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奥地利女作家,中欧公认的最重要文学家之一:埃尔弗里德·耶1946年生于奥地利施蒂利亚州的米尔茨楚施拉格,她的父亲具有捷克与犹太血统,是位化学家,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名门望族。耶自幼学习音乐,早年攻读音乐、戏剧和艺术史,六十年代中期以诗歌写作走上文坛后,着力从事戏剧和小说创作,经常因为作品中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引发广泛争议。

  • 标签: 耶利内克 里德 名门望族 诗歌写作 六十年代 小说创作
  • 简介:“莫时间,8点整。”近一百年之后,我站在地球的这一端,钟声乘着地中海的风隐隐传来。没错,时钟敲响了八下,这时,出浴不久的毛姆坐到书桌前.刚刚开始的这一天,他和他的世界一起进入“莫时间”。法国,地中海沿岸,里维埃拉,弗拉角。这一处花树掩映的所在.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莫别墅。

  • 标签: 时间 英国作家 地中海 毛姆 钟声
  • 简介:在世界各国的邮票上,亮相次数最多的男女电影人首推卓别林和格丝·凯。卓别林是由于在影坛上的成就和影响;而格丝·凯却主要是因为具有影星、王妃的双重身份。格丝·凯1928年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企业主家庭。中学毕业后,她因数学成绩不好而没有考大...

  • 标签: 凯利 摩纳哥 奥斯卡金像奖 格雷 乡下姑娘 世亲
  • 简介:去年五月,广州,第四届中澳文学论坛。从与会名单上看到赖特女士的名字,我带去了她小说《卡彭塔亚湾》的中文版。我喜欢这本小说,也颇为喜欢她这个人。所以特意带去请她签名。她非常认真地签名。跟很多外国人一样,握笔的姿势使她的书写看上去相当吃力——这就显得更加认真了。这书出版于2012年。

  • 标签: 赖特 外国人 小说 签名 文学
  • 简介:本文讨论了围绕公案故事所发生的中西互动的三个阶段,即最初高罗佩于1949年将一部传统的中国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前三十章翻译并介绍给了英语文学读者;接着,自1949年到1967年,高罗佩开始利用中国公案故事和相关素材。按照西方侦探小说的结构套路创作公案故事系列;最后,中国译者自80年代起模仿宋元白话风格,将高罗佩的公案译成中文,以及后世作家继续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由“出1:2”、“改装”、“进口”最后再到“本土化”的文化回溯现象。通过对该现象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和西方侦探小说这两种不同文体如何借助翻译的形式在中西文化之间穿梭“旅行”,并提出了“似曾相识”的概念.来分析中西读者在阅读公案中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感受的深层原因。

  • 标签: 《狄公案》 侦探小说 公案小说 荷兰高罗佩
  • 简介:艾米莉.金森被誉为"自萨福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在她的诗作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围绕着死亡这一主题。本文从死亡艺术角度来解读金森的死亡诗歌,以分析她的人生态度。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歌 死亡艺术
  • 简介:艾米莉.金森的诗歌是对女性发展空间的探索,反映了其所生活的时代妇女遭受压制的现实,充分展现了男权社会女性的尴尬和困境。她质疑男性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敢于挑战现实,探索人生。她的诗歌崇尚自我,追求独立,映射出女性主义意识,标志着女性诗人追求自我,从自我禁锢走向自我觉醒的历程。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女性意识 诗歌 觉醒
  • 简介:金森国际研讨会《金森在中国——翻译的可能性与跨文化视野》(EmilyDickinsonDwellsinChina—PossibilitiesofTranslationandTransculturalPerspectives)于2014年11月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以金森为专题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办方是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协办方是美国艾米莉·金森国际学会(EmilyDickinsonInternationalSociety)。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狄金森 艾米莉 纪要 复旦大学 翻译研究
  • 简介: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河鱼未上冻,江蛰己闻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本论文借鉴译介学的相关理论,审视金森在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的译介历程,从宏观层面考察汉语文化系统对金森翻译与形象构建的操纵。论文把金森译介的肇始时间追溯到1929年,阐明了建国后金森排除在翻译选择之外的历史缘由;结合1978年的权威评论对她的批判、译者1984年争取其合法性时对她的社会关怀的强调,以及2000年以来读者对她的个体特质的普遍推崇,揭示汉语文化系统如何影响了她的文学声誉,并考察了金森在汉语语境中的本土文化形象构建。

  • 标签: 狄金森 译介 文化形象 文化操纵
  • 简介:本文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了金森的诗歌《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这首诗大体上是两音步抑扬格形式,但从整体上来说,韵律不太规则,而押韵比较有规则。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但金森选择了灵魂。本文从金森的日常感情与宗教生活入手,说明这首诗不是爱情诗,也不是宗教诗,而是金森选择诗歌创作和隐居生活的宣言书。读者们应从自己阅读这首诗歌的目的出发,做出自己特有的解读。

  • 标签: 狄金森 灵魂 隐居生活 诗歌创作
  • 简介:爱米莉.金森本质上属于以爱默生和惠特曼为代表的美国浪漫主义传统,但其浪漫主义又有独特之处,这就是她对自然、精神和心灵的特别关注。她的自然诗巧妙地融入感情色彩和哲学思考,使这些自然主题的诗歌深深地刻上了她本人的烙印。

  • 标签: 爱米莉·狄金森 浪漫主义 自然 物我交融
  • 简介:  由法国著名记者兼记录片导演帕斯卡尔现场采访写成的一书,真实地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 标签:
  • 简介:多数传记作者,都对传主有一定程度的偏爱与偏袒,因为写作传记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要查找许多积满灰尘的档案材料,还要和许多难缠的传主的亲属与生前的朋友或敌人打交道,如果没有热情的驱动,谁高兴给自己惹这样的麻烦?

  • 标签: 传主 传记 作者 热情 朋友 写作
  • 简介:马加的长诗《我,雪豹……》(《人民文学》2014年第5期)将生命经验凝练成精密的意象,甚至将经验打磨成更为细腻的灵机闪烁的意识碎屑,然后让其在心灵的悸动与跌宕中弥散、挥洒,呈现出玄幻恣意的审美镜像。诗中到处幻现着奇谲而空灵的审美冲击:“光的纹路”“失重的灵魂”“骨骼的声音”“岩石上的几何”“流淌的颜色”……这“虚无与现实”之间的斑斓,是“意念”“边界”之外的超验,是“光明与黑暗”之外的“缓冲地带”,

  • 标签: 吉狄马加 超验 生命经验 现代主义诗歌 诗歌作品 缓冲地带
  • 简介:刘海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傅是著名的翻译家、《傅家书》的不朽作者。他们之间的关系阴差阳错,扑朔迷离,其丰富的内涵耐人咀嚼,足以参悟五味杂陈、泥沙俱下的中国现代文化史。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迄今出版的所有傅

  • 标签: 《傅雷家书》 刘海粟 中国现代 现代文化史 艺术大师 美术史
  • 简介:  宋朝的病  作为时间的亲人,我的朋友庞晃,几乎在昆明的每一座废墟中晃荡过、迷失过.世界一直在前行,他却一直在往后跑.用他的话说,他是在跟世界拔河,结果总是被世界的那根粗麻绳拖着跑,开始时拖在地上,击起漫漫灰尘,后来,就被拖得飞了起来,变成了世界手中的风筝.……

  • 标签: 平阳随笔 雷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