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自然金由于含量低(一般几—几十g/t),颗粒细微(大多在0.1mm以下,甚至几μm或1μm以下),往往难以分离和提纯。笔者对分离不同矿物组合中的自然金(包括银金矿,以下同)采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纯度一般在99%以上,不仅大大节省了挑样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单矿物的纯度。X光、电子探针、离子探

  • 标签: 自然金 矿物组合 化学分离 电子探针 单矿物 重矿物
  • 简介:自然金(包括银金矿)是我国岩金矿床中最主要的金矿物。研究金的粒度分布对于推断矿床形成条件,指导矿石选冶都有重要意义。金的粒度分布是评价矿床的问题之一。我们根据国内123个主要岩金矿自然金粒度测试数锯,对金的粒度分布类型、变化特征与矿床成因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获得了某些新的认识。1.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类型及变化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的普遍特征是粒度范围很大,但主要粒级相对集中。同一个矿区中金的粒度至少横跨2—3个数量级,有的达4至6个数量级。例如团结沟金矿既发现次显微金(d=0.05μm),又出现粒度大于1mm的明金,两者相差2×10~4倍。另一方面每一个矿床都存在一个主要粒度范围,这一范围具有一定的成因意义。

  • 标签: 岩金矿床 自然金 粒度分布 矿床类型 热液型 明金
  • 简介:经济全球化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是WTO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原产地域的产品主要由该产品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因素)所决定。我国的原产地域产品较多地注重历史文化标记的包装,而往往忽视了建立能说明与原产地域密切相关的自然背景(地质、地理和地球化学)的科学数据标记,从而对产品原产地域的自然环境缺乏长期品质稳定性的科学监测。分析国内外名优原产地产品的地球环境,可将其环境归纳为四个主要因素:1)化学组成上与大陆块体拼合带明显相关;2)来自不同流域水系的交汇带;3)有四季分明的气候调节;4)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许多特定的原产地往往也只有一个。科研与产业都要加强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为地球原产地保护和民族精品的发扬光大作出新的贡献。

  • 标签: 原产地域产品 地球环境 人文地球化学
  • 简介:河口的生态环境复杂而脆弱,难降解的毒害性有机污染物会严重影响河口生境的良性发展,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和其他途径危及人类健康.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对河口毒害有机污染物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进展.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毒害物质在河口生境中的各种过程、行为方式和分布特征,以及对河口生态平衡、生物机体的危害和毒理方面.这些工作对于了解河口区有机污染的状况及有机污染物在河口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并有效地控制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河口 毒害物质 有机污染物 生态效应 生态平衡 生物机体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的《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于9月14-18日分别在南京、西安、北京、广州、武汉和贵阳6地同步举办主题为"认知地球亲近自然科教助学"的全国科普日活动。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协 近自然 科普 科教 科学精神
  • 简介:转变思维方式,将航磁数据改变成与化探数据相同的格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基于物化探综合信息的区域Au找矿靶定量预测模型。模型中航磁信息展现出优于Au元素的判别能力。以定量预测模型对全区各研究单元与已知有矿单元做相似程度判定,选择相似程度高的53个单元为一级找矿靶(每个靶面积25km^2),其中18个(34%)靶区内有已知矿床(点)产出,认为,其余35个(66%)预测找矿靶应该是寻找Au矿的有利区域。此结果不但改变了传统(定性)地质研究中认为,航磁成果对Au矿找矿靶判定效果不佳的结论,同时更加充分说明,海量数据信息中隐藏着极大的潜能,只有转变思维方式,依据大数据的观念,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地质问题)才能将其充分地挖掘出来。

  • 标签: 大数据 物化探信息 定量预测模型 找矿靶区
  • 简介:水热爆炸是活动性地热田的典型显示.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的水热爆炸活动,但前期一度沉寂.1993年以来水热爆炸活动再度活跃.在过去十年间,研究区内发生过较大的爆炸喷发事件20余次,且规模越来越大.本文根据对爆炸形成泉点的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研究了区内近期水热爆炸活动的演化特征.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区内近期引发水热爆炸活动的气体源区有从浅层、中层向深层发展的趋势;作者认为,区内未来可能发生更大规模的爆炸活动,其危险性应引起高度关注.

  • 标签: 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 水热爆炸 阶段性演化 危险性
  • 简介: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西部大开发: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于2001年7月18日至21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土资源部、有色金属总公司等部门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 西部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对策 建议
  • 简介:  近地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与有机碳的含量关系密切.有研究者指出,腐殖质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螯合容量很大,来源于大气的重金属元素总是最终以腐殖质结合态回落土壤[1].腐殖质对重金属具有远较粘土矿物更高的吸附容量,即使很低的腐殖质含量也可吸附相当大量的重金属[2].……

  • 标签: 土壤腐殖质 重金属元素 胡敏酸 富里酸 胡敏素
  • 简介:土壤碳氮比值(C/N)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张家港市自1980~2004年土壤C/N值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总体上明显提高,土壤C/N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人为土土壤C/N降低,其中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降低显著(p〈0.001),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北部雏形土C/N亦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同时,C/N的降低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有机质和有机氮的分解矿化,土壤固定有机碳能力降低,并释放更多的无机氮,氮素流失的可能性增加,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注意提高土壤碳素投入和降低氮素投入,如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氮肥,以保持土壤碳氮平衡及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时空演变 C/N 碳循环 氮循环 张家港市
  • 简介:为了揭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和突破找矿瓶颈,对区域成矿金属元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分形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组合为Pb-Zn-Mo-Ag-Au-Cd,可以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分形分析确定主成矿元素Pb-Zn-Mo-Ag的异常下限,基于Suffer和Mapgis软件建立元素异常分布图显示,异常与已知大多数矿床套合,Pb、Zn、Ag异常高值带与其所在区域北西向次级断裂展布方向一致,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也存在密切的关系。Au异常主要沿燕山晚期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展布,这些元素异常高值带与地质体套合较好的区域均为成矿有利。结合区域成矿规律共圈出找矿靶4处。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其类似地区的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金属元素分布 因子分析 分形分析 找矿预测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
  • 简介: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与东北季风五千多年来的环境变迁@王志国¥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气候变迁,吉林金川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与东北季风五千多年来的环境变迁王志国(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 标签: 泥炭纤维素 碳同位素 气候变迁 吉林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