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据《中华信息网》报道,日前,青年作家、满学家王松林在拜访黑龙江的满族民间老艺人傅英仁先生时,意外地发现了由傅英仁老人和已故关墨卿老人祖传下来的近百个满族萨满面具图谱。这一个发现标志

  • 标签: 中国 萨满面具 满族 民俗文化 自然崇拜
  • 简介:<正>一、崇天是古老的传统信仰中华民族崇天的思想,早在商代甲骨卜辞里,就有许许多多的记载。如“今三月帝令多雨”,“今二月帝不令雨”,“羽癸卯帝其令风——癸卯帝不令风”,“帝其降我——帝不我降堇”,“贞卯,帝弗其降祸,十日”等,当时人们把下雨、大风、挨饿、灾祸等有关生产、生活上的大事,都归之于“帝”的发号施令。据郭沫若说,这儿的“帝”自然是指至上神无疑,也就是指的天。

  • 标签: 天命观 民族 屈原 昭王 楚国 国君
  • 简介:<正>当原始人类对于客界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无力征服自然所引发的恐惧感和人类自身极力寻求与客界关系的平衡愿望,衍生出了人对自然的神化信仰与崇拜。在前逻辑时期,原始人类以“万物有灵”的比拟想象思维为基础,逐渐产生了对天、日、月、星辰、山、河、火、水及动植物的膜拜观念。我国东北地区诸民族传承已久的相关信仰习俗,同样印证了人类世界观发展的必然阶段的历史状貌,为我们探讨和研究文明进步的自然历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 标签: 东北民族 鄂伦春 自然神 原始人类 信仰习俗 鄂温克族
  • 简介:<正>从时间方面观察,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从空间角度审视,北朝又是民族融合的主要地域。北朝版图内,除入主中原的鲜卑族和当地土著汉人外,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居民。北魏首都洛阳城南有四夷馆、四夷里,专门安置南朝归附者,境外各族的使者、客商及投诚人员等,最多时达到一万多户。当时人形容这里是“四方风俗,万国千城”(《洛阳伽篮记》卷3),确实是名不虚传。洛阳是整个北朝的缩影,北朝疆域里多数地区都是几种民族混居,四方风俗错杂。在民族融汇的过程中,

  • 标签: 民族融合 鲜卑族 民族风俗 南北朝 汉族 北魏孝文帝
  • 简介:<正>“黑话”人,是居住在云南鹤庆、剑川、丽江等县山区的少数民族,系彝族的一个支系。因为他们的语言是彝语夹杂着古自语,外人很难听懂,故称其为“黑话”。“黑话”人是一个原始而古老的土著民族,他们的生活习俗还保存着古朴的原始遗风。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凝聚着“黑话”人特有的民族经济生活、民族社会结构、民族心理、信仰、艺术、语言等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色彩,是研究该民族民间生活与文化的可贵资料。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力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

  • 标签: 民族传统节日 黑话 踏歌 民族民间 少数民族 生产方式
  • 简介:<正>唐嘉弘教授从事民族史研究和先秦史教学40年,是我国在民族史、先秦史这个领域一位有成就的学者。最近,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国古代民族研究》一书。全书精选了他的28篇论文(其中有5篇是他和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教授合写的),约40万字。这是我国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 标签: 民族史研究 古代民族 重要成果 徐中舒 先秦史 历史学家
  • 简介:<正>饮酒是美利坚民族生来俱有的生活习惯。美国发达的农业和果品业为酿酒的兴盛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美国人的饮酒方式是不同地区和民族饮酒习俗的集合体,但经过长期的融合和自身发展,也形成一些独特的风格。很久以来,美国的宗教势力、妇女组织以及广大社会人士把戒

  • 标签: 禁酒运动 美利坚民族 饮酒习俗 美国人 殖民地时期 戒酒
  • 简介:民族学与人类学同体异名,从西方来说,民族学一般指的是欧陆传统,而人类学指的是英美传统.1949年以前的中国大体上也是遵循了这个区分,从学者各自选择的学科称谓上大致可以判断其学术背景.

  • 标签: 民族学 田野调查工作 政治意识形态 中国 学术精神
  • 简介:<正>先秦时期,创造我国东南地区文化的主人,过去学者一般均认为是越族(百越)。可是在近年来,有些治越史者又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1.认为“越”本国名,其族为“闽”,后亦把越用为族称;2.福建的土著族是“闽族”,汉代的“闽越”系福建土著“闽族”与南来的客族“越族”混合;3.“越”是被称,越人自称“濮”;4.“百越”与“百濮”是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的称呼,战国以前称“濮”,战国以后通称“越”。针对以上各家之说,本文也就“闽”、“越”、“濮”诸族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依史书记载,在我国东南地区的苏、皖、浙、赣、闽和台湾等省,古代居住着一些不同的民族。就各地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除福建、上海目前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外,其他省区均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 标签: 东南地区 百越民族 族称 南方民族 越族 闽越
  • 简介:<正>科学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分类问题。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埃耳伍德所说:“分类是属于科学的本质,科学是有组织的知识,没有分类的系统,则对于事实,即不能有科学的了解。”作为文化一部分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在历史上共同参与而形成的,在这一亚文化中又形成了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的各种文化形态。因而划分各种节日文化类型,对于认识我国少数民族节日文化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 民族节日文化 民族传统节日 南方少数民族 节日活动 文化类型
  • 简介:云肩,因披肩背前后左右四周,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故称之谓:云肩。

  • 标签: 汉民族 服饰文化 云肩 中国
  • 简介:<正>关于台湾海峡两岸的古民族关系,学术界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宏论。本文拟论证先秦至隋唐时期台湾海峡两岸的民族关系,试图探讨三个问题.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二、安家之民与山夷的关系;三、华夏(汉)族与两岸土著民族的关系。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中国最早形成为民族的称为夏族,春秋战国时称为“诸夏”,汉代时称为汉族,一直沿用至今。夏族的统治者最早建立的国家称为夏朝,夏王朝把周边的土著居民称为“南蛮”、“北狄”、“西戎”、“东夷”。随着朝代的更迭,其称呼也不断变更,如周代,称为“夷”、“蛮”、“闽”、“貉”、“戎”、“狄”等。经秦汉历隋唐至明清,情况均如是。因此,探索不同的民族名称的本质及关系,乃是研究中国民族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要探索闽、百越与闽越的关系。

  • 标签: 闽越 百越 越国 台湾海峡两岸 越王 南越
  • 简介:<正>当人类开始走出蛮荒,迈向文明的初期,他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还相当的幼稚和单纯,生存环境的变幻不定和生命运动的复杂性都使他们感到神秘莫测。然而,生活的需要又不得不迫使他们去探索和把握这些使自己困惑不解的现象。于是,他们便以自身为依据,把所获的简单的生产知识与天真的幻想结合在一起,来解释宇宙之奥秘。葫芦神话和传说即为典型的特例。我国五十多个民族,大都有人出自葫芦的神话传说。葫芦崇拜在地域、民族的分布上都极为广泛,其崇拜目的与方式也

  • 标签: 华夏民族 葫芦崇拜 葫芦文化 神话传说 萧兵 民族融合
  • 简介:本文主要以百越先进的两支——句吴和于越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和探讨百越民族独特的信仰习尚、心理性格、民族精神,他们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特征——这些独特的迥异于中原华夏和江汉荆楚及其他民族的精神风貌,既受到百越民族所处的地理、气候、土壤、河流、海洋之类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他们本民族的种族生理特征、文化历史传统等社会环境长期制约的结果.

  • 标签: 越族 百越文化 越王勾践 民族文化心理 东南沿海地区 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