标题 主题
  • 简介:本文认为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既考虑到普及性、通俗化,又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意识,创造性地运用情节小说和性格小说的多种写作方法,在艺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为提高解放区文学的质量作出了卓著贡献。

  • 标签: 卓著贡献 解放区文学 恶霸地主 长篇小说 质量 人物性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该论文通过分析历史长篇小说《故乡母亲》中独有的抒情性议论,小说语言所具有的浓郁的地方色彩及较强的幽默感、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等特点,肯定了该小说独特的语言特色。

  • 标签: 《故乡母亲》 用语 幽默
  • 简介: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依然保持了向上突进的势头,全年的出版量是1200部左右。从作者的构成来看,名家出现比较集中;从质量上看,有关专家认为:“不是丰年,也不是歉年,而可以说是一个大年。”

  • 标签: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出版量
  • 简介:屠格涅夫想到写小说《父与子》还是1860年的事,而在1862年2月,小说便在《俄罗斯导报》杂志上发表了。不久,屠格涅夫写道:“主要人物巴扎洛夫的范本是一个使我十分感动的外省青年医生的性格(他在1860年以前不久逝世)。照我看来,在这位非常人物的身上体现了那种刚刚产生,还没有成长、日后被称为“虚无主义”的因素。这个性格给我的印象

  • 标签: 巴扎洛夫 维奇 巴威尔 伊凡 俄罗斯文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
  • 简介:长篇小说时间上有大跨度,事件上有连续性,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新中国土地关系的变迁,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农村人物形象.但大跨度和连续性的内容压缩在30万字的篇幅内,不免有局促之感.几个主要"反面人物"的处理,亦有可推敲之处.作品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之内,还可以写得更开放些.

  • 标签: 地债 土地关系 现实主义
  • 简介:韩少功的长篇小说既有小说散文化和理论化的文体混杂特点,又有作者介入叙事的叙事风格,在叙事视角上,既有"全知",又有"限知",既有"表层",又有"深层",既是"零散"的,又是"整体"的,同时,韩少功还借鉴了传统小说叙事中的时空混沌等手法,并把它们混杂在一起,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特殊叙事策略。

  • 标签: 韩少功 长篇小说 叙事 策略
  • 简介:陈跃子的长篇小说《针路图》作为广东省作家协会的重点出版物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通过潮汕平原一个小镇陈、林、蔡三个家族自清末至抗战近百年间的恩怨情仇和命运沉浮,表现潮汕族群在近现代历尽磨难的奋斗史以及他们的灵魂所经历的艰难的洗礼。这是潮汕新文学史上具有史诗品格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的历史叙事、文化表现及爱情描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广东省作协为该长篇小说专门组织了研讨会,本刊特挑选三篇与会的评论文章,组成笔谈予以刊发。

  • 标签: 针路 历史叙事 命运沉浮 卓雅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家协会
  • 简介: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极花》是一部饱含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象征主义手法的使用,将“高跟鞋”“极花”“剪花花”等多种意象集中于小说女主人公胡蝶一身,表达了贾平凹先生对于乡村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中国贫苦农村发展现状的担忧。

  • 标签: 《极花》 象征 悲剧
  • 简介:《孽子》突出了强烈的逃亡意识。小说描写了一群同性恋者的挣扎逃亡,这是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现实环境的巨大压力让这个特殊群体之间相互猜疑,二是时间的流逝及人生衰老、人生苦短的必然规律。他们在逃亡中寻找心中的寄托和父爱,同时体味人生的真谛。

  • 标签: 孽子 逃亡 困境 成长
  • 简介:1949年到1966年十七年间,中国大陆小说有一个广阔的潜在话语空间,但这潜在的话语空间由于意识形态的缘故被完全封闭.在严格的叙事框架内,小说以各种艺术形式努力切近新时代,并形成了史诗、传奇和日常生活这三种"书写中国"的基本叙事格局.本文着重探讨这三种书写形式各自内在的叙事机制,且认为史诗、传奇和日常生活这三种叙事基本反映了十七年小说描述"新历史图景"时的复杂情形,亦生动地体现着雅俗流变在十七年时期的断代图景.

  • 标签: 十七年 长篇小说 史诗传奇 日常生活
  • 简介:方英文的作品风格博雅温情,幽默俊逸;语言简朴奇崛,文脉摇曳多姿。本文结合其长篇小说《落红》、《后花园》从主题构思、人物塑造、叙事风格、语言表达四个方面分析了方英文长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 标签: 主题构思 人物塑造 叙事风格 语言表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无边无际的大漠,千奇百怪的冰山……一轮圆月从大漠的地平线,从冰山后面,冉冉升起,柔和的光华投向红色的大漠。奇迹出现了:大漠的反射,把明月染成了红色,寥廓的天空衬着红色的玉盘,格外鲜亮,格外醒目。这是千里戈壁的奇景,也是苏亚珂幼年的梦。她曾给苏亚珂送来温馨和甜蜜,也曾给人们带来希望与力量。梦变成现实,并非轻而易举,她总是与坎坷的道路,苦涩的泪水连在一起。人们在理想的追求中,在漫长而短暂的生命征途中,常会有挫折和失败,甚至误入迷途。然而,理想不灭,生命也就不止。长篇小说《红月亮》(赵玄著,《中国作家》一九八六年第五期)主要描述了以苏亚珂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灵魂的扭曲以及从恶梦中醒来后新意识的产生。小说不仅激动人心,而且发人深思。

  • 标签: 《中国作家》 生活道路 一九 八十年代 宋宝琦 人生道路
  • 简介:中西长篇小说可以十八世纪中叶为界线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长篇小说艺术成就远远高于西方;第二阶段中国则远远落后于西方。

  • 标签: 长篇小说 阶段 话本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