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2011-2012年3月,共对12例下肢动脉患者实施DSA下肢动脉造影明确血栓的部位,并进行治疗。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器材及药品准备;术中抢救器械抢救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作好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效果及相关症状变化,给予科学的护理措施,促进病员顺利康复。结果12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其中8例在术中即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4例术中未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但患者皮肤变暖,皮肤颜色正常,经治疗后第二天可扪及足背动脉搏动,12例患者均再通成功,有2例恢复供血后出现肢体远端有热感,1天后消失。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出血等副作用。结论运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效果明显,及时恢复血运,可避免因患肢严重缺血而发生不可避免的组织坏死,导致病情变化,患者截肢甚至死亡。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血栓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中选取76名急性血栓患者,这些患者起病于6小时内,使用西药配合中西药脑保护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基本上痊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两名患者的情况恶化,两名患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的状况。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并发率也比较低。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溶栓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应用爱通立疗效确切,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而护士准确配合治疗,严密观察出血等不良反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防止栓塞再度发生,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标签: 爱通立 肺血栓栓塞症 溶栓治疗 护理
  • 作者: 曾凡祎余朝文陈世远朱颖慧张志祥高涌(通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蚌埠  233004)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置管溶栓治疗(CDT)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彩超和造影术对血栓的溶解率进行计算,并对手术早期的疗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患者进行静脉彩超和造影术的0.5-2年的随访,对患者深静脉通畅率进行评价。结果:100例患者的溶栓溶解率为88%;通过对患者术后3、6、12和24个月的随访,其DVT的通畅率分别为94%、91%、85%和83%,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4%,24个月后发生率为17%。结论:CD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DVT的手段,安全性较高,使用该种方式患者PTS的发生率较低,因而值得推广使用。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采取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将手术结合治疗的急性DVT患者140例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通畅情况、时间、术后随访并发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深静脉通畅情况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时间与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急性DVT手术结合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缩短时间,并降低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手术 置管溶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血栓形成后的保管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例我院收治的PICC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入组样本,对比不同保管方法两组患者再通率。结果:研究组6h再通率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其他时段再通率和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通法保管和肝素帽法保管均有可行性,但两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但在的过程中,要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防止出现再次发生血栓

  • 标签: PICC置管血栓 保管溶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性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患者的临床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采取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素酶治疗。结果15例选取对象均在72h内完成,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9例患者24h内完成,4例患者在24-48h完成,2例患者在48-72h内完成。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患者,采取经导管行动脉方案进行治疗,治疗针对性强,疗效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血、穿刺点感染、淋巴漏、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6±4)d,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d,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研究组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83,P=0.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c2=11.915,P=0.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 形成溶栓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滤器保护下经下肢深静脉局部直接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首先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然后经健侧股静脉鞘置入导管到患侧肢深静脉血栓中,经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同时血栓通冻干粉针450mg每日1次患肢足背静脉静滴共10天,其他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经患肢足背静脉每日静滴1次共10天,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及其他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治愈20例(6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6例,治愈10例(27.8%),总有效率69.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滤器保护下经深静脉局部直接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 血栓通冻干粉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治疗,100mg,静脉滴注2h,随后予依诺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次/12h,共7d,第4天起口服华法林,3~5mg/d,连续2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5(2.0~3.0)时,停用低分子肝素,连续口服华法林6个月。结果1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临床疗效的评估需扩大观察样本。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性脑梗死患者用药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脑组织梗死后,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和坏死。在脑动脉闭塞的早期,肉眼尚见不到明显病变,在脑梗死数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缺血中心区发生肿胀、软化,脑沟变窄,脑回扁平,灰、白质分界不清。大面积脑梗死时,脑组织高度肿胀,可向对侧移位,形成脑疝。发病后4~5d脑水肿达到高峰,7~14d脑组织的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形成蜂窝状囊腔。其后软化和坏死组织被吞噬和清除,小的梗死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的梗死灶中央液化形成囊腔,周围由增生的胶质纤维包裹形成脑卒中囊。

  • 标签: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用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治疗方法)和对照组(应用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行常规治疗方法),每组均为10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患侧下肢周径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患侧下肢周径差值减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腔静脉滤器植入 置管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5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主动瘤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失血量少、术后呼吸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其安全性及微创性已经被认可。

  • 标签: 肿瘤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瘤手术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主动瘤手术临床资料。结论通主动瘤手术术前充分准备及术中熟练配合能够有效保证手术成功。有效的护理能是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护理
  • 简介:

  • 标签: