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2002至2003学年德国夏季学院的两位外籍教授来我系担任三个星期的客座教授,授课对象是五年级毕业班学生.我从头至尾参与了他们的授课过程,从构思阶段到作品的制作阶段直至作品的布置、展示.我看到了他们授课方法与我们的相同和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带来的授课结果的不同.

  • 标签: 视觉语言 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 艺术规律 雕塑艺术
  • 简介:<正>写这篇短文是缘于《中国钢笔书法》(2003年第4期)上严海南先生的文章《人品与书品》。本文不对严先生的观点作任何评判,只是觉得其逻辑推理值得商榷,似乎不能自圆其说。在严先生的文章中,隐含着这样两条逻辑推理:其一,人品坏书品就坏。(A)唐太宗将王羲之《兰亭序》带

  • 标签: 书品 《兰亭序》 论书 批评指正 填密 思维方法
  • 简介:焦点与散点焦点是画面主体部分的最重要最集中之点,它的作用,是使观众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到画中的主要部位,第一眼就造成强烈印象。处理焦点的办法很多,主要靠人与人之间的行动关系;色调的明暗与强弱虚实;人物本身的动势运动线和物象的疏密聚散所形成的视觉节奏高潮,以及利用人物周围的背景色彩对比关系等等,以达到焦点突出之效果。列宾的《伊凡杀子》焦点在伊凡雷帝的两只睁大失神的眼睛上,为突出因与儿子政见分歧进行争吵,而失手误伤其子所产生的惊愕、悔恨、不知所措的十分复杂的表情,画家把全部精力集中在那双失神的惊愕的眼睛上。画家用儿子身穿亮色衣服躺在地上形成曲线形的动势与伊凡雷帝两只颤抖的捂住儿子血流满面的手势,必然引向了伊凡雷帝的两只眼睛。在大片黑暗沉重的宫廷背景衬托下,造成强烈的焦点。(图1)

  • 标签: 构图规律 绘画构图 规律初探
  • 简介:谈中国书法的当代标准,既不能忽视作为重要参照的古代的书法品评鉴赏标准,又要考虑到当代文化发展中出现的符合艺术规律的审美需求。书法是中国地地道道的国粹,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近百年来它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较小。表面上看,它的发展似乎慢一些,有点“落伍”,但“落伍”也有“落伍”的好处。

  • 标签: 中国书法 鉴赏标准 艺术规律 审美需求 文化发展 艺术门类
  • 简介:“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环节。理论教学环节主要由教师讲解,通过多媒体等授课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和阐释,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理论框架。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在机房或者实验室开展,教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并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 标签: 运动规律 课程改革 动画 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讲解 实际操作能力
  • 简介:在艺术批评领域的“XX”词群中较先形成的是“70后”概念,这个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已在文学领域被用来标识70年代出生的年轻诗人,在21世纪初由朱其引入艺术批评的领域,2005年更举行了题名为“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后的一代”的展览。随后衍生了“50后”(使用频率较低)、“60后”、“80后”、“85后”等词语,近几年又有“90后”词汇在艺术宣传领域的大量运用。在使用这些概念时,我们需要反思它们在叙述艺术家群落或艺术现象时的内在逻辑

  • 标签: 叙事逻辑 失效 艺术批评 “70后” “80后” “90后”
  • 简介:书法的“便捷”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辨认的便捷,它使汉字书写走向规范,形成正体字;二是书写的便捷,它则使汉字书写走向约易,形成草体字,它不但没有统一或稳定的要求,反而要破坏统一,实现书体的不断演变。而隶变过程则是这一规律的典型表现。

  • 标签: 书体演变 隶变 汉字书写 正体字 书法
  • 简介:所有艺术都是象形文字,艺术家的象形文字愈接近对自然的感官印象,创造它就愈需要想象力的努力.——[德]马克斯·利伯曼(Maxliebermann,1847—1935)我不主张以“变法”与否判定一个画家艺术生命的张力.我总以为,风格展开的轨迹,必定是画家独特的生命经验和对风格理解的综合.齐白石“衰年变法”,毕加索终身不定,而马蒂斯则沉溺于自己的色彩之梦至死不渝,这只能由每个画家的艺术见解与人生机缘而定,决不意味着各人命运之间必然的可比性,应当允许风格的形成与跃变有其自身的逻辑.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陈守义先生的这组《水墨》组画正体现

  • 标签: 画家 逻辑 心理情感 生命经验 笔触 象形文字
  • 简介:“奇观社会”(thesocietyofspectacle)是法国理论家居伊·德波(GuyDebord)提出的。1967年。他存《奇观社会》一书中指出:“存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积聚。曾经直接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存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

  • 标签: 装置艺术 逻辑 竞争 震惊 生产条件 社会
  • 简介:本文从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个角度解释了“奇观”理论的丰富内涵,对于装置艺术来说,不同于传统绘画静观的“视觉中心主义”,它所追求的是一种视觉奇观,人与装置艺术相遇时,观者建立身体多感官参与的综合体验,从而产生的震惊。而艺术家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与其他艺术家在获取创作材料、创作空间、展览机会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而正是竞争刺激艺术家追求惊人的、突出的东西。作为艺术表达的媒介形态,装置艺术应该能够深刻地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独到理解,而不应只有空洞无物的外在。

  • 标签: 装置艺术 奇观 震惊 竞争
  • 简介:一、继承与创新有无矛盾?能否撇开传统,另起炉灶来创造?继承与创新,我以为本来是没有矛盾的,只是对于继承的理解有偏,学习方法有偏,于是产生了矛盾。这好比吃东西,有的人属“热性”,不好吃鸡吃牛奶。这是他本身的机能有毛病,绝怪不得鸡和牛奶。善消化者,是没有矛盾的。所以前人早有“师心”与“师迹”的说法。只要我们理会和掌握传统的根本道理,取其精华,就可以学为我用,就能通而

  • 标签: 艺术规律 师心 热性 人属 石涛 墨法
  • 简介:为不断优化栏目设置、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二〇一九年《中国书法·书学》拟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书法学、篆刻学等某一论题撰写系列文章,以"专栏"形式连续刊发。本刊二〇一八年第二期刊发了辛尘《印理钩玄--或谓篆刻艺术原理基本范畴辨析》一文,该文以独特的视角勾勒了篆刻艺术原理的范畴、体系,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鉴于此,从本期开始特邀辛尘在上述文章的基础上,以"印理解析"为题对印理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其逻辑关系作深入的分析与阐释,期冀对读者进一步理解篆刻艺术原理有所裨益。

  • 标签: 逻辑关系 篆刻 艺术学 印式 艺术原理 栏目设置
  • 简介:本文对旅游引导标志设计的视知觉认知规律进行了论述,旨在加深我们对城市标志设计的认识和了解,也能以一种高水准与高姿态投入到未来城市标志的设计中。

  • 标签: 旅游 标志设计 视知觉 认知规律
  • 简介:本文以空间元、空间结构、空间路径三个基本考量单位为基本依据,思考建筑与空间的本质以及空间形式语言的内在逻辑,从而追根溯源,思考并推导建筑空间与哲学之间的逻辑关系。

  • 标签: 建筑空间 形式语言 哲学 逻辑关系
  • 简介:在色彩三要素中(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纯理论问题,明度是个素描问题,而纯度的控制则在绘画实践操作中对作者的要求相对比较高。长期以来,色料色彩理论中对色彩的纯度概念是有相对明确的解述的,

  • 标签: 色彩理论 逻辑性 艺术 实践操作 纯度 纯理论
  • 简介:读了《青少年书法》青年版第3期“点击·2003”栏目中关于林健先生的批评文章,若有所思,也想凑凑热闹说几句。大凡艺术,都有其古典的逻辑规律,所有的艺术创作必须遵从它的逻辑规律,创新也

  • 标签:
  • 简介:亚明先生是“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他早年投身革命,解放后一直担任江苏文化界的领导,曾为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与傅抱石先生共同组织江苏山水画家进行了在现代美术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旅行写生,行程2万余里。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反映新的生活气息,溯源导流,融合中西,赋予古老的山水画以新的生命力,为丰富和强化山水画的表现力拓展了空间,在山水画的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也使江苏省成为了那个时期山水画创作的重镇之一。

  • 标签: 亚明 中国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山水画家 现代化进程 重读
  • 简介:叶浅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以漫画与舞蹈人物画著称于画坛,他勤奋努力坚持创作,他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以舞蹈人物画在中国画领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从漫画转向中国画创作,速写伴随其风风雨雨,他足迹所至之处,搜集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从而研究出“目识、心记、意测”这一重要的艺术创作造型规律。他特别重视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所表现的现代舞蹈人物和传统中国画笔墨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纵观其漫画创作转向中国画创作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艺术手法的突破和对艺术“真、善、美”的领悟。

  • 标签: 漫画 目识 心记 意测 速写 造型规律
  • 简介:书籍之美,在于设计师赋予有限的纸质平面无限可延伸的多维审美体验,在于对书籍形态、材质、色彩、气味、装订方式发生的读者与书籍亲密融合与微妙互动所建构的审美对话与精神气质。其中,艺术的处理方式无疑承担了最柔和、愉悦和让人感动的那一部分。时至今日,优秀的纸质书籍并没有在数字化时代中湮没,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呈蓬勃之势,全民读书已蔚然成风,成为文化城市新时尚。

  • 标签: 书籍设计 审美规律 视觉流程 书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