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当代戏曲的"文学性"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为一种审美品格,这也是中国戏曲文学本身的肌理,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戏曲文学才能呈现出自身的情感和美感。莫言的《锦衣》在对传统戏曲文学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展现了当代戏曲文学的审美品格:民间想象力传统的复苏,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消解与重构,打破女性"失语"的状态。莫言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开拓了戏曲文学创作的能动性,从而实现了当代戏曲文学的"文学性"的回归。

  • 标签: 《锦衣》 戏曲文学 文学性 民间想象力 才子佳人
  • 简介:南宋俞文豹的《吹剑录》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他认为文学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的结果,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应该出新意而不能照搬古人之意,文学应是无物无欲的,文学创作应尊重客观事实,文学中的引用需追根到原始出处。

  • 标签: 《吹剑录》 文学观 概述
  • 简介:汤谐自幼好学,对司马迁《史记》一书用功甚勤。他的《史记半解》一书在清代《史记》评点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学和史学价值较高。而其在《史记半解·杂述》中关于古文文法之祖、意法关系、文章之道以及"欲得《史记》之妙,必先痛洗俗肠"的相关论述既是其文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其全部《史记》评注的纲领。明确这些,对研究《史记半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汤谐 《史记半解》 文学思想
  • 简介:明清时期,中国的商业化进程加剧了地区分工的趋势,大量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流动人口活跃于闽浙赣地区,当地的族群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由此引发的“土”“客”矛盾使得“畲”、汉的族群边界进一步凸显。早期迁入闽浙赣地区的“畲”和“客”在族群身份上并无明显区别,显示了畲族与客家所具有的密切共生关系。随着族群互动的加深,畲民在新居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发生了变迁,这是族群社会整合的结果。

  • 标签: 生态 移民 畲族 族群整合
  • 简介:《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颜之推的代表作品,其《文章》篇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与曹丕的文学观有诸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差异。首先,两人都认为文章源出于儒家五经,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曹丕较为隐晦,颜之推则直接明了;其次,在文学批评方面都主张兼采古今,不可偏废;都强调天生才能的重要性,而颜之推进一步指出文贵有节制;再次,在文学的功能方面都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颜之推还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最后,二人都崇尚立身与为文合而为一,而颜之推要求则过于苛刻。

  • 标签: 曹丕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典论》
  • 简介:文学研究视域中,儿童文学因其积极参与形塑未来一代的文学观、价值观的现实功能,日益成为当代“显学”.本期特邀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利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侯颖教授,太原学院崔昕平教授共同推出“儿童文学研究”专栏.专栏既充分展示了来自学院的学理研究,也呈现出来自一线作家、评论家的思辩探讨,内容涉及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奠基性的典型个案分析,儿童文学创作趋向表征的文本研究,儿童文学批评思潮的当代对话.

  • 标签: 文学创作 对话 博士生导师 童年 人类 朝向
  • 简介:“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地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不久,一代大侠在此诞生,他戎马一生,为大宋数十载安宁战死襄阳,将侠义二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不再是儿女情长,更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1924年,一代文豪也在此诞生,他笔耕不辍,精益求精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将武侠小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不仅仅是通俗小说,更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了更值得品读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开创了一个属于金庸,更属于全世界的、新的、大气磅礴的“江湖”。

  • 标签: “江湖” 武侠文学 金庸 华人 文学作品 武侠小说
  • 简介:汉语言文学从来都不是一个热门专业,它总让人联想到故纸堆的气息。很多人觉得读这个专业很轻松,看看小说就行了,但毕业后工作不好找,以后的出路不是考公务员就是当语文老师。对于这种看法,我只能说“隔行如隔山”,你的专业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和其他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想要毕业是不难的,但想要学好非常不易。我们系主任说过一句话:“中文系学生和学生的差距,比学生和老师的差距还要大。”

  • 标签: 语言 文学 魔术师 学生 公务员 想象力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直存在"诗能穷人""诗能达人";"穷而后工""达而后工"的争论,孙奕于《履斋示儿编》中避开了这些争论,提出了"老而诗工"的文学观念,这是学界较为新颖的立论,欧阳修、黄庭坚、杜甫、韩愈等诗人的经历皆是此观念的例证。"老而诗工"和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文学观念在一定范围内重合,但其又超越了欧阳修关于诗人"不得志"的限定,范围更广,立论更为客观。

  • 标签: 孙奕 老而诗工 文学观念
  • 简介:太原学院院长张瑞君教授4月16日在《光明日报》撰文《古代文学研究反思》,从文学史的撰述、跨学科研究、研究者学术素养等方面总结了现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局限与不足。张瑞君教授认为,在文学史撰述方面,对文学内部发展轨迹的阐述过于概括,文学内部承传流变的规律及形成的动因揭示得不够,内外部关系的论述欠缺,多数是在既定理论模式下的材料填充,撰写模式仍未能摆脱几十年前的窠臼。

  • 标签: 文学 古代 材料填充
  • 简介: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以生命超越为特征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这种美学思想不仅对古代文人士大夫影响巨大,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当代作家葛水平的创作思想。葛水平的文学创作中,对待生、死的基本观点以及对死的超越的方式都体现了她对儒家生命美学的继承。此外,其作品对21世纪中国的社会现实的真实的记录和作品的主题--生存,则鲜明地表现了她对儒家生命美学的发展。

  • 标签: 生命美学 儒家 葛水平
  • 简介: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人的道德观念迷失催生了具有社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思维的浸润催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对人性理解的深化与拓展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人的灵魂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社会批判性、真实性及深度人性抒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质性特征,也是这种文学文本"经典性"的要素呈现。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以真实而深度的社会观察与人性剖析,展示了上帝缺位、金钱主宰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千姿百态,描写了金钱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的破坏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入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他们的创作也普遍成了至今依然拥有深刻警世意义的"文学经典"。

  • 标签: 现实主义 文学经典 社会批判性 真实性 人性抒写
  • 简介:20世纪美国经历了数次战争,其中越南战争给美国经济、文化、民众心理等都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影响同样波及儿童文学。根据纽伯瑞奖获奖作品,可以发现越南战争对美国儿童文学的主题走向、创作目的、发展趋势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越战 美国儿童文学 主题走向 创作目的 发展趋势
  • 简介:当代北美文学动物叙事借由动物视角、人类视角或者动物与人类双重视角对人类、对自然进行审视,从心灵、生命、自然、人伦以及民族等多重维度对自然和人类命运进行思索,对当代社会的困惑与失衡给予文学回应,并以文学动物叙事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积极探索救赎的路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和政治伦理指向与价值期许。

  • 标签: 当代北美文学动物叙事 生态伦理 政治伦理
  • 简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前置的文学课程与后置的理论课程重复的问题,如果无视这种重复,后置理论课程就是无效的。我们需要从学时分配、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调整。

  • 标签: 大学中文系 后置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
  • 简介:自1991年《心灵史》出版以来,关于它的各类讨论似乎从未平息过。在这本书中,张承志打破了旧的小说套路,熔历史、文学、宗教于一炉,书写着哲合忍耶的故事与自己的文学理想。关于它的文体问题各类评论家众说纷纭,小说、史书、宗教书籍等文体均有人提及。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重读《心灵史》《热什哈尔》《钦定兰州纪略》等书,能够提出一些关于《心灵史》文体问题的新思考。

  • 标签: 宗教 文体 历史 小说
  • 简介:摘要:对于狄更斯作品《艰难时世》的解读,学术界多从人物性格和文学创作的角度出发,而对该小说在共同体形塑方面的启发很少提及。狄更斯将创作背景置于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此时产业革命已处于完成阶段,而英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却越来越尖锐。狄更斯通过描写生活在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一个典型地区——焦煤镇的几个典型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冲突,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任何理想共同体的最终建构靠的是情感力量而非那些冷冰冰的“事实”或强制性的规训和惩罚。

  • 标签: 狄更斯 《艰难时世》 共同体 意像
  • 简介:核心素养(KeyCompetencies),就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促进生活成功和社会健全的重要素养,包括自主行动、使用工具、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而语文核心素养,一般是指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方面的复合性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审美意识、语言文化理解等。

  • 标签: 课堂教学模式 素养 农村中学 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 重构
  • 简介:《人的文学》是五四时期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献,它对“灵肉二重”“人道主义”及“人的文学”的解释存在偏颇、错误与矛盾,因为它隐含着周作人的趣味与立场。

  • 标签: 人的文学 人道主义 周作人
  • 简介:小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知识及能力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小学生这阶段的成长需求及思维特点,微课是十分有利的教学方式。而且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育与其他多个科目都是融会贯通的,影响着学生对其他科目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成果,教师需要深入地讨论微课的应用方法,思考如何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标签: 小学教学 语文教学 微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