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世称“海滨邹鲁”的潮汕平县,大海环绕,韩江长流,“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许洁),地灵人杰,精英辈出。生于斯长于斯的杜应强,满载着天然的风土乡情步人中国当代水墨画这一文化圈,并且显示出他自己特有的风姿。他的艺术特色——空灵而意远,优美而隽永,乐韵诗情,中和适度,令人感到清新。杜应强在80年代后期的起飞引人注目。在探索情态美,结构美,对称平衡美中,他着眼于艺术整体,进行整体把握,追求整体之美,整体之,实现了

  • 标签: 整体美 中国当代 艺术特色 中和适度 对称平衡 文化圈
  • 简介:肖:前接来信,要篆书碑帖,知你近来有意学习篆书。昨天托陈佩兰带给你杨沂孙书《说文叙》、《说文部首》,《石鼓文》、《泰山碑》共四册,你可作为学篆参考之用。这些书都是早年出版的,目前不容易买到,你应当珍惜。学篆必须先习《说文部首》,将篆字之偏旁即部首写法弄清楚,才好学篆字碑帖。

  • 标签: 说文 部首 真肖 学篆 篆字
  • 简介:更无真象有魂晁楣秋荷图画家王同君80年代中期在鲁迅美术学院图画系主学人物画,毕业后却专攻花鸟,凭借扎实的功底、灵敏的悟性,近几年来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观王同君的花鸟画,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有选择地融入了山水画的内容,加大了...

  • 标签: 晁楣 秋荷图 鲁迅美术学院 王同 系主 传统文人画
  • 简介:李嗣(——696),字承胄,赵州柏(今属河北)人,一说滑州匡城(今属河南)人。武则天永昌中任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据《旧唐书.伎会列传》说,他博学晓律,兼善阴阳推算之学,所作有《诗品》、《书品》各一卷。因南朝梁代庾肩吾已有《书品》之作,所以李嗣真名其所作为《书后品》。全文共取古今八十二位书家,分为三品,每品中又分三等,这都是仿效庾肩吾的书论体倒,但是李嗣又在“上上品”之上,提出了“逸品”,从而确立了逸品至高无上的地位。

  • 标签: “逸” 《书品》 御史中丞 《诗品》 武则天 旧唐书
  • 简介:说起刻帖,人们津津乐道于《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似乎忘了还有《赏斋帖》的存在,更不知华夏为何人。这也难怪,《赏斋帖》传世极少,且篇幅不丰。但《

  • 标签:
  • 简介:面对使人惊心动魄的古人墨迹瑰宝,谛视使人赏心悦目的今人笺卷条幅,常生出些许奇奇怪怪的想法,思考着线条中鲜活的生命和充盈蓬勃的生命的线条交融歌唱的奥秘。一、节奏是书法的生命。静思默想觉宇宙天体、世界万物、一切有序无序的运动都在节奏中存在。地球绕太阳转动,最近点与最远点的变化,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节奏明

  • 标签: 节奏形式 书法家 有序无序 书法艺术 生命 充实美
  • 简介:一近来国内接连出版了几本关于毕加索的书。弗朗索瓦·吉洛的回忆《和毕加索在一起的生活》,中文版改以诱人的书名《巨匠与情人》。本书的记述中颇多微词和政治上的反感,我不敢相信如出版者所说的那样是真实的记述,但它录载了画家艺术生活与习性品格的许多材料,值得一读。另一本热纳维埃芙·拉波特写的《画

  • 标签: 弗朗索瓦 艺术生活 纳维埃 委拉斯贵支 马蒂斯 超现实
  • 简介:文人篆刻是书意、刀法、石趣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赵之谦曾批评当时篆刻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弊端曰:“古人有笔又有墨,今人仅见刀与石。”这里说的“笔墨”,指的是书法意味。若忽视了书法,只是一味的以刀剜石、玩弄刻技而已,必无艺术情趣内涵可言。但反过来说,如篆刻只是将书法被动地再现在石材上,而未发挥刻刀技能与石材质地的特点,也不能产生优秀的篆刻艺术品。所以说,三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现就我的一些作品,谈谈我在创作时的部分构想与处理方法。平中求活印例:贺新海印、启功韵语、邹伟伦印平满布局的印章容易拘谨、死板,所以尤应注意在横平竖直、笔画匀称、方形方整的格局中,适度地造成笔意变化、运动节律变化和疏密变化。前二者是造成线条平实而又生动的重要手段,如将线条起笔与收笔处或圆头,或方头,或呈斜切面状,或使线条稍有一头粗一头细等,似可获得书法的笔触形态。再者,使线条具有微妙的运动节律,即微作凸势或凹势,或稍作波动,平行重叠的线条间略作长短、高低不一,使之更具有书法中笔势运动的贯气意味。疏密变化则是避免字形呆板的重要手段。如“贺新海印”中“水”旁的下部三直画间,左二画靠近,并以残破法相并,右二画间空疏。“印”的下部...

  • 标签: 创作题 篆刻创作
  • 简介:书法批评是书法社会的固有属性,是书家个体在书法社会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批评者的身体、心理、道德、文化诸方面的素质对书法批评均有影响。其中,文化素质是书法美学素养和史学素养的统一,是书法学素养和文化哲学素养的统一;书法批评必须坚持、善、美相统一的批评标准,这个标准虽然是“应然”标准,但它同样可以带来真理性认识。

  • 标签: 书法批评 真理性认识 固有属性 史学素养 美学素养 文化素质
  • 简介: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一般观点认为它起源于功利目的实用,但是就篆刻艺术形式本身而言。它应该起源于审美的需要,这可以从最早的陶折以及陶器上的花纹得到证明,篆刻艺术自觉的唯美向,一般认为源于宋元而其实应该更早,可以推至隋一代,因为从那时印的内容、形式、用途上就可以看出唯美的倾向。而宋元已是发展成熟期,明清则达到高峰.

  • 标签: 中国 古代篆刻艺术 审美特质
  • 简介:“左桁廪木”(图一),朱德熙先生早已指出:桁读为衡,为“山林之官”。《周礼·地官·林衡》记衡官的职司:“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若斩林木,则受法于山虞,而掌其政令。”

  • 标签: 古玺 历史价值 篆刻艺术 治印艺术 艺术创作
  • 简介:中国美术学院已故的陆维钊教授(1899-1980年),原名子平,字东武,又字微昭,晚署劭翁,浙江平湖人。笔者于1951年在浙江大学求学时就认识陆师。至于向他老人家学习书画篆刻,那则是20年以后的事了。

  • 标签: 陆维钊题 题印签
  • 简介:<正>创作题材“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惟吴会为最!”《吴郡二科志》卷首就以自豪的语气,向世人宣告了苏州地区山秀地灵,英才济济的景象。在吴门画派之前,浙派、院体画家一般都服务于宫廷显贵,本人很少隐逸的文人生活体验,所以表现起雅集、文会之类的题材,不免褒衣博带,含有浓厚的庙堂气息。元末隐逸画家的作品虽不乏文人题材,却常以绘景的方式寄意而不直接描写人,情调上是避世、

  • 标签: 文征明 沈周 上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吴派 作品
  • 简介:赵孟颊小楷的风格取法东晋道士杨羲的《黄素黄庭内景经》。赵孟颊为高丽国沈王书《留别沈王诗帖》。《留别沈王诗帖》被刻入朝鲜初期的《匪懈堂集古帖》。

  • 标签: 书法研究 赵孟頫 沈王 高丽国
  • 简介:本文从六朝社会文化角度对此期榜问题的三个方面做了初步探讨:对六朝士人“耻于榜”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指出杂体广泛用于榜乃是六朝时的一大特色,最后作出“六朝榜已经成为一门专学”的论断。

  • 标签: 题署
  • 简介:瘗鹤铭是古代碑刻中的著名作品,在书史上有重要价值,历代学者多有考证,但仍聚讼纷纭,疑问最多,清代原石出水,清人考证严谨,使瘗鹤铭研究有重要收获。本文在清人的学术基础上,就瘗鹤铭落水时间与拓本、版本流传之间的关系,原石存字、铭文内容、书撰作者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

  • 标签: 铭文 碑刻 考证 新证 学者 版本流传
  • 简介:王铎与傅山──行草四梅墨生一明代万历(1573-1620年)至崇祯(1628──1644年)的七八十年间,"天下之势,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农商交困,流离转徙,卖子抛妻,哭泣道途,萧条巷陌"[1],真个是"举国如狂",一片混乱。明清...

  • 标签: 王铎 书法风格 中国书法 傅山美学思想 省博物馆 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